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警句 > 正文

写诗就像【写诗就像走路】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著名诗人华万里曾经对我说:“写诗就像走路!”   那是1981年初春的一个星期日,我和何小竹、李霞、陶炼、李蔓、朱晓萍等一群涪陵的诗歌青年,陪同华万里去长江对岸的黄旗一带看风景。华万里时任涪陵地区《乌江》杂志诗歌编辑,很有才气,且正直热心,很受人尊重。当时,我正在推敲着“桃花盛开/鸟的叫声像枝条”的诗句。华万里突然把我喊到他的身边,用迟缓而情深的语调对我说:“谭明,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写诗就像走路!”我听后,先是有些茫然,继而若有所思。
  走路会产生节奏感。各种不同的人,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走各种不同的路,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节奏感。写诗同样,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抒情中,会因不同的题材,而形成不同的节奏感。节奏感是诗歌的心跳,是血液的节拍,是意义的敲击或震荡,是不朽的生命情调。无论是西方诗歌、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新诗的音乐追求,只要将节奏感运用好了,都能产生优美的共鸣,极大地增强感染力。海子的很多诗,洋溢着歌谣味道,其重要原因就是节奏感的天籁般的演唱与宣泄。比如:
  “天梯上的夜歌/天堂的夜歌,夜莺歌唱了我/弓箭放下/我画出山坡/太阳放下弓箭/夜晚画出山坡……”
  走路时,如果遇到沟渠,小的可以一步跨过去,大一点的可以用助跑产生飞越。这种情景用来比喻诗歌写作中的一种状况,即可称为跳跃。跳跃是指诗人以自由驰骋的思维方式,交替获取艺术想象的一种度的把握。而跳跃中由一个意象转身另一个意象或意象迅速变动的能力与形态,会产生出跳跃感。跳跃感对于诗的时空作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比如海子:“谁在美丽的早晨/谁在这一首诗中∥……谁在炊烟散尽的村庄/谁在晴朗的高空∥……”诗句由“早晨”跳跃到“诗中”,由“村庄”跳跃到“高空”,没有空阔的情怀,没有腾挪的技巧,是难以如此欢爽的歌吟、高蹈地变幻和飞跃的。
  走路的全过程结束,静下来回顾时会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清晰轮廓。一首诗写完后,反复诵读同样会诞生一个旋律感弥漫的气场。这种从启首一句的流露到最末一句的收敛,其节奏必将首尾相抱,往返互照,形成了诗歌的旋律感。这旋律感无论是慷慨激昂,抑或是悲怆幽凄,总有余音绕梁、三日不散的缱绻。比如海子的《西藏》:“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夜晚能够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够使我醒来∥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自己∥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整首诗以“一块孤独的石头”为主体意象,一咏三叹,令一种浩大、悲凉和苍茫的气息在诗行间穿行和缭绕,使人读后,懂得了海子眼中的西藏、心中的西藏和诗中的西藏。这一切说明,节奏感是在诗歌行进中产生的,旋律感是一首诗完成后的音韵笼罩,而跳跃则是有意为节奏感设置的美丽障碍,也是为加强旋律感的和谐增添的必须张力。一个人走好了路,会平安愉悦。一首诗,把握好了节奏感、跳跃和旋律感等诸多诗歌要素,也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迄今屈指一算,时隔30年了。华万里“写诗就像走路”的至理名言,不但提醒我在生活中走好了路,而且还让我在诗歌中,历尽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今年初春,华万里去武隆仙女山途经涪陵作短暂停留。我随他到长江边的长堤上散步,他对我问道:“谭明,写诗就像走路的体悟如何?”我答道:“体悟很深!”他指着长江说:“你看,其实江水也在走路!”我抬头一望,波涛滚滚的不尽是江水,也是诗句……

标签:就像 写诗 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