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与完善探讨]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因此高校所占有的和使用的,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都可以定义为资产。由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举办主体是国家,因此资产从其来源来看,主要源于国家拨款,其中包括类专项资金,科研资金,以及以学校名义接收的社会捐赠资金。可见,管理好高校国有资产,不仅仅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更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粗放,缺乏相应规划与系统管理 由于高校的科学研究多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其资产的申报和预算一般都是hi有项目负责人来实施的。这就极其容易导致个人动机对预算造成影响。一方面,处于个人和部门动机,项目负责人一般都会扩大预算需求;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的变更也会导致资产预算的执行情况大打折扣。所以,当前基于项目负责人的资产和资金预算制度是存在不合理之处的。
  (二)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机制 由于高校资产很多是以项目研究的性质进行购置的,随着项目的运行周期的结束,很多资产的后期保管和处理难以得到科学的保障。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资产部门对资产的管理大多是账面式的管理,即对资产的管理仅仅是停留在账面数字上,而对具体的使用情况很少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究其原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数资产的专用性较强,使得资产管理人员很难进行科学和细致的管理,特别是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资产管理,只能完全依靠项目负责人的数字呈报;二是还没有完全建立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勾稽的管理机制,普遍存在轻实物管理,重数字核算,从而导致决算报表中资产数据信息质量不高。
  (三)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一方面,基础的资产管理和保管人员都是非专职性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防止资产的盗失,对资产的科学管理和维护的职责往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由于对其大多实行的是聘用制度管理,从而导致了其业务能力不尽熟练,管理不规范,资产维护与保养的意识淡薄。最后,尚未建立起科学和长效的资产管理队伍培训和考核制度,不仅仅缺乏定期和良好的培训机制,同时对其绩效考核也是缺乏明晰的奖惩机制,这都不利于资产管理人员主动提升管理素质和增强其管理积极性。
  (四)无形资产管理与使用缺乏规范 无形资产的不仅是高校最重要的产品和成果,更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还缺乏较为科学和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价体系。就管理的现状而言,高校往往更加重视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了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都还没有将科技技术成果、专利、高校自身的品牌与声誉都的管理都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这极其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与浪费,也会使得高校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资产的使用是指高校利用自身资产对外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的等经营性活动,也就是以往经常提到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活动。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人才来进行对资产转让、权益方面的管理,没有科学论证,甚至随意转让,价值未经有关机构评估,无法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这都使得资产管理监督职能弱化。从近年来在高校领域发生的腐败案件便可见一斑。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与完善建议
  (一)建立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对于任何管理活动而言,制度建设往往是最为首要和最为基础的。为了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总结和回顾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对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和监督制度,并进行流程和责任细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制度构建中需要注意权责明晰,培训制度和激励体系相结合。
  (二)改变不合理的相关机制――创造性地提升工作绩效 改变资产过分集中于项目责任人的现状,变革为“统一领导,项目管理,逐级监督”的模式。统一领导是指资产在总体层面需要归口于学校管理。这有利于在更高层面调度和监督整个学校的资产状况,建议成立在校长负责制下面的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赋予这个机构统一的调度、监督、审批的权力。这样可以极大增强资产在各个层级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资产的养护成本。同时由于在较高层面的共享,有利于防止小团体利益的滋生,减少了资源浪费和有效的防止的腐败。其次,由于高校资产的专用型较强,因此,对其日常管理和维护、计划和采购需要进行项目式管理。各个科研项目单位对自用的科研资产负责管理,各个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对自己有支配和管辖权的资产负责,在管理过程中,按照项目责任人负总责的原则来执行。逐级监督是指从学校层面到基础的资产管理人员需要逐层监督,层层落实,将责任和目标进行不断细化。只有建立从上至下的相互监督、相互勾稽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升资产管理的绩效,不仅仅需要科学合理并且合符校情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专业队伍建设和非专业队伍建设两个维度来进行探讨。
  (1)专业队伍建设。这里的专业队伍主要是指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专职人员级国资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相对专业化,且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但随着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他们也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要创造并提供理论学习机会,特别是要对他们进行理论指导、业务提升、素质提高、技能晋升等全方位的系统的培训;二是要创造经验交流的机会。如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定期进行制度学习、校情知晓、业务案例分析、主题研讨等,集中大家的智慧,强化对业务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对策及实施措施的指导;三是要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坚持有张有弛,积极开展锻炼身体、陶冶情趣的文体活动,建立大家的归属感,能够将满腔热情投的入到工作中来。
  (2)非专业队伍建设。这里的非专业队伍是指高校资产管理中实物资产的具体管理者和维护者,这要求其有一支责任心强、政治素质好,思想道德水平高的管理者。对其培训,主要是要基于其工作的具体要求,努力提升其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并且要完善对其考核和奖惩机制,通过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来带动和提升整个非专业队伍建设。
  (四)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组织都有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绩效的提升。对于管理庞大而繁杂的高校国有资产而言,必须建立科学和详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变被动记录为主动管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在整个学校层面的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科技化的手段将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调研、预算申报、论证评审、购置执行、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入库登记、建账确认、使用监测、维修调拨、报废处置、绩效考评等全过程各环节的增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与监控,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房产与仪器设备家具等各类物资的联动管理。这不仅既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资产从进到出整个周期的具体情况,也有利于实现对采购、管理维护、报废处理等整个流程进行严密的监控,从而使得资产管理能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物管理相结合,一进步降低资产维护成本。
  (五)改变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高校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年终需要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同时不过高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调节,但要注意时间间隔,不易过长,过长容易造成问题积压,无法处理的情况。建议应由资产协查员对所联系单位进行固定性盘点,主动了解定点单位每年资产配置及使用的情况,督促资产管理员对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建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这样,不仅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还会使效果更好。清查后还要对拟报废资产及时进行归类,并在履行校内外各级审批手续后,按照要求交至指定公司进行程序化的处理,同时在校园网或校园公共刊物上予以公示。
  (六)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对任何组织而言都起着加速器的作用,能促进组织修正自己之前的相关行为。通过正向激励,能鼓励组织成员保持和强化之前的行为;通过负向激励,可以使组织成员能修正自己的行为。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改善,我们需要有一套完整和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具体而言,在考核过程中不仅仅要涉及资产的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更加要从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维度来考量。
  
  参考文献:
   [1]杨维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财会研究》2008年第18期。
  (编辑 杜 昌)

标签:国有资产管理 探讨 完善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