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放眼学生未来发展_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高等教育也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春天。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其成长的历程中,遇到学习、交友、爱情、择业、社会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突现心理危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55-01
  
  一、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矛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日趋成熟但仍具有片面性。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人的自我意识从儿童期开始发展,到青年期逐步走向完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脱离了父母的呵护,开始了独立生活,因而成人感、独立感骤然增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他们崇尚竞争和自我实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然而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真正成熟,因此有时候容易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获得成功时会极度自信,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十分美好,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多种矛盾。渴望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青年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对事物都会有自己一个想当然的认识,认为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某些事又是什么样的。然而理想与现实常常不相符合,如何面对现实、把握现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而有些学生却处理不了?其实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甚至是遗传都能够影响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教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有50%都是来源于家庭,比如说氛围比较民主的家庭,孩子一般适应能力强、有主见;而专制型的家庭,孩子一般比较懦弱、敏感、抗挫折能力较差。
  另外,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当中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必须要经过社会化才能称为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我们常说一个人很成熟,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社会化程度比较高,为人处世比较符合社会标准。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系,我们的学生在小学、中学,学校考虑最多的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有了,很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所以有些学生大学毕业了第一次面对社会、面对职场的时候常常无所适从。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和学生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现实中仍有许多教师和学生,一提及心理辅导就认为是对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甚至把“做心理咨询”与“心理有毛病”等同起来,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和情绪波动等困难时,不愿、不敢、不懂向老师和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寻求帮助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学生工作者虽然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不多,认为所学到的心理咨询知识仅适用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自己没有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认为心理咨询知识是没有用的。实际上,心理健康知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大多数学生获得心理发展、心理成熟,而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导的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积极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
  促进个体成长、学习和发展是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重要目标。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是针对所有发展中的个体,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心理矛盾,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发展性心理辅导主张辅导的核心是成长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因此,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建构,是以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的,是顺应青年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模式。心理健康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要应用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助人自助”,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途径是比较广泛的,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做心理测评、创建心理辅导网页、团体咨询等,辅导员也可以利用机会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课外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三)完善DPI三维模式
  DPI三维模式即心理发展―心理预防―心理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早在1984年就曾指出:“心理教育强调发展的模式。其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努力帮助辅导对象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预防的实质则是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设计和组织丰富的教育性活动,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提供知识性服务,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会适应环境,防患于未然。而心理干预则是针对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干预的重点是矫治,是纠正与治疗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失常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教育运作机制。作为辅导员,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应该遵循DPI三维模式,集心理发展、预防、干预为一体,真正做到心理健康工作不留死角。
  近几年,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而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学生工的辅导员,做好学横心理健康工作责无旁贷,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定要先学习“为什么做”、“怎么做”,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念、方向和方法,才能避免事倍功半、劳而无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善人格,真正帮助学生从容面对未来。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薛春玲(1983- ),女,河南孟州市人,黄河科技学院,讲师;陈曦(1980- ),女,河南焦作市人,黄河科技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宋国萍.心理诊所[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冉超凤,黄天贵.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标签:学生 放眼 心理健康 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