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我写下的,都是我所经历的】写下自己的一次成功经历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打工是一条漫长的人生之路,是一场远征,从故乡到异乡,仿佛永远在路上。   如果你要问我,给我最震撼的书是什么?是张新民的一本摄影集――《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他用十年时间,追踪摄影报道中国最底层最艰辛的打工生活。一张张黑白照片,挤开生存之门的一丝缝隙。他拍摄的部分图片,就是我流浪过的深圳沙井镇万丰村。
  从故乡到异乡,时间回溯到1994年11月28日,客车把大学毕业不久的我,抛在了华灯初上的深圳万丰村。经表姐介绍,我暂时在老乡的出租屋借宿。在老乡极不情愿的脸色中,艰难熬过了两日。第三天表姐给我找了地方住宿,并给老乡结算了两天的住宿水电费4元,这不仅仅是4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深圳的世态炎凉。我的新住处月租30元,也就是在陈旧的木楼板上铺张草席,也就是床了!房间入门处是两个被灰尘和油腻包裹的木板,上面是二十多个煤油炉。楼板上,一张草席,一个蚊帐,就是一个人的世界。我写下了“对于生活的深呼吸,是灌进/喉咙沸腾不息的闷热/是蒸笼中无法逃脱的蚂蚁,汗如雨下”。
  在1994年大年三十,今生我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一天。中午,我用煤油炉熬稀粥,刚煮一半就没煤油了,而口袋身无分文。我悄然出户,透过小巷的空隙仰望苍穹,一种无端的悲凉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空着肚子熬到了下午,一位好心的老乡借给我10元钱。我请了另一个人一起到小店吃了一盒快餐。我们捧着饭盒,相对无语……
  一次我路过万丰村附近的泳辉工业城,一群衣着褴褛的人,托着脏碗向我乞讨,一看便知是寻工没有着落而沦落至此。一种感慨在我心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我虽衣冠楚楚,但我一样空着饥腹。
  住在一元一天的出租房中,没有书桌我便找来一只废弃的木箱,往上铺一层旧报纸就成了书桌。我的打工诗歌作品,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诗歌精神。像拐杖一样支撑着我。
  在异乡奔走,一种对故乡的思念挥之不去,可以说,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跟随着我们、温暖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永久的安慰。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情感越来越深。回想起斑驳黝黑的老屋,阳光从它身边寂寞地走过。蜘蛛网、木门上翻卷的关公画、墙上爷爷婆婆的遗像,这些久远而又温暖的事物,一次又一次地走在我异乡的路上。
  乡下的老屋,我出生、我长大,然后永远地离开了老屋。老屋和故乡是我永远的根,在绵延的巴山夜雨中生长着摇曳着。那些遥远的记忆,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像纯棉的土布温暖、而温顺!我在异乡的泪水和汗水,都与它有关。
  我们的生活是真实的,思念是真实的。面对面的异乡是真实的,背对背的故乡也是真实的。目前全国从事打工诗歌写作大约有二万人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群体。面对“打工诗歌”,尤其是打工诗人写的“打工诗歌”,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打工生活,我们很难知道它们的真实:生活真实、内心真实、写作真实。我们不能小看“真实”一同的分量。圣埃克苏佩里说:“我写下的每一个句子都是我所经历的。”
  我们写下的都是我们经历的,生活的经历,心灵的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汗水泪水血水永远是写作坚实的大地。推荐理由:
  这是植根于生活的诗歌,粗砺、直接,一如生活本身。挑沙、扛水泥、煤油炉……艰辛、痛苦、挣扎,阅读他的诗歌,犹如粗糙的砂纸,打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生存真实的疼痛。
  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没有谁比他更理解:故乡看起来更像异乡。“扛着自己的家在茫茫夜色中,艰难地行走着……”在漂泊中,他只能依靠词语建筑一个纸上的故乡,因为情感的穿透,它是那样朴素、真切而动人。
  他的诗歌,没有脂粉气息、没有风花雪月,而是充满汗水和泪水;他的诗歌,没有虚饰和空泛,而是坚实的,沉重的。他写的是现实的反光,却饱含生命的力度和尊严。(唐力)

标签:都是 我所 写下 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