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看图作文 > 正文

有闲时间,改变未来:时间会改变一切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克莱 ?舍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定价:49.80元。   是否留意过,网络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每天,他们从国外找到最新一集的美剧片源,把它录制下来,然后听译、校对、做时间轴,接着压缩、做种,最后上传到网上,供网友下载分享。除了个别名气大的组织者能拉到赞助赚钱,更多的人完全是“义务劳动”。
  以传统经济人角度来看,像这种无酬动机、慷慨文化、集体创造似乎是反逻辑和不可能的,然而,在互联网上,一切皆有可能,这不,新媒体观察家、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的克莱?舍基就亲历了这一幕。4年前,舍基写的《未来是湿的》出版后,一个电视制片人试图让他在节目上讨论这本书时问他:“你认为目前社会性媒体有哪些有趣的用处?”舍基随即向她提起了维基百科,并以词条“冥王星”举例说明。早在2006年,天文学家认定冥王星和其他行星不一样,因此将它从太阳系行星中剔除。此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并就如何最贴切描述冥王星地位上争执不下、相互较劲。经过几轮从章节到句子甚至到词语选择上的斟酌,最终词条内容从“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改成了“冥王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边缘,形状不规则,围绕不规则轨道旋转的石头”。
  那位制片人听完案例后,随即叹息道:“人们哪儿来的时间?”是呀,哪来的闲余时间,可以这么不计名利、不图回报?舍基立马回应说:“别人可以问,但是电视人绝对不能问。你应该清楚那些时间是从哪儿来的。”这是因为她供职于一个在过去50年中消磨掉人们大量自由时间的行业。
  需要声明,舍基倒不是专与电视业过不去,他只是为了强调,人们其实有的是时间,但很多却花在了看电视上。想象一下,如果将全世界受过教育者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这该是有多么巨大呀?
  将这个观点加以延伸,再经系统化地表述,于是便成了克莱?舍基的新书《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老实说,“认知盈余”的概念不是很好理解,三言两语难以说个明白。根据舍基描述,我们或许可以在两个层面理解“认知盈余”。第一,人们天生有分享、协作、奉献的意愿,它无关金钱,无涉功名。第二,社会化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剩余价值”的释放提供了技术与平台。事实上,媒介的作用不仅在于“消费”,更在于帮助人们创造、分享,这也是新媒体区别传统媒体的本质所在。
  通过写作《认知盈余》,舍基试图唤醒人们对认知盈余的认识,并呼吁把“自由时间当做一种普遍的社会资产,用于共同创造大型项目,而不是仅供个人消磨的时间”。其实,认知盈余较早的运用并非发生在网络空间,而是现实中技术团体的计算机编程。在那里,人们抱着共同的目标,平等信任、分享协作,致力于开发类似Apache、Linux等开源项目。
  集体利用自由时间可兑现不同价值,从公用到公共到公民,舍基希望看到更多的推动社会进程、文明进步的公民价值。例如,国内有个Web2.0的开放翻译平台译言网,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它通过近600名译者的协作,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翻译出了《地震救灾手册》等10万余字的资料。
  集合志同道合者的有闲时间,从协作、分享的过程中衍生,认知盈余所创造的不但是社区利益,更多是社会价值。它是对社会化媒体最为意义深远的运用。记得在上一本《未来是湿的》中,舍基坦言最大期望是读者在读完他的书之后,能够为两样事情而激动:“一是存在多种社会实验的可能性,二是还会有更多社会性工具的新用法被发明出来。”此话既是寄语,亦是指引,结果证明,仅隔两年,舍基对社会化媒体又有了新发现,并且较之以前有高度、深度和维度上的拓展。
  不过即便如此,两本书在思想渊源上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用舍基的话来说:“本书从上一本书遗留的地方开始,观察人类的联网如何让我们将自由时间看待成一种共享的全球性资源,并通过设计新的参与及分享方式来利用它们。”正如无聊经济催生分众传播,有闲时间促成维基模式,后者引领社会与商业全新的未来。读舍基的书,总是颇受启发。他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很随意地抛出些有趣的想法――社会化媒体不仅改变了人际关系,而且促进了生产关系,即消费、生产与分享,三位一体!他很乐观,但愿他是对的。
  1.【美】丽莎 ?甘斯基:《聚联网――商业的未来》,中信出
  版社2012年1月第1版,定价:35.00元。
  它说:从本质上讲,聚联网是在以网络为基础的共享平台上构建的――其目的是使用而非拥有。事实上,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策略是多次“出售”同一个产品。聚联网公司有四个共同的特点:分时共享、对互联网及移动信息网络更加先进的使用、关注实体产品和材料,以及通过社交网络接触顾客。在甘斯基看来,聚联网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我说:整本书围绕“聚联网”展开,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描述外,有两点需要细细品味。第一,甘斯基反复强调“一次购买,多次出租”的商业(模式)思维,“无论是‘全聚联网’还是‘半聚联网’模式,其成功都取决于能否让顾客放弃拥有权,或享有他人的拥有权而获得更多更好的体验”;第二,聚联网不仅仅是成立一家公司那么简单,更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
  
  
  3.魏炜、史永翔:《再造商学院课堂》,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定价:36.00元。
  它说:通过运用该“商业智慧教学法”授课,学员可以多角度、多途径、个性化地提升认知层次,启迪商业智慧,从而在面对管理实践问题时,能准确找到症结所在,并迅速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真正使管理实践变得卓有成效。本书精选了组织设计、制度设计、商业模式、财务管理、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战略、组织行为学、领导力和公司金融等九堂课。
  我说:读这本书,让我自然想到亨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同样是思考商业管理教育的本质,这一次,两位本土管理学者提出了“理性直觉”的概念,其类似禅宗悟佛,被认为是学习商业智慧的理想捷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该书与其说“再造商学院课堂”,不如直接说“改造常规性思维”。
  
  
  5.吴晓波:《浩荡两千年》,中信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定价:45.00元。
  它说: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从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吴晓波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问题的答案。他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我说:从这本书中,分明读出了一种心怀当下而溯源求解的努力。吴晓波在书中对商人的态度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下也多有维护叹惋之情。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愿意接受吴晓波为商人阶层所做的辩护,但一国之商业、企业永远卑微地伏在政治权力脚下,他们恐怕也无能力真正推动国家走向强盛。所谓制度大于技术,吴晓波在书中念兹在兹,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2.【美】David Meerman Scott:《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定价:45.00元。
  它说:事实上,网络已经改变了营销和公关的既有规则,诚如斯科特所说,“互联网迫使营销与公关再次面向公众,而不仅仅以媒体为中心”。他的陈述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更短且更有力:要么适应,要么失败。而《新规则》一书则在如何利用新媒体、应用新规则上给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建议。
  
  我说:社会化媒体营销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话题,同样也是一个开放的课题。包括《新规则》在内的作品,及时弥补了该领域的知识空缺,不过话说回来,它们也都是在摸索,随着实践的展开、案例的增多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建构。尽管如此,就当下来看,《新规则》等做到了新知普及,且能通俗易懂、举一反三,相信许多人而言既是“扫盲”,也是“指南”。
  4.【日】野中郁次郎、绀野登:《知识经营的魅力――知识管理与当今时代》,中信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定价:35.00元。
  它说:该书是世界级管理大师、“知识管理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的力作。全书通过对丰田、本田、花王、富士通、富士施乐等多个日本知名企业的案例分析,以知识创造和知识资产应用能力为轴心,探究大变革时期日本经营的未来。作者指出,日本企业的优势及魅力,是能够将个性灵感和隐性知识整体化,将商品、服务及业务系统具体化的组织运作能力。
  
  我说:印象中,有关“企业知识管理”的课题,我最早读到的是《好好学习》,而在该领域,野中郁次郎属于公认的大师。不过,他为人低调,不像出书比读书快的稻盛和夫。每每出手,皆为经典。
  6.【美】罗兰?罗伯茨:《天生富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定价:22.00元。
  
  它说:不论你有上百本还是仅有这一本关于创造财富的书,《天生富有》都能为你提供一份改变你命运的人生蓝图。在本书中,罗兰?罗伯茨先生不仅向读者讲述了如何积累财富,还阐述了如何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取得发展和成功。此外,他还向读者指明了在各个领域获取成功的清晰法则和方向。如果你打开这本书,你得到的将远远不止于创造财富那么简单。
  我说:这本书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包含着作者用亲身经历验证过的一些原则与技巧,为了便于理解,他的叙述浅显易懂:为了防止你遗漏任何一个章节,他在每个章节的后面都附有几句“财富小结”,以帮助你了解他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除此之外,为了让你认识成功、避免失败,罗兰在向你阐述每一个原则时,都会引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财视网―商界商城有售 https://buy.省略
  
  [编辑 陈俊伶] E-mail:cjl@chinacbr.com

标签:闲时 改变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