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寄语大全 > 正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动”起来]数学三动课堂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已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可以见到在课堂中会出现这几类现象:有的同学两眼发愣,目光无神;个别同学托着腮帮,依臂沉思;有的同学斜视窗外,欣赏窗外大好风光;有的则旁若无人,睡起大觉来……一堂课出现一种或两种情形,但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云亦云,一人答错,数人错。课堂这种类型,是不利于我们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发展的。据笔者跟踪调查与研究,根据表象归纳原因,大致归结为两方面。其一,教师方面。教师主讲,学生随和,教师主问,学生主答,部分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程序进行。部分学生不能进入角色,在旁观看。其二,学生个体方面。有的学生基础差,已身心疲惫。有个别学生因某种原因,没有兴趣。有的学生有心事,不能将其注意力转入课堂。总之,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其中,没有在课堂中“动”起来。课标中曾这样说:“有效的数学学习,应来自数学活动的参与。”那么,怎样让学生都“动”起来呢?
   一、科学合理地分组,树立小组集体荣誉观,培养小组协作意识
   在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态度、兴趣和个性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内,组成4人或6人学习小组,鼓励同学们彼此协作,互相帮助,使每位同学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数学和经历数学,感悟失败,收获喜悦。
   (1)自主探究,互帮互助。选择某些知识面相对简单的课题,以学生探究为主,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人教版“立方根”这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差异,归纳记录,记录一些困惑,然后小组共同探讨,有争议的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2)分层设计练习,选择问题应有弹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设计问题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问题。例如,我在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计了8道题,规定时间是20分钟,要求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完成5道题,也可以将习题全部完成,还可以解完后对本小组部分成员进行辅导,若有不会的还可以请教老师。这样,我在课堂上便可以及时处理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不同类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以将典型错误当堂纠正。
   (3)走出课堂学习,体验课堂外的分工合作。我们在学习如何测量旗杆高度时,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目的,让小组长负责完成任务,完后组长征询小组意见,分配好人员。在校园里会看到有的同学在测量旗杆的影长,有的在测量小树的影长、小树的高度,有的在测量自己的身高,有的在架测角仪,有的在记录……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适时适当地点评各小组,表扬较好的方法和表现,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全班同学齐参与共进步
   将每位同学置身于班级这条流动的长河中,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1)人人有份,以游戏活动为线,贯穿整个课堂。游戏的本身对学生是极富有兴趣的,人人都得参与,这样迫使每位同学都不能掉以轻心。例如,我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以游戏的形式请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开始提问:我们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我们怎样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我们的位置?有位学生答,以我为中心,以我所在的横排为一横轴,以我所在的纵排为一竖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我的位置是(X,X)。另一同学又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构建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纷纷发言,得出原点不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同,同一位置在不同坐标系中,坐标也不同。接着提出要求:统一原点后,让学生在黑板和练习本上绘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明自己的位置,然后抓住时机继续探究:你的座位在第几象限?以每一象限(或坐标轴)为单位,每个坐标具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积极动手,主动交流寻找共性。
   (2)相互学习,相互质疑。以质疑、解疑为主的自学课堂,我首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提醒学生在观察、聆听时最好不要提重复、类似的问题。整个课堂便呈现出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询问,有的同学质疑,有争议也有赞同。当思维之花相互碰撞时,我偶尔帮帮忙,指点指点。某些重要还没有谈论的问题由我提议,大家共同探讨……例如,在练习填写适当的单位时,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如:饭桌81平方米、铅笔长18米、人步行每秒4米、小明同学体重30克。面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讨论:81平方米有多大?18米是多长?1秒是多久?30克有多重?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判断这些答案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同学们受到生活实例的启发都豁然开朗,接着,再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的乐趣。
   三、走进生活实际,激发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物体表面的周长有多长。”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学生来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学生测量课桌,有学生测量地砖,有学生测量黑板,有学生测量窗户的玻璃。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成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
   总之,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努力设计各种方式激活他们,使他们的大脑更加灵活,手脑协调,使他们的眼睛更具光彩、他们的语言更加准确、他们的表情更加鲜活。我想,慢慢地,我们的课堂将会变成师生共同生活的快乐大本营。
  (通渭县榜罗镇阳山学校)

标签:课堂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