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警句 > 正文

浅谈中学语文备课的艺术:中学语文备课参考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的认识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从教实践,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宏观设计,抓好学年(学期)和单元备课
  从宏观上说,备课一般主要分为学年(或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等。可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时备课,而很少花时间去进行学年(或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教师的备课只能在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转圈子,很多语文课依然是面面俱到地分析,教师大喊课时严重不够。针对此,我们主张教师在课时备课前,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学年(或学期)备课、单元备课。拿到一个模块的教材,首先要结合课程标准,分析本模块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教材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和侧重点。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重点研讨该模块的宏观教学目标,细化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分析单元中每篇文章教学价值的侧重点。只有抓好模块和单元备课这样的宏观设计,才能“高瞻远瞩”地进行有效的课时备课,进而创造性地实施语文新课程,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课时不够的问题。
  二、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等。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第一,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平时的观察,分析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的共同特点,如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第二,通过询问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其他同学和学生本人或平时观察,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三,充分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把握情况:学生以前对此问题的了解情况和兴趣;学生现在对此内容有什么疑问?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哪些方面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安排预习让学生提问题等方式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设计的内容要全面
  上课或搞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即备课要扎实。虽然每一篇课文因教材、教师的不同而不同,也不一定全都给学生讲或全都要求学生掌握,但教师必须对那些不讲的东西要熟悉,做到科学的预见性,不能等到学生提问时,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关于“扎实”,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设计讲析部分,讲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课文所做出的示范,使该文章中凝聚重难点或知识点较多的一个段落。在本段中应主要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此外,最好能设计有关提高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类比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其次,应设计综合讨论部分。新课程教学推崇自主性的参与式教学,而这种参与式的学习主要包括思考与实践(动脑于动脑)。在这个小环节里,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导读、合作探究、文段阅读(训练)等三个更小环节。其中问题导读的设计是将学生引入文章,让其掌握和了解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助合作能力。文段训练实际上是课内阅读训练,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第三,课前的预习指导也非常重要。预习是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首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应该科学的设计预习指导,可以包括资料的收集、字词的预习、课文的复述、入门问题的设计等内容。其中入门问题的设计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却容易引导学生深钻的问题。
  第四,开展拓宽训练,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现有的文章或写作素材,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此外,也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搜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五,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本着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与训练的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贴近教材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设计适量的、科学的、有效的作业,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估。
  最后,教学设计中还应注意板书的作用。板书是教学中的小结和脉络,学生通过它,可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为此,板书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并且要有趣味性和概括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结构和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了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了创造性。
  在备课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备课的内容与授课时的学生表现不能一致,所设计的教案往往在课堂中难以发挥其实效性,因此这不仅需要有及时的总结、反思,更多的还需要有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是课堂的参与者,也是课堂的调控者,更是一堂课的灵魂。

标签:备课 浅谈 中学语文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