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军训作文 > 正文

【海洋能新能源结合智能电网综合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初探】 海洋能综合利用项目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目前,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已全面启动;同时近年来包括沿海城市在内的各省市电力供应缺口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社会用电压力日趋紧张。因此,研究如何实施海洋能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相结合,对于国家尤其是沿海省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实施海洋能新能源结合智能电网综合利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 智能电网 综合利用 技术经济
  一、绪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同时近年来包括沿海城市在内的各省市电力供应缺口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社会用电压力日趋紧张。因此,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2006年1月至2006年2月,我国先后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的优惠政策。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明确提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使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成为可能,使清洁能源成为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的能源。”
  海洋能是地球上主要的无污染和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具有利用海洋能源的巨大发展空间,合理利用海洋能源,将为我国提供取之不竭、永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新能源结合智能电网综合利用项目,无疑具备重要的沿海地区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和良好的清洁能源产业示范作用,是有效改善地区能源供求矛盾、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证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试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实施海洋能新能源结合智能电网综合利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二、项目规模与建设方案的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和同类技术对比调查
  本项目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浪能发电技术,在海滨城市建设装机容量为50兆瓦的海浪能新能源发电站,占海面面积5-20公顷,去除维护检修及损耗25%,实际每个发电站有效供电容量37.5兆瓦,满负荷运行年产电力32.8万兆瓦时,平均年供电力25万兆瓦时。该海浪能发电站可以直接为海滨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度假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近海建筑提供所需电力,同时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需求远期实现接入电网并网发电。
  三、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1.市场预测
  在当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电力供应持续紧张的经济环境下,本项目所提供的电能按市场价上网销售,目前不存在销售问题。由于本项目所发电能属于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结合智能电网并网发电,有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市场前景广阔。
  2.技术方案的选择
  经综合对比,本项目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最新国际、国内专利技术,确保了工程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相关专利见参考文献,具体内容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专利检索页面(https://www.sipo.省略/sipo2008/zljs/)进行查询。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原理实现的:通过往复式能量转换装置和垂直转动的门扇样采能板采集海水平移动及前后左右晃动的能量;采用可晃动海底支柱及支座、漂浮晃动式能量转换装置采集前后左右晃动及旋转的能量;采用浮船型能量采集体和环形链锁式能量转换装置采集海浪上下波动的能量;用齿轮传动方式将采集到的海浪能量传递给油压蓄能器内的液压油,实现从波浪能能到机械能的转换;油压蓄能器内的液压油再通过液压流量调节阀定量释放高压力液压油带动液压马达及发电机,实现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
  与国内外现有技术相比,本项目利用海浪能发电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占用海域面积较小、投资造价较低、单位发电效率较高。本技术具有的以上优势的原因在于:(1)海浪能量包括往复水平移动、上下波动、前后左右晃动、旋转等多种形式的三维能量,其他现有技术只是主要利用了海浪上下波动等单一形式的能量,而本技术是全面综合利用了包括往复水平移动、上下波动、前后左右摇晃、涡流旋转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三维海浪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2)本技术发电机组的结构设计经过充分优化,综合采用浮船型能量采集体、围绕支柱的辐射状转动门板样垂板采能装置、可晃动海底支柱及支座、往复式能量转换装置、环形链锁式能量转换装置、漂浮晃动式能量转换装置等多种专利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占用海面面积,使得单位海域面积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
  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4.5亿元(含建安工程费、材料设备购置费2亿元,研制试验费0.5亿元,附属设施费0.5亿元,其他费用1.5亿元),铺底流动资金为0.5亿元。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四条电力中第5款“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条目,是当前国家和省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有国家政策扶持,可申请使用国家资金,其余由投资企业自筹。同时本项目符合CDM项目(英文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的缩写,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申请条件,其收益可以作为投资回报的一部分。
  4.财务和经济评价
  本项目建后并网售电,总投资为5亿元。参考目前风能发电上网电价0.55元/千瓦时,则售电年收入为0.55元/千瓦时×每年25万兆瓦时=1.38亿元,扣除各项运营成本(参照装机容量相当的中小型水电站)0.25元/千瓦时×每年25万兆瓦时=0.63亿元,加上CDM项目收益24.93万吨×35元/吨=0.09亿元,每年纯收入为1.38亿元-0.63亿元+0.09亿元=0.84亿元,则正式运营后6年即可收回投资。按设计寿命可运行20年计算,可获2倍以上投资收益。
  5.社会效益评价
  海浪发电没有废弃物排放,不会污染、破坏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产生环境治理成本,同时减少了人类健康和生态保护成本,也不会因燃料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增加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根据中国电监会公布数据,201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则本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35克/千瓦时×3.28亿千瓦时=10.99万吨,同时每年减少碳排放:997克/千瓦时×3.28亿千瓦时=32.70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与太阳能、风能不同,海浪发电几乎不受日夜光照和风力强弱的影响,能够提供较为稳定、持续的电能,更加适合于大规模接入智能电网。本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浪能发电技术的成功转化和实施,同时将为智能电网接纳新能源提供突破口,有望率先成为大规模接入智能电网的新能源示范样板,其样板示范作用无疑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四、结论
  通过以上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对于实施海洋能新能源结合智能电网综合利用项目的分析研究,本项目在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各方面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本项目的建设可以贯彻和推进地区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有效改善地区能源供求矛盾,是实现沿海地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最佳途径,可促进本地区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可以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智能电网提供有益示范。对“十二五”期间社会和科学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0;04
  [2]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2006;01
  [3]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2006;01
  [4]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智能计〔2010〕9号,2010;03
  [5]王旭东.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0).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11;04
  [6]张益.一种海洋浪潮能量利用系统.国家知识产权局,PCT/CN2009/073133
  [7]张益.一种岸边海洋能量转换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10117921.0
  [8]张益.环形链索式海浪能量转换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10117923.X
  [9]张益.漂浮晃动式海浪能量转换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10117922.5
  [10]张益.往复式海浪发电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10223412.6
  [11]张益.一种海浪供能船.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10237708.3
  [12]张益.支撑海洋能量利用装置的晃动支柱及其支座.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10018400.4
  (责任编辑:罗亦成)

标签:新能源 初探 电网 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