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记述文 > 正文

PPT课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策略研究_第十六课课堂教学语言技能ppt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针对PPT课件融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成因,提出提高PPT素养(设计、制作、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策略,以及转变观念和师资培训方面的建议,供教师参考,以期增强使用PPT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PPT课件;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41-03
  Strategies Research of PPT Effectively into Classroom//Gao Yuefei
  Abstrac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PT into the classroom were researched.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PPT capabilities (design, making,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were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to changing concepts and teacher training of PPT were put forward. So have made the better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PPT; classroom; strategi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Bais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Baise, Guangxi, China 533000
  
  由于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使用,使得PPT课件逐渐走进课堂,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客”。的确,PPT课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信息量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PPT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尤其对于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方面值得反思,有人甚至认为PPT课件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本文从PPT素养(设计、制作、使用、评价和管理)的角度,分析其不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原因,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以提高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PPT课件未能有效融入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课件设计与制作方面的问题
  1)课件设计缺乏交互性,以文本陈述居多。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很多高校教师的课堂上,因其教学容量大,教师便把大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在课件上,且用文本陈述的形式。学生要么急着读屏幕,要么用手机拍屏幕,要么干脆放弃,这一学习行为致使有的学生无暇思考,有的蜻蜓点水不深入思考,有的甚至感到反感,当然,也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这样无交互性的课件占用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交互。
  2)课件设计缺乏逻辑结构,容易迷航。由于将大量的教学信息搬进PPT课件,导致课件逻辑结构不清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没能冷静分析课件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对于整套课件的结构没有宏观把握,再加上课件中设置很多超级链接,自然就会使学生毫无头绪,挫伤积极性。当然有些教师的课件结构就是书本的章节,这样的结构对于制作完整的一门课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堂课并不一定采用这样单一线性的逻辑结构,应认真地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利于学与教的灵活的逻辑结构体系。
  3)课件制作延续“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PPT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现在很多教师将其作为课堂的“主角”,将教学内容统统打在课件上,甚至扫描到课件上,这样的课件就像传统教学的板书加课本。且播放PPT课件存在投影仪使用多年而成像模糊的问题,此时往往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将前排的照明灯关掉,这样做就更凸显了教室中的这位“主角”,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却“暗淡”了下来,与其这样不如用板书,板书基本不存在使用多年而变模糊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将鼠标当做粉笔在屏幕上写字,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鼠标字”应该不如教师的粉笔字,一手好的粉笔字也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样的课件使多媒体教学表现出的整体效果偏重于教学手段操作的简易化,对于教学内容的改变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并不十分理想[1]。
  4)多媒体元素呈现策略不考究。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具有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方便学生理解内容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课件中充斥了很多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没有认真地研究素材的适用性和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这样做很可能淹没教学主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
  另外,多媒体元素形象直观的特性固然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内容,但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展示多媒体信息,有些课程是需要学生耐心品味和想象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给出图像、音乐等信息,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禁锢在教师设置的思维环境里。
  5)界面设计和颜色搭配不够和谐。界面设计和颜色搭配不够和谐统一是很多教师存在的问题。①界面结构缺乏平衡感。界面上充斥很多元素,且杂乱无章,对画面缺乏整体平衡的把握,界面上每个重复元素(如背景、按钮等)缺乏统一的外观样式。②界面信息冗余,与教学无关的信息过多。③色彩上主色调混乱,甚至没有主色调,色系复杂。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学习者视觉疲劳,影响PPT整体的和谐感与教学效果。
  1.2 课件使用理念方面的问题
  1)盲目使用影响教师临场思维与活动。也许用过PPT课件上课的教师会体会到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这个“轻松”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临场思维少了。首先,PPT课件预先设定好教学流程,这样教师就要按照流程进行,否则,教学会因为教师和PPT之间衔接不好而不流畅。这样做本身就限定了教师的思维,或者说教师临场发挥少了。其次,传统的板书书写,教师可以任意更改文字,教师擦除、更改板书是教师带领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制作好的PPT课件不便在课堂上改写,因此也减少了教师的课堂思维。再次,由于PPT课件大屏幕投影在教室的前方,如果教室的光线较暗,就会淡化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而这些对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
  2)过度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量。使用PPT课件教师可以轻易地将大量的信息插入其中,且有些教师要赶课时还会快速地播放课件。这样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变短,目不暇接,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量,没有时间消化内容,更没有时间记下自己思考过的高质量的笔记,这样的学习很难保证知识的获取与吸收。尤其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教学信息量大就习惯将大量的信息填充进PPT课件,机械地点击,不停地播放,长此以往,教育质量无法保障。
  1.3 评价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PPT课件虽然天天用,但课件的制作、使用和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也尚无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一般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行事,没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可依。对于课件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学校还处于自主管理阶段,教师个人制作课件、使用课件和管理课件,而学校没有统一的监管。PPT课件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资源的制作、使用重要,评价和管理更加重要,后续的环节不完善必然不能保证前期的教学质量。
  2 问题的归因分析与策略研究
  2.1 顺应多媒体教学规律,转变观念
  使用PPT课件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也不愿多去关注,认为PPT课件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更不愿下工夫去学习和研究。根本性的原因是:1)没有认识到PPT课件强大的辅助教学的功效;2)对多媒体教学规律认识不足,认为只要用PPT课件上课就是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改善教学质量;3)硬件、软件变更了,可是教师的观念仍然滞留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上,不转变教学观念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教学,应顺应多媒体教学规律,转变教学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师的头脑里没有清楚地认识到PPT教学已与传统的教学发生变化,那么开发出的课件就会不经意地类似于传统的黑板,自然也不会去探索PPT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PPT课件不仅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也是辅助学生学的工具。所谓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教师需顺应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如可以运用PPT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环境,关键时刻解决疑难,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吸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2.2 提升PPT设计、制作与使用素养
  PPT课件的设计素养不仅包括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交互功能、多媒体以及界面的设计与安排,还包括教学策略的设计,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一点影响以上各点的设计。诸如设计以教为主的PPT呈现策略和以学为主的PPT呈现策略所制作出来的PPT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这就需要课件内容更多的是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扩展内容而不是书本的搬家;在课件的结构上根据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风格,设计非线性的教学内容,从任意一个节点(知识点)开始选择合理的分支、路径、顺序进行学习,并可在各个相关的知识点之间任意跳转,真正实现非线性的“按需学习”。在多媒体元素的呈现上依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去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一幅简单的图片就可触动学生的思维,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解决学生的认知疑难。在界面的设计上,需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美学修养,当然这是一个漫长且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多看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多留意这方面的知识,初期可模仿制作,后期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
  当然,设计多媒体产品理解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Richard E.Mayer所说:“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有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Engelkamp的多模块理论、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以及Nathan的动画理论[3]。
  设计的层次决定着制作和使用的水平。制作是实现自己设计的过程。当然,制作一方面是PPT软件自身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是PPT外围软件的使用,如专业矢量绘图软件Edraw、动态报表制作软件等,这些软件方便易学,用它们制作的*.jpg或*.swf文件都可以插入PPT中,增强PPT的教学性和艺术性。
  PPT使用方面的素养包括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PPT外围辅助软件操作技能和理性使用观。PPT外围辅助软件运用得恰当可以有效提高PPT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例如手写笔和放大镜软件ZoomIt和E-Pointer电子教鞭等,这些软件擅长圈注各种图形和屏幕缩放功能,配合教师随堂讲解很方便,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PPT课件理性使用观是指很多教师没有分析好本节课是不是要使用,在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多少的问题,就盲目使用PPT课件,导致课件不但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所以,教师需做好充分的PPT课件设计以避免后期的工作徒劳无功。
  2.3 积极探索PPT课件评价与管理机制
  目前,对制作的PPT课件与利用课件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无有效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仅凭惯例,无标准可依。PPT课件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缺失。原因是:1)PPT课件在很多课件大赛中地位较低,导致学校层面对PPT课件不重视;2)PPT课件可以说是很多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源,但是学校没有针对PPT课件评价和管理的意识;3)学校缺少负责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
  学校管理层面应正确认识PPT课件对于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PPT课件评价与管理机制:在评价方面需更深入更细致,在过去的一级评价指标(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下研究二级、三级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在管理方面可建立学校的PPT课件资源库,分门别类地存储课件,不断更新完善课件,以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奠定人力资源保障。长此以往,才能够更有效地推进PPT课件的制作水平和教学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4 转变教师培训策略与内容,增强实效性
  当前,教育部、各省市都开展了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可以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可是教学效果仍不容乐观,培训工作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和提高。一方面,培训策略需要调整。一般情况下都是请被培训教师到实施培训的单位接受培训,这种形势造成被培训教师在陌生的环境下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比较有新意,但是不一定对被培训教师有实效性。可以采取“走下去”培训策略,实施培训的单位或教师到被培训单位去临场教学,培训之前提前去几天进行需求调研,之后再针对情况实施培训。这样对被培训单位既有针对性也有实效性。另一方面,培训内容需要调整。当前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很多就等于多媒体技术培训,只是单纯地讲技术,技术固然重要,但将技术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更重要,针对教师的课堂,培训教师设计、制作、使用、管理和评价PPT课件的能力,并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的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结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PPT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得到最多的收获,取得最大的发展,是PPT课件设计与应用的主旨,而这一主旨的实现取决于课件的设计、制作、使用、管理和评价,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课件优势的共同发挥。研究PPT课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十分必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更具智慧的运用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平,娄金凤,金?.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8(7-8):71-72.
  [2]王娟.影响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3]里德.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J].张静,丁峻,译.开放教育研究,2008(3):28-36,78.

标签:课件 融入 课堂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