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pdf【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数学教育界面临着的大课题。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学应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提出问题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能力是数学创新的前提条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平行公理能否证明?”这一问题把人们引入非欧几何的新天地,并启迪人们对公理化方法作深入的探讨;“高次方程有没有求根公式?”这个问题导致了群论的诞生;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推动了20世纪许多数学分支的发展,而张景中院士等运用机器证明的方法创建了“几何实验室”。可见,“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
  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国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出问题是人们对某些现象、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果。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因此,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锻炼其意志,提高其素质。
  2 “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措施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如何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国教育的特点是:老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学生等待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到大学,提出的问题是越来越少。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因此,应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首先,让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学生刚一踏进中专校门的时候,上的第一课就是:“谁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一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另外,在班级里应利用传播工具创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板报或壁报上开设“问题园地”刊登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一些问题的多种解法以及学生提出的好问题
  或编拟的好题目等等。创设一种人人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
  2.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后,进一步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2.1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是什么涵义,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的问题。进一步,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2.2.2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证明,经常让学生辩析错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有利于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留一些漏洞,促使学生提高警惕性,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因而,有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2.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学习数学离不开问题解决。F?克莱因常常对学生讲:“用新方法来解老问题,可以推动纯粹数学的发展。当我们对老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自然就会提出新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之后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变换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编拟新题等。
  2.2.4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含有不少数学运算和关系。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的数学素质之一。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生活中的储蓄的利率问题,物价的涨跌问题,购物的容量问题;生产中的成本问题,合理用料问题,最佳决策问题等等。在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渗透应用题的教学,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在放暑假前,再布置给学生一道暑假作业: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它。
  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当然不止上面所列举的几方面。在此只不过提供了本人的一些想法。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要加强对主要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此不作讨论),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勤写善记的习惯。
  总之,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求。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标签:问题是 提出 创新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