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口号标语 > 正文

我国利率政策产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差异延续效应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四个经济区域,分别把全国和各区域的名义产出和实际产出与实际利率指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利率政策的产出效应在我国的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利率政策对东部的产出效应最为显著,远远大于对西部的影响,而中部和东北介于二者之间。
  【关键词】利率政策;区域差异;VAR模型
  
  近年来随着一国经济的逐渐完善发展,利率政策越来越对济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利率政策日益成为中央银行频繁使用的调节经济的重要的工具。利率政策产出效用的发挥和产业、企业直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活跃程度密切相关,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完善程度不同,中央银行统一的利率政策很难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域上产生相同的产出效应,因此,需要我们对利率政策在不同区域上的产出效应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使利率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一、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我们选取“全国和各区域层面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总体经济情况作为利率政策有效性的指标,对于利率政策的指标我们选取“一年期个人储蓄存款利率期值”,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对于利率指标本文选取实际的利率,用名义利率减去当年的CPI指数即得到实际利率。本文对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就采取四分法,即东北、西部,中部和东部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江苏、广东、浙江、河北、山东、上海、北京、福建、海南、天津等l0省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 重庆、新疆、贵州、广西、陕西、西藏、四川、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云南 等12个省份,选取的是1980-2009年全国和各省区年度数据(以1980年为基期),各区域的总GDP等于各区域内每个省份的GDP之和。
  通过对全国和各区域时间序列变量的ADF检验的结果分析,选取各变量都平稳的一阶差分序列来进行分析,建立包括全国、东北、中部、西部、东部、全国实际、东北实际、东部、中部实际、西部实际等10个利率政策有效性VAR模型,每个模型含有2个内生变量,即各区域对应的产出变量(DLTGDP、DLNTRGDP、DLNNEGDP、DLNMGDP、DLNWGDP、DLNTRGDP、DLNNERGDP、DLNMRGDP、DLNWRGDP)和利率变量(DR)。
  在确定滞后阶数时参考AIC准则、LR准则和SC准则并使用EVIEWSS 6.O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全国实际、东北实际、东部实际、西部实际、中部实际的VAR模型的滞后期都选择为2期。
  二、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模型进行分析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模型的系数通常很难解释的。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
  由EVIEWS 6.0的输出结果可知:当利率经受一个正的冲击后,各区域的产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各区域对利率响应的大小绝对值大小的顺序是:东部>中部>全国>东北>西部,对利率响应最强烈的东部达到了-0.01698,是最弱的西部的8.67倍,全国、东部、中部的东北地区的产出响应的方向均为负,其中全国,和中部都在第1期达到最大的响应峰值,东北在第2期才达到峰值,然而西部对利率的正向冲击却产生的正的最大响应,即表示实施紧缩的利率政策使产出增加了,这从经济学上不能解释。本文认为最大可能的原因是物价的影响,因为上述五个VAR模型是选用的名义GDP,即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可以认为由于西部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抵消甚至超过了紧缩的利率政策对产出的降低作用。
  用各区域实际GDP和实际利率指标建立的VAR模型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名义GDP和利率的VAR模型的响函数更理想,因为我们于排除了各全国和各地区的物价影响因素。当给实际利率一个正向冲击时,全国和各区域的产出响应方向都一致为负,而且最大响应值也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大响应值的顺序仍然是东部>中部>全国>东北>西部,其中对利率政策响应最强烈的东部响应峰值达到了-0.027836,是响应最弱的西部(-0.007649)的3.64倍,是全国的2.75倍。在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之后,变化最大的是西部,最大响应值从正号变为负号,而且和东部的最大响应差距有一定的缩小。所以,不管是名义GDP还是实际GDP对利率的正向冲击都呈现了较明显的区域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的利率政策的效应在我国的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利率政策的影响对东部的产出最为显著,远远大于对西部的影响,而中部和东北介于二者之间。
  三、政策建议
  1.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必须加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1)在考虑各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加深对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对广大基层银行适当放权,把中西部和东北等三个区域内的基层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适当提高。(2)促进非国有金融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应当特别支持非国有金融机构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建立,改善我国“二元”金融机构状况。(3)国家银监局要加强对各个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劝告,有效防备各区域内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道德风险行为。
  2.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有政府的庇护政策,融资成本的观念和风险意识都很薄弱,它们对利率信息的反应不如私有企业和其它所有制企业灵敏,必须加快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增加成本约束,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我国的国有企业能够以真正理性的市场主体的身份参加金融交易活动,能够对利率政策自主地作出积极的反应。
  3.尝试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加深利率市场化程度
  目前,我国主要是实施单一的货币和利率政策,要想最大化的实现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还需要根据各区域的具体经济状况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
  
  参考文献
  [1]焦瑾璞,孙天琦,刘向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地区差别分析[J].金融研究, 2006(3):l-15.
  [2]李国杰.中国利率政策产出效应的区域性差别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4.
  [3]林元辉,宛旭明.非均衡区域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传导差异分析[J].财经,2004(2):
  28-30.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0.
  
  作者简介:胡晓玲(1976―),女,四川广安人,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标签:差异性 产出 效应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