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看图作文 > 正文

给力 让学生关注音乐,给力音乐课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们音乐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不喜欢音乐课,在教学环节设计和课堂布局上都要关注音乐,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爱上学校音乐课的。
  关键词:关注音乐 兴趣 整体 体验 联觉
  
   2009年11月下旬,我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唱歌课展示与研讨会”,在会上,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 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斌老师提到,据调查,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学生爱唱的歌多不是在音乐课上学会的,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音乐老师的重视与思考啊!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教师认为是现有教材编得不好,学生们不喜欢造成的。吴斌老师回答,“音乐教材的选编内容代表着国家的意志,这不会因个人的喜好而改变。”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我们是否应从教师的教学中找原因呢?对此,我多年在中学音乐教育一线上工作,感悟甚深。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社会大环境对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操作,助长了学生对课堂音乐避而远之。若音乐教师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教学模式墨守陈规,每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如此千篇一律,音乐课缺少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音乐技能的领悟呢?新课标的实施,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理论知识偏重,使音乐教学脱离了生活。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紧迫的课题。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力求在下面几个方面展现音乐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爱上音乐课,使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独有的愉悦感受。     一、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本,吸引学生
   吴斌老师提出“音乐教师的使命是以音乐育人”。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本,开展课堂教学。
   1.创设良好的课前音乐语境。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播放音乐。内容的选择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为本课内容作铺垫的音乐作品;可以是中外名曲;可以是学生们的优秀作业回放;也可以是学生推荐的优秀音乐。让学生在进入音乐教室那一刻,学会安静地聆听,关注音乐。
   2.选择多样性的音乐素材,多用对比法学习音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轻松收集、制作同一题目音乐作品的多种不同表现方式。如音色、表演形式的对比,我在上《歌唱祖国》一课时,就选用了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女童放慢速度演唱的一段和群众合唱的一段进行对比学习歌曲,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同样的爱国情怀歌曲,在音色、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改变后,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又如影像与音乐不和谐的对比,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我设计在第二遍放音乐时,编排的视频是《冰河时代》中小松鼠追逐的画面,学生听完后就能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和谐,并能描述音乐在他们心中所留下的天鹅形象。
   3.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突出以音乐育人。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教学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否则上的课就是“四不像”。曾经听一位实习老师上《走进西藏》,课堂上,教师前35分钟在讲西藏的地理气候、民俗文化、宗教、服饰,后十分钟才放了首《青藏高原》,学生还没唱会就下课了。“不要忘记音乐教师的使命,不要越权。”这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音乐教师在听了中国的音乐课之后,对中国音乐教师提出的一个忠告。他让我们记住:自己是音乐教师,自己所授课的内容、价值、目标不能背离音乐的本体。
   4.音乐作品的体验需要整体性原则。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首要原则,是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曾经看到有老师上音乐课也把音乐作品分解开来进行传授,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一样强调从个体到整体的逻辑关系。但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学生体验音乐的表现力,感受不到音乐的整体美感。记得一位老师在欣赏课“黄河的故事――《黄水谣》”中,音乐一边放,他一边说,“第一句讲的是…第二句讲的是…”音乐放完了他总结说“第一段表达的思想是…第二段表达的思想是…”我们感到似乎是在听语文课。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只有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才能感受美的因素、感受美的要素,使得我们的审美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二、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创立多元化课堂新模式
   目前日常的音乐课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如此千篇一律,音乐课缺少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也就失去了兴趣。我们音乐教师要尽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音乐课堂新模式来吸引学生。一节好的音乐课,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要求的技能。我在音乐综合课《阳春三月》时,用心准备了很多有意思的道具,有簸箕、黄豆、树叶、水壶、水桶、报纸、古筝、铝片琴、双响筒等,让学生用这些道具共同创造音乐意境来表现“春意”。学生在进入教室时就被我准备的“玩具”吸引了,整个创作过程学生都很关注音乐的表现,身心愉悦。我们教师要想在每个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里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学生的音乐天才。”
   三、启动“联觉”机制,让学生聆听音乐没有压力
   音乐教师要让学生聆听音乐没有压力,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帮助学生超越“懂”和“理解正确”这两个观念形成的欣赏障碍,要告诉学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满足人的听觉对美的需要。所以,我们有个比喻――音乐是耳朵的美。用耳朵去欣赏音乐是最基本的方式。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体验重于理解,理解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乐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告诉学生,你们听不懂音乐,不是因为你们的欣赏水平低,而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传达那些视觉性、语义性的内容。你们没有必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去解说音乐,只要坚持听音乐就好了。
   很多作品当中包含着音乐没办法表现的东西,我们“听不出来”不是我们的错,是因为那些内容音乐根本无法传达。“理解错误”不是我们的错,音乐内容的理解是主观的、模糊的、不确定的,这是由联觉的机制决定的!不同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演奏家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演奏家况且如此,又怎么能要求听众的理解与作曲家的意图一致呢?!什么是联觉呢?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副院长说,视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些感受都和听觉有一种联系,这就是联觉―――由一种心理感受引起其他心理感受的现象。联觉是人的一种基本感觉反映,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它。正是因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反映机制,才使得音乐这样一个纯粹声音的艺术得以表现听觉以外的内容。
   总之,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 周海宏《音乐在我身边》
  2. 吴斌《吴斌谈音乐教师的使命》

标签:音乐课 关注 学生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