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怎样写记叙文的参考书

时间:2017-05-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记叙文阅读必备知识

记叙文阅读必备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品质,

衬托中心思想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

反映作品主题

3.标题的作用:

概括内容

揭示主题

提示线索

4.环境描写作用: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5.首段作用: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6.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7.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8.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抒情议论句

10.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11.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 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

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 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 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 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 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十、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4、排比(增强气势);

5、对偶;6、引用(增强气势);7、设问;8、反问(增强语气)。

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

排比句作用是节奏明快,语气连贯,读起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十一、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1、象征;2、对比;3、衬托(人物);4、烘托(气氛);5、伏笔/铺垫;6、照应/呼应;7、扬抑(欲……先……);8、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9、悬念;10、巧合。 十二、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划分。

(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十三、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十四、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段首入手。

(4)从分析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五、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细节描写入手。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十六、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

⑵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

⑶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⑷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十七、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十八、赏析语段:

1、内容(写什么;选材有什么独到之处);2、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3、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u 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u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u 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u 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u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 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明白,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 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怎样写记叙文的参考书)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3、说明 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抒情 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5、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u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4、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5、托物言志

u 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尤其要辩明文体的特点,比如散文、小说等,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归纳。只有从宏观上把握全篇,对文章内容了然于胸,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也是音读理解的核心和归宿。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

篇二:巧用教材教写作

龙源期刊网 .cn

巧用教材教写作

作者:王雪雯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5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巧用教材例子、进行模仿写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模仿;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42-2

一、研究缘起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写得痛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难以提高。俗话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一群一点儿写作兴趣都没有的学生去大讲审题、立意、选材,学生的接受度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模仿策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思维能力相较于初中生更加成熟。但这一发展转化还不够成熟,往往要借鉴别人用过的方法或创造的一些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即可称之为模仿。如果能利用模仿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随之而来的写作欲望就不可阻挡了。

实施模仿策略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模仿素材的选择。如果教师能选择一篇内容丰富、构思奇巧的文章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相信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选材?思索很久,笔者的目光落在了教科书上。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筛选的经典篇目,各有所长,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利用书中的材料将写作方法教给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由此可见,语文教材的确是训练读写能力的一个极好的凭借。

因此,笔者开始尝试以趣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课本中的优秀篇目的词句段落作为写作教材教学生写作。通过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只要目标明确,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并同步安排相关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描写方法。下面,笔者以一节作文片段训练课为案例,谈一谈如何利用课本教材例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行作文教学。

二、案例展示

(一)案例背景

篇三: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

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叶圣陶也说过“教材就是例子。”为了达到“自能作文”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选文方面,力求每篇课文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于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只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教学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笔者仅以自身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来指导学生作文。

(一)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例子

新课标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一个“新”字。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接受。新教材重点体现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学会“借助书本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和自我”,“攀登上智育和美育的高峰”,也可以借以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和审美方面的自我教育,阐发个人的志趣和理想,发展想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往往不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内容,就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过去从知识出发,现在从实践活动出发;过去从教师讲解出发,现在从学生自主活动出发,应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新课标教材阅读部分,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作为显性标志,配合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与自我能力发展为主线索,要求教师进行专题教学设计,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

(二)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学生写作的“泉水”

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除了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之外,更缺了老师在“借鉴”上的点拨、引导,缺了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已文之“短”,缺了进行“说文”与扩散思维的训练。新课标教材采用“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每个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相信学生一定找到写作的“源泉”。譬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由于四季景色不同,作者着眼点不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而在写法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需要一一细辨、体会。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等方面的提升,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自然景物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素材。

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理解。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如写完了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

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后来的《家乡的春雨》、《校园的早晨》、《走入校园的秋天》等写作中,就容易从课文中获取灵感元素,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轻松解决了“没有东西可写”的难题。

另外,从课文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人说“讲课便是一种借助课文的一种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此话有一定道理,即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譬如,学生作文中一般都是为叙述而叙述,却忘记了创作中叙述方式的目的——服务于文章主旨。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讲授中,笔者强调作者林海音的写作手法甚是高明。因为文章采用的是插叙的方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在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要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此外,在课文中还可以学到文章立意、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这不是从语文教材挖掘出“泉水”,灌溉学生作文“麦田”吗?

(三)其它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使他们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从教材中挖掘出“泉水”,灌溉学生写作“麦田”之外,还需从以下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感悟生活。要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书,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人文和自然的书都要看;另一本是无字书,社会人生的理都要悟,古今中外的事都要思。要找回失落的自我,勇于作文实践;要善于观察比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要为情造文,言之有物,真正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二是读写一体。没有读,就写无蓝本;没有写,就读无着落。要让学生深深懂得,为写而读,读是手段,故要读得全,读得透。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为读而写,读是目的,故要写得勤、写得深,写出读书的体悟,写出读书的境界。读写一体,不断提高。当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多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时文”、“美文”,使学生学习名家是怎样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并进而思考自己的生活该怎样来表现。

实践证明,只有从教材入手,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使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样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记叙文 参考书 怎样写 自学写小说的参考书 写人的记叙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