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全面预算管理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分析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预算就是企业根据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在财务预测、决策基础上,利用价值形式对未来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一系列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指标的总称。全面预算的根本目的是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责、权、利关系,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和考核,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 预算管理 执行 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与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全额、全程的特点。第一,全面预算管理要全员发动预算过程。首先,“预算目标”要层层分解,其次预算是企业资源在各单位之间的一个有效协调和科学配置的过程,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第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企业预算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仅考虑资金的供给、成本的控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产量、材料、人工及动力等资源间的协调和配置。第三,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流程要全程化。预算管理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化管理,必须通过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解决内外各组织、资源的协调问题,从而实现整体最优的系统化管理。预算管理不能只停留在预算指标的制定,编制与下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与监控、预算的分析与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全面预算管理从销售预算开始,涉及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物流预算、投资预算、工程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费用预算等所有环节;还体现为全额,即强调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上述各种预算等环节,还涉及资本、经营、资金、财务等众多模块。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类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预算内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收入等构成。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的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预算管理控制的方法与程序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预算支出定额是单位预算支出的指标额度,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分配预算指标,检查、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依据。本文主要从预算支出的角度介绍全面预算管理方法。
  (一)预算支出定额的种类与计算对象
  预算支出定额可分为综合定额与单项定额。各个单项定额的总和形成综合定额。综合定额的范围包括除专项资金支出以外的全部支出,具体包括:人员经费(含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和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和正常公用经费(含公务费、一般设备购置费、一般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离休退休人员费用、大型设备购置、大项修缮费及其他专项资金可在单位预算支出定额之外另行核定。
  从预算支出定额的计算对象来看,第一,工作量易于计算,成果易于量化考核的单位,如学校等,可采用以工作量(或成果)为预算支出定额的计算对象,按单位工作量(或成果)计算各项预算支出定额。第二,工作量不易计算,成果不易量化考核的单位,可采用以人员编制为预算支出定额的主要计算对象,以定编机动车船数、房屋建筑面积及所属预算单位数、辖区面积数等为辅助计算对象,计算各项预算支出定额。
  (二)制定预算支出定额
  第一,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主要包括:1.上年(或前三年平均)实际开支数(包括预算拨款和抵支收入两部分资金的开支数;剔除特殊性开支和不列入预算支出定额的专项资金数);2.各"目"级科目费用支出数额及占全部经费的比例;3.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4.所属预算单位数;5.房屋建筑物平方米数;6.定编和实有机动车(船)数;7.主要设备数;8.其他数据资料。
  第二,分解实际开支数:1.人员经费:按实有人数计算出人均开支数。2.公用经费:公务费中的机动车(船)燃料和修理费按实有机动车(船)数计算出每车(船)平均开支数,其他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货和其他费用,按实有人数计算出人均开支数,修缮费中的房屋修缮费,按房屋建筑物面积计算出每平方米平均开支数,其他修缮费按实有人数或主要设备数计算出人均或单台设备平均开支数。
  第三,形成基准定额。基准定额是相对稳定、统一的定额标准,是调整、确定当年预算支出定额的起算基础和依据。基准定额采取以下方法确定:1.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的差异,参照按实际开支数分解的各项平均开支数,确定一个或若干等级单项基准定额标准。2.有些支出项目可采用两种计算对象计算定额,即将单项基准定额调减下一部分,改按所属预算单位数、辖区面积数等指标为计算对象。3.有些按规定必须保证开支的项目,可按规定的标准,或按规定的实物量结合实物的价格计算确定单项基准定额。4.实行以工作量(或成果)为定额对象的单位,将计算出的各单项基准定额标准除以按规定应达到的工作量(或成果),得出每一单位工作量(或成果)的各项定额标准。
  第四,确定预算支出定额。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资金的供应情况,以基准定额为基础进行调整,确定预算支出定额。调整可采用额度调整或比例调整两种方法。额度调整指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基准定额标准直接进行调增调减;比例调整指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基准定额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调增调减。
   三、全面预算定额支出法的应用
  (一)预算支出定额在核定预算中的应用
  第一,核定预算总指标。1.实行以人员编制为预算支出定额主要对象的单位,人员经费预算,原则上按编制人数与各单项定额核定。公用经费预算,按以下原则核定:公务费中的机动车(船)燃料和修理费,可按定编机动车(船)数与单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核定;其他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原则上按编制人数与各单项定额标准核定;修缮费中的房屋修缮费按房屋建筑物面积与单项定额标准核定;其他修缮费按编制人数或主要设备数与单项定额标准核定。实行复合方法计算定额的支出项目费用,可分别按各自的计算对象与单项定额标准核定。2.实行以工作量(或成果)为预算支出定额对象的单位,按预算年度预计达到的工作量(或成果)与各单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核定。3.为简化方法,也可依照上列核定预算的原则,按定额计算对象总量与综合定额标准核定。
  第二,核定预算拨款指标。根据按定额核定的单位支出预算数,加上批准的专项支出预算数,扣除"抵支收入"预算数,为预算拨款指标,据以办理拨款。
  (二)建立预算控制、责任会计台账及分析制度
  财务部门在账务设计和改造中,要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设置账务,要服从于预算管理,每月要提供各部门预算执行完成情况的数据,作为考核和分析的依据,要通过建立和实行预算责任会计账套的方法定期提供预算执行数据;同时要求各预算责任中心要建立预算台账,进行自我控制,月末要和财务对账。
  各预算责任部门每月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每月对预算差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报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总和总体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分析要逐层进行,从最基层的预算责任中心即分公司的各个部门开始分析,然后是分公司层面的,再是产业集团层面的,最后是集团层面的分析,将分析结果逐级上报,作为预算例会的主要报告资料。形成从下到上的规范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
   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
  实践表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调控,才能保证预算依法收支,充分发挥其在经济业务及其他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细化部门支出预算,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合理分配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制定科学合理、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预算运作机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在当前财力可能与财力需求存在较大矛盾的情况下,定员定额的制定既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将定员定额建立在较为可靠的财力基础上。通过对部门预算单位实际开支水平的定性分析、定量对比,特别是对于低标准和无标准的支出项目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在兼顾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部门分类准确、档次划分相当、支出水平趋同、支出项目详尽、定额量化科学的支出标准体系。
  (二)完善部门预算数据库管理,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
  通过清理财政供给范围,开展财政资源调查,建立一套完整的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管理系统,使财政部门全面掌握部门预算单位的人员状况、占用公共资源情况,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政策依据,为测算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编制、审核、汇总部门预算的基础信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建立部门预算编审计算机管理体系,努力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财政部门要强化单位人员基础信息资料的管理,做到部门预算单位各项基础数据必须真实、有效,实相符,不重不漏;部门预算单位也要及时维护、更新基础信息,保证数据的适时、安全、准确。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的收集范围、内容等的统一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基础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而影响部门预算编制实效性、准确性的部门预算单位要承担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实现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拨款的统一[J].经济问题探索,2006.55
  [2]赵国栋.浅谈预算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师,2007.3
  [3]文青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J].河北财会,2006.9
  [4]李子亮.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07.5
  [5]王兆军.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些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责任编辑:幕容睿)

标签:预算管理 执行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