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口号标语 > 正文

如何弥补电视新闻中的叙事断点?|断点播放 电视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众所周知,电视是一门综合性视听艺术。其中可视性是它的特色和优势。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的“视”上。这个“视”也就是人们看到的画面。记者能够摄录到丰富、完整的画面素材是日后能否把之前的构思流畅地转化为生动效果的基础,可以说是一条片子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在整个片子中起很重要作用的画面素材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摄取到,导致片子没有把电视用画面语言来表现主题的优势发挥出来。通常把这部分没有拍摄到的画面在片子中的位置看成一个点,称之为叙事断点。叙事断点大致可分为三种:
   首先,过去发生的事实。比如在一个新闻事件中讲述前因后果的时候,可能前因就是已经发生过的,先前的影像资料一点都没有。其次,突发事件。比如一些没有监控的矿难、交通事故等,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几乎不可能摄取到那一刻的画面素材。第三,隐秘发生的事实。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面对镜头。
  “叙事断点”的出现,往往成为记者、编导制作时的大难点,是格外棘手的事情,受制于这些断点,片子难免留有遗憾。但如果记者、编导是个经验丰富的电视人,对叙事断点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编辑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表现,往往可以弥补遗憾,甚至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会拍摄、运用空镜头
   记者、编导一定要有意识地拍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用空镜头来填补电视新闻的叙事断点,这是既简炼又实用的办法。拍摄诸如与叙事相关的道具、场景,具有象征性的造型,景色等空镜头。空镜头处理得当会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在营造典型环境、强化感情色彩、展示事物特征、揭示主题思想等方面极具潜力。而且某些特定的空镜头还有深刻的象征性和故事性。例如:去年包头电视台播发了《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报道了包头市青年刘美玉见义勇为的事迹。事情发生在深夜,记者知道这个线索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救人的青年昏迷在床,昨晚与歹徒搏斗的现场已经消失。事情发生的突然,再加上案件还没有侦破,歹徒还没抓到,英雄开不了口,采访不到两个当事人,这也成了记者无法复原当时情形的叙事断点。怎么办呢?记者虽没拍到刘美玉与歹徒博斗的场景,但是拍了他当时背的书包、上衣、鞋子,这些沾满斑斑血迹的物品一下子让观众想象到当时现场那种激烈搏斗和危险的场景,更显出英雄的勇敢与无畏,从而激发出观众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事后采访
   事后采访实质上就是采用叙述的办法,采用讲给观众听来弥补未拍到活动画面的遗憾。由于“叙述”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所以事后采访自然成了弥补叙事断点的最有力工具。
  如在《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个片子中,为了给观众讲清楚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我们请当时围观的群众和刘美玉的妈妈回忆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围观的观众是亲眼看到英雄与歹徒如何搏斗的,所以他们描述的情景观众愿意相信。而采访他妈妈就会有很多感情色彩的东西,对渲染气氛非常有用。当他妈妈讲到自己见到儿子浑身是血时泣不成声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免被妈妈不忍看到宝贝儿子遭此不幸伤害而伤心落泪的情绪所感染。做这样的事后采访记者必须得选对人。首先,这个被访人必须和这个事件有直接联系,是当事人或直接证人,最好表达能力好,这样才有可信度和感染力。虽然没有当时的现场画面,但由于讲述人身份的真实和权威性让播出效果也会比较突出。
  其它方法
   叙事断点的弥补也可以用事后重演、绘画、雕塑、影视资料或电脑动画等方式处理。最近央视报道了一条《我国研制出飞机在空中加油的技术》的新闻,由于高空中很难拍摄空中加油的场景,就用了动画来展现加油的原理和过程,观众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些手段的运用能把新闻事件叙述的更完整,更生动,不仅克服画面不足的难题,而且增加了趣味性,给观众留下了打破旧有模式、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新闻中采用这些表现手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用的太多,究其实它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行为,无论是哪一种手段,表现出来的内容绝不能和新闻讲究真实性的原则相违背。
  (作者单位:包头电视台)
   责任编辑:邰山虎

标签:断点 叙事 弥补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