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六年级日记 > 正文

怎样在数学课堂渗透素质教育_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形成共识。然而在以应试选拔的高考模式下,在广大教师原有素质与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下面结合本人实践谈谈几个注意点: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牵羊赶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教师讲得过多,势必会挤掉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影响学生主动的思考,降低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纲带目地精讲,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我们的课堂,教师说的与做的却是差距很大,并没有真正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往往以完成教案或教师认为我该教的内容知识点讲掉,不看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是变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落实,学生的素质怎能得到充分提高。
  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可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梯形板来分割、试拼。有的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割补成长方形等,运用转化的办法学习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图形间的相互变化所吸引,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他们主动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动口表达,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探索知识间的规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教给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实教学中,往往还是教师讲解过甚,不放心学生,教师往往放不了手,稍尝即止,发现学生有难度就急于指导,牵着学生走,表面上让学生做了,实际上越俎代庖,还是教师完成教案为目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难以落实到课堂教师中。
  
  二、注重学法指导,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国外学者也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教学目标不能单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充分阐明了教学的真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教给学习方法呢?首先,教师要把教学立足点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表现在课堂上,要充分注意过程教学,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经过实践操作思考探求新知,培养其观察、比较、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对新知的“再创造”的过程。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1、提供具体实物,感知材料(观察)知道:5分米=0.5米50厘米=0.50米500毫米=0.500米;2、比较:0.5米、0.50米、0.500米它们大小怎样?(0.5=0.50=0.500)3、观察比较、分析: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怎样?4、抽象概括: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二个0,三个0……添上0)5、逆向思维:从右往左看,反过来,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6、总结:学生自主完整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学生们不仅学牢了知识,更掌握了有序观察比较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开发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智力因素的同时,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数学教学中经常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激疑引趣,导入新课,也可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尊重爱护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气氛,也能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注意从心理上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练自己的意志,也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此外,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课前预备、课堂答问、课后复习、练习巩固、阅读拓展、撰写数学日记等学习习惯,都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标签:几个 素质教育 落实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