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记述文 > 正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_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创新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只要能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66-02
  
  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思维在某一方面受阻时,立即转到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求解,就可能产生新的思路,就能实现思维的变通性。
  现试举几例,大家共讨之。
  1.注重平时培养,突破思维定势
  数学教学本来就很枯燥无味,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分析思考一些趣味题是有必要的。
  例:一只纸箱中杂乱地放着10只红袜子和10只黑袜子,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一样,而箱内一片漆黑,室内也一片漆黑。现在你需要取出几只袜子,才能保证有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分析:此题若不注意则很容易落入思维的圈套,进入定势的怪圈。有学生会思考为:假设第一次取出的是红袜子,就需要再取一支红袜子与之配对,但第二次取出的可能是黑袜子,一直到第十一次都有可能是黑袜子,只有到第十二次才能保证一定是红袜子,如果这样思考就错了。因为题目并没有限定是一双红(黑)袜子,它只要求取出两只颜色相同的袜子,因此,只需取出第一、二次中任一次的颜色配对的袜子即可,所以答案是只取三次。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有部分题目开始审题,无法找到突破口。这类题目须精读题目,然后仔细分析,对题目本身进行整体的分析后,就不妨进行合理的猜测和联想。
  例:1+2+2?2+2?3+……2?n= -。
  这是数列求和的问题,此类题目只能先观察分析,先行计算前面n项的和,从中寻找规律。先计算:1+2=3=2?2 -1,1+2+2?2 =7=2?3 -1,1+2+2?2+2?3 =15=2?4 -1,…….由此计算3 到5次便可找出规律,然后进行大胆猜想,1+2+2?2+2?3+……+2?n =2?n?+?1-1。但此类证得出结果后,由于是猜测的须验证。如本题证明:
  ∵2(1+2+2?2+……+2?n)=2+2?2+2?3+……+2?n?+?1,
  于是设S=1+2+2?2+2?3+……+2?n,
  ∴2S=2+2?2+2?3+……+2?n?+?1,
  ∴S=2S-S=2?n?+?1 -1。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的重点是会用于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只会算。因此启迪性问题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例: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0公里的甲、乙两地沿直线同时相向而行,在他们起步的瞬间,甲地有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飞去,它一到另一辆车时立即调头回飞,就这样来回的飞,直到两车相遇时止。如果两辆车都是以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苍蝇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飞行,问在这个过程中苍蝇共飞行了多少公里?
  分析:此题很有启迪性,一看题目这是一个无穷级数求和的问题,是很难的,但仔细一分析,其实不难,因为每辆车都是每小时10公里,而两地相距20公里,那么1小时后两车恰好相遇于两地的正中点,则车行1小时,而苍蝇也只飞了1小时,因此苍蝇飞行的路程为15公里。此题若不仔细分析,仔细审题则会走入思维的误区,有人则会考虑苍蝇的飞行一次比一次短,然后来求这段飞行的路程和,当然这样也是能算出来的,但是就显得多余了。
  3.转换思路,挖掘隐含信息
  许多数学试题若不认真审题,则会审漏许多隐含在原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且这些信息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若不注意这些信息则思维受阻,认真审题找到隐含在题中的条件。则问题将迎刃而解。
  例:已知实数х、у,且у=(x?2 -9-9-x?2+1)/(х-3),则5х+6у=_____。
  分析:本题若不认真读题,则思维受阻,一筹莫展。若细一审题,则得来全不费工夫。题中有x?2 -9和9-x?2两式,在加上作为分母的(х-3),题中就隐含有二次根式的定义和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这两个条件,于是本题有:х2-9≥Ο且9-х2≥Ο,∴х2=9,∴х=±3,又х-3≠0,∴х≠3,∴х=-3,将х=-3代入上述表达式得у=-16 , 于是5х+6у=-16。
  4.优化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参与
  在课堂上,应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只有学生参与,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有教师以四边形为例让学生自主探讨,结果得出无数种求法,这里以篇幅三例:(如图)
  
  如图(1):在四边形的边AD上取一点P,连接PB、PC可得三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和为3?180°=540°, 而∠APB+∠BPC+∠CPD=∠APD ,不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 应减去 ∠APD=180°,从而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540°-180°=360°。
  如图(2)、在四边形内任取一点,连接PA、PB、PC、PD,四个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和为4x180°=720°,而∠APB、∠APD、∠BPC、∠CPD不是四边形的内角,应减去它们的和360°,从而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720°-360°=360°。
  如图(3)、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连接PB、PC,可得到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的和为3x180°=540°,而 ∠1、∠2、∠P不是四边形的内角, 应减去它们的度数和180°,从而得四边形的内角和为540°-180°=360°。(求证本法时还用到对顶角相等这一知识点。)
   以上几种方法并非完全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还有无数更方便、简洁的方法。
  在学习与解题过程中,人们总会带着一些原有的思维方式,当遇到问题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思维定势去思考,殊不知换个角度问题自会阔然开朗。在学习数学时,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大胆地探索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某一水平上。要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大胆联想,以求得思维上的创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要能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