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记述文 > 正文

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演讲之后回到办公室,其秘书莫莉小姐笑吟吟的迎上来说:“卡耐基先生,演讲成功吗?”“非常成功,掌声四起。”“那太祝贺你了,”莫莉由衷地笑着说。“莫莉,你知道吗?我今天去给人家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创造和谐’,我从公文袋里取出讲稿,刚一开口,下面便哄堂大笑。”“那一定是你讲得太精彩了。”“的确精彩,我读的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新闻。”说着将手中的材料递给莫莉。莫莉的脸刷地红了,喃喃地说:“昨天我太粗心了,卡耐基先生,这不会让您丢脸吧。”“当然没有,你这样做使我自由发挥得更好,还得谢谢你呢!”从此以后,莫莉再也没有出现过因粗心而造成的类似工作失误。
  卡耐基先生对莫莉的批评和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真正的教育艺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这种教育艺术和智慧所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应该给中小学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从中小学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所用方法的现状来看,尽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在局部的区域里开花结果,但在更广阔的教育时空中,面对问题学生时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仍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之策,让人触目惊魂的侮辱、体罚、施暴的非教育行为也不乏其例,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且有变本加厉之态、“恶招”迭出之势。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损着学生的自尊,摧毁着学生的自信,也摧残着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当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段。”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
  当代著名学者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是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的。”
  我之所以连篇累犊的在此引用这些睿智之语,目的在于期望着那些未能领悟教育真谛、未能谙悉教育奥妙、未能享用教育智慧的教育工作者们,在耳濡目染中反思自己“反教育”的教育言行,在顿悟和汗颜中校正自己的教育航向,纯洁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品味,优化自己的教育成效。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教育无痕”的理想境界呢?
  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因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才是一个能够给人以人文关怀的人,才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大爱”且能够适时的播撒爱的种子的人。
  且看下面一个例子: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因未敢用力而终未打开。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
  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看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他并不渴。许多年后男青年依然感激那位善良而又聪慧的妇女给他的人性化的启示。
  显然,案例中的那位妇女就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得他没有直接将开启易拉罐的方法教给那位青年学生,以避免青年学生的难为情。
  也许,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够如那位妇女那样聪慧地给学生以情景暗示或者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悟自觉中走出困惑和无助的状态,教育的效果肯定是明显而持久的。那么怎样才能丰厚自己的人文情怀呢?朱永新教授说:“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读书不是获得人文情怀的全部条件,但读书可以夯实我们做人的精神底子,为人文情怀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的土壤条件。
  其次,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的为人师表者,却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了。还是让我们看一个被称为“宽容的最高境界”的故事吧。
  二战期间,一场激战过后两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森林里艰难的跋涉了十几天之后,用以维生的鹿肉已所剩无几。战争的枪炮声使得森林里的动物四散逃奔,除了那只小鹿之外,他们再也未见到任何动物。一天,他俩再次与敌人遭遇,交战中他们巧妙的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却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膀子上,后面的士兵惶恐的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所幸的是第二天他们的部队找到了他俩。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他跑过来抱着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知道他想独吞那仅剩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去。当晚,他跪了下来,请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宽容了他。之后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一个人能够宽容患难与共的战友对他背后开黑枪,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错误,我们何尝不能够以宽容之心待之呢?当然,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不要揪着错误不放,置之退学(开除)而后快,或者虽然未退学(开除),但是对其错误无限的上纲上线,硬逼着其承认自己道德败坏或者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与道德境界无关。惟一正确的做法是将其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去实施我们的教育行为。
  第三,“教育无痕”需要我们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艺术。
  且看下面的教育案例:
  一位班主任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了几个烟头,经查确系本班的几位同学所为。若按惯例:写检查、通知家长、上报学校给与纪律处分是常见的处理程序。但这位班主任在冷静地思考之后,面对惴惴不安的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给你们两周的时间,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两周后,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版面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成为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
  班主任指着宣传版面说:“这不是最好的处罚吗?”
  我们不敢断言这几位同学此后将会与吸烟诀别。但是我们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美丽的惩罚”的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常规的处理效果。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是蕴涵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又是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制作版面)切身体验和自觉自悟的过程。
  还是让我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并与老师们共勉吧!
  “在青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标签:是一种 无痕 智慧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