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空军招飞 > 正文

语文教师教情分析 语文教师应是多“情”人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要重视情感教育。根据学科特点,语文教师更应是多“情”人,应成为情感教育家。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有情人,其次还必须掌握情感教育的艺术。而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就要做有“情”人,语文教师更应该是多“情”人,这种多“情”,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中的激情
  
  激情是教师手中的潘多拉盒,激情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充满激情地教学应是对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活跃充实、别开生面的,因为老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进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而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默契,心灵撞击产生的共鸣又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播下创新的火种。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交流一定是多维的、立体的,真正做到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可以带来教学效果质的飞跃。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上课前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地调整自己,涵养情感,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交流中的真情
  
  一个语文教师除了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交流外,还有课外的思想、知识、情感的交流,无论哪一种方式的交流,老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交流时的“情”一定要真。“情”真才感人,情真才动人,任何形式的虚情假意都是廉价的,不仅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都是老师表达真情的方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需要,除此之外,还有精神需要、发展需要等。所以,老师与学生交流,其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暖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精神需求等,这些交流才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鉴于此,语文教师在跟优生交流时,不能只看其长处而不看其缺点,应肯定之中有指正、有要求,有希望,让其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时听到警钟的响起。在跟后进生交流时,不能只看缺点而不看其闪光点,要戴放大镜找其闪光点予以肯定,让其在失落中也时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这样的交流虽因对象不同而方式不同,但其出发点是“真情”二字,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工作中的热情
  
  一个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是“教学中有激情”“师生交流中有真情”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敬业爱岗,而要做到敬业爱岗就必须对工作充满热情。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大多数时候外化为一种“热情”。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把工作做好。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对文质兼美的文本充分钻研,精心设计教案、学案,才能在课堂教学时,神采飞扬,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垂范作用,又必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进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作用之大不可小觑。
  亚里斯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哲人的一番话,用了几个“适当”,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深奥而又简单的道理:作为一个教师,应成为情感教育的艺术家。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养情
  “七情六欲”是人本能的反映,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先天的东西,后天如果不加以挖掘和培养,也会慢慢泯灭,情感也是如此。如果不对健康的情感加以培养,不健康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情感的原野就会变得芜杂甚至莠草疯长。培养健康的情感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健康情感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已经开始追求独立和开放,广泛接触社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而这时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科学地确立,因此,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必须跟上。学生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教师的引导尤显重要。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呢?从教育的场所看,有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从教育所凭借的手段看,有教材、报刊、文学作品、影视、新闻媒体等。利用以上的场所和凭借以上的手段,语文教师可以多方式多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喜、怒、爱、僧等情感。例如,教师可利用教材或文学作品中描写祖国优美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的文字,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主的爱国情感;利用文学作品中描写亲人至爱和朋友肝胆相照的文字,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利用新闻媒体中报道环境的破坏进而危及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存的文字,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珍爱自已生存空间的情感;利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同遭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他们与主人公相同的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感情;利用一些影视片,如《南京大屠杀》等,培养学生仇恨日本侵略者及其他一切侵略者的感情;利用新闻媒体中介绍的先进人物超越自我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和生命的感情;利用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手探索、勤奋学习的热情。平时,可利用节日、纪念日、时事要闻、身边大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或激起学生某种处于休眠期的情感,或强化某种情感。如:“九一八”、国庆节,借助演讲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师节,借助吟诗作文,激起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热情;利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给每个人带来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激起学生投身生活、勇于竞争的豪情;利用报刊上的先进人物或学生身边的先进代表,通过事迹介绍,激起学生好学上进、勤奋拼搏的热情。
  2. 驭情
  何谓“驭情”,就是对情绪情感的控制和调节。心理学表明,人的情绪情感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影响心境,心境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又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凡是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的人,可以使各种内脏功能健康地运转,增强对外来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而且只有在这种平静的情绪状态下,人才能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我认为语文教师都要抓住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充分进行情感体验,正确调控他们的情绪情感,使之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对人类活动的控制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情感的调节,对美好感情的保持,对不键康情感的割断,对情感适应性修养的提升以及对不良心境的释放与缓解,当然也包括对个人成长的顺利与挫折的自我认识等等,都离不开情感的调适。因此对情的感受较之光线的感受,与情绪反应的联系更为紧密,更为直接,它更能激起情绪的共鸣,因此,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情文并茂的解释和引导外,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录音、图像、音乐课件做为辅助手段,烘托渲染营造有利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
  3. 煽情
  煽情是一个教师在学生情感处于不兴奋期或休眠期时采用的调动学生情绪的一种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具有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对待事物就会有一定的态度,根据是否符合主观的需要可能采取肯定的态度,也可能采取否定的态度。当他采取肯定的态度时,就会产生爱、满意、愉快、尊敬等内心体验;当他采用否定的态度时,就会产生憎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愤怒、恐惧、羞耻和悔恨等内心体验,可见人的情绪情感不是稳定的静止不动的,是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如天气的变化、事物的好坏、人际关系等)和自身因素(如身体、心理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不失时机地进行煽情。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煽情高手。上课前,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或借助幽默风趣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背景故事,或即兴抒情朗诵演讲,针对本堂学习内容,相机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时,学生如果因为某一内容或问题而思维疲倦,兴味索然,老师要调动一切手段,或宕开一笔,转变话题,或设疑激趣,或迂回侧击,柳暗花明。一句话,建立新的兴奋点,煽起学生的激情。控制论告诉我们,控制就是指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的变化而进行调,使自身保持某种特定状态的活动。控制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其作用在于使事物之间、系统之间、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克服随机因素。控制用于情感活动中,就是让情绪情感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并朝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最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发展。

标签:应是 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