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六年级日记 > 正文

中国歌剧舞剧院大话西游【从《大话西游》看当下的中国】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1年的中国让人明显地感到:城市中的年轻人在追求轻松愉快的人生旅程中已经学会了“走路”。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高考――这个曾经是青年男女苦苦奋斗、进取人生的阶梯(至少在他们的父母眼中是如此)第一次好像是受到了戏弄。在持续三天的高考中,语文考试作文的题目是:如果世上没有绿洲?有不少考生的作文是这样开始的:
  曾经有一片绿洲放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七月的酷暑让考生热昏了头?
  就在高考即将到来的二三个月前,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礼堂里一片喧闹,北大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许多学界名流如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马寅初等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但今天人们翘首以待的却是一位香港的喜剧明星。是谁邀请了这么一位人呢?当然是现今北大的莘莘学子了。
  就在北大校园的外面,有很多年轻人正在玩网上游戏,陶醉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里。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参与者首先得做出选择,为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如是当神仙,扮魔鬼,还是做人。当然扮演的角色不同也就会确定参与者在下面的游戏中会与什么样的人相逢。
  而在中国人神圣而又神圣的家里,那些比较正统或有点年纪的人则正对着电视广告中的那位和尚感到有些纳闷:那个和尚戴着一顶莲花帽,手举一瓶饮料,其身后的背景则是一片大沙漠。这不是唐僧吗?不就是那个到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吗?他在这儿做哪门子的广告呢?
  人们走在街上拿起一份报纸,会看到今何在正在为自己在网上发表的小说――《悟空传》――的版权讨要说法。据说已有一家影视公司购买了其作品的版权,准备将这部作品搬上荧屏,计划是五十集,2005年封镜。
  实际上早在2001年的前几年,中国就已经兴起了这股“猴子热”。其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本人以上所列的几段文字都与1995年香港制的一部电影――《大话西游》有关。而“曾经有一片绿洲放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珍惜――”就是在模仿该电影中的一场经典对白。莘莘学子在课余时间上网玩的游戏也就是《大话西游》。而电视广告中那位手拿饮料的和尚也确实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到印度取经的和尚唐僧。《悟空传》则是2000年发表在网上,且非常走俏的一部小说,此小说的构思来源于电影《大话西游》。那么《大话西游》又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为何城市中的年轻人对此迷恋到了这种地步?
  《大话西游》这部香港喜剧片在中国大陆并非是一夜之间就走红的。实际上,人们最初对其的看法是:粗制滥造、庸俗不堪,觉得其故事情节离奇荒诞,其中的对白牛头不对马嘴。当该剧的上集《月光宝盒》在北京首映时,有的观众在电影还未结束就退场了,而且还愤怒的抱怨说这是对古典名著的糟蹋。电影中的唐僧是个白痴,孙悟空则是一个花花公子,犹如采花大盗,而其所言则更是粗俗不堪。实际上问题在于这是一部上下两集的片子,而每一集都大约在一百多分钟,观众要理解其中的奥妙需两集一起看,但对于人们来说这又需要时间和必要的设备投入。因此《大话西游》在最初发行的一两年,并不被人们看好。然而,后来的一切却全都改变了。
  关于《大话西游》何以能“咸鱼翻身”,人们的看法大致是相同的。那是在1997年,当时北京的大学生,特别是北大和清华的佼佼学子率先创立了校园网,这就使得校园间的相互来往密切和加快了。汉语中的大话和英语中的大话(Big Talk)几乎意思相同,但却同时含有“废话”、“瞎吹”等意思。网上比较有名的叫“水木”,因其发布的有关大话的文章而出名。同年秋,北大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而盗版光碟则更是加快了《大话西游》的流行。只要一二十块钱就可以买到此片的上下集。将上下两集一口气看完,观众才能将整个故事串起来,并理解或者说是领会其中的奥妙。当然,中央电视台的播放也为《大话西游》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将频道扩大为8个,其中中央六台是电影频道。1997年的春节期间,中央六台在这样的一个黄金时间段将《大话西游》的上下两集同时推出,让自己在春节节目的竞争中出尽了风头。《大话西游》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它将逗乐、爱情、个人情感、古今传说以及普通观众认为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事情都搅和在了一起。这样的大杂烩正是人们在过节期间打发时间的好节目,剧中的人物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同情怜悯,而有的则让人浮想联翩。其故事情节,人物对白以及胡拉乱扯可以说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对于“高雅”者来说,其中有的对白颇有阳春白雪般的诗意,对于“俗人”来讲,该剧中的话语又有下里巴人的“粗俗”。总之,一句话,这部电影就是有趣。
  《大话西游》不仅看着有趣,谈起来也让人感到过瘾。其中那些昏头昏脑但却有趣、令人深思的话语成了人们模仿的源泉。到2001年,《大话西游》可以说已经是城市青年中大众文化的一个独特的风景了。在《大话西游》的熏陶下,人们学会了表达自己浪漫的情感,学会了嘲弄“神圣”的技巧,并由此尝到了轻松生活的乐趣。
  现实证明,人们对《大话西游》的痴迷一直在升温。在2003年初,我在中国比较大的网上搜索了人们对12部电影的看法,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大话西游》,《大话西游》可以说是已经超越了电影的领域,成了大众时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000年出版的《大话西游宝典》头版两万册一周内便销售一空。当有人问该书的作者,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时,他的回答是:“曾经有一本叫《大话西游宝典》的书放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2001年,一本大约有五百多页的《大话周星驰》出版,随之有关“星爷”及其作品的各种“大话”层出不穷。《大话西游》中的“大话”也成了人们戏仿的经典,有的已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请看下面的大话举例。
  
  大话举例
  
  (若有人在情景对话中使用本文所翻译的大话,本文作者概不负责)此处引用的大话,为了便于理解,我在左边列出了运用的场合或情景,右边则是流行的“大话”语言。
  ?情景
  大话
  
  ?当有人对你说话时:
   收到!
  ?早晨起来照镜子。对着镜子大喊:
  猪啊!
  ?当有女人威胁你时:
  饶命啊女英雄!
  ?当你看见有人争吵时:
  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戒的。
  ?评价同室的女友:
  帮主,晶位太差了吧。
  ?打听别人的姓:
  你妈贵姓啊?
  ?对人表示佩服:
  我Kao!I服了you!
  其中的最后一句“我Kao!I服了you”,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结合产生出的一句妙语。“kao"在中文是一句骂人的话,相当于英语中的Damn,或Fuckscrew和(screw)。而汉语的“服了”又和英文中的 fool(戏弄、捉弄等)同音,真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结合,这也说明中文在受英文的影响,因为在中国,有好些人在讲汉语时,不时地插入英语而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如果我们把这些受《大话西游》影响的年轻人比作是“大话一代”的话,我们就会看出“大话一代”都是出生在毛泽东去世后的1976年到1990年。这一代人可以说是赶上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他们既没有经历过让人“人鬼不分,颠倒黑白”的文化大革命,更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时期。这就使得他们与自己的父辈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对生活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他们知道祖国没有“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事实反而是祖国在一天一天的无比强大。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代。时代对这些宠儿倍加厚爱,而这些时代的宠儿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当然,在中国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幸运,有下岗的,有遭遇各种各样不幸的群体,在西方人们以为这就是中国的现状,然而事实是:与那些能上得起学、有工作、口袋里有钱“瞎逛”的人相比这些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城市中的年轻人有多一半都可以上大学,也有足够的钱过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在现在的中国,晚上街道上是灯火通明,霓虹灯到处闪烁,饭店里人头攒动,舞厅里乐曲飞扬,网吧里熙熙攘攘,所有这一切二十年前只能在香港出现的情景,现在在中国大陆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
  “大话一代”就是中国黄金时代的幸运儿,但他们听不进去长辈(如父母、老师和所谓的领导)的训斥,他们讨厌像唐三藏那样不停唠叨的人,也不想听人整天大讲责任、义务以及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在他们的感情深处,他们也像孙悟空实际上不恨唐僧一样,对自己的长辈无所谓有恨。他们知道这些人不管说什么都是为了自己好。他们想有自己的生活,而《大话西游》正好是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大话西游》中的主人公既没有高贵的门第,也不是一位武功高手,他不是阿Q那样的弱者,也不是一位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他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但他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圈子。这样的人物以前有,但都不会是主要角色。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爱和恨,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追求和理想。“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耻辱。”在以前的影片中,小人物是上不了台面的,现在他们不但上了台面,而且还赢得了美女的芳心。诸如这样的小人物,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善良而正派的,古往今来的女人寻找的不就是这样的白马王子吗?
  《大话西游》中的每一个女子都在追求自己的爱。紫霞,这位纯洁、不谙人情世故的美女,始终爱着自己命中注定的情人,这不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女子吗?白晶晶是一位行走在现代土地上的古代美女,当她钻进所爱的肚子里,发现其心所最爱并非是自己时,她选择了平静地离开。她知道爱与浪漫是两回事。她承受住了这一切,因为她知道没有必要去伤害一位不爱她而爱别人的人。
  “大话一代”是浪漫的一代吗?他们还相信命运、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吗?也许现实世界中的浪漫爱情令人心存疑虑,但他们仍要去求索。也许他们就像是那飞向火焰的飞蛾,他们是明知前方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等他们年长些以后,他们会有伤痛吗?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个性,“大话一代”是一个群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关心着自己的同类,也许这就够了。
  《大话西游》带给人们的是欢笑和泪水,这是多么奇特啊!但谁又能说清何时该笑何时该哭呢?在欢笑和泪水之间,欢笑实际上是更让人揣摩的,因为笑里隐藏着的是愤怒和敌意,当然这时候的笑是针对他人的,人们不是都渴望看到趾高气扬的人摔个狗吃屎,富有的大款遇到车祸,还要加一句“活该”吗?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时是不会把自己同台上那位可笑的家伙认同起来的。然而在《大话西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为了获得姑娘的好感,尽力把自己打扮的英俊一些;而女孩子则像紫霞一样做着见白马王子的美梦,如此等等。这一切也许会美梦成真,也许是水中月、镜中花;多么可笑,但这笑声的背后是什么呢?
  然而这一切也在向人们展示: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长大了。敢于嘲笑自己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生活在前进,人们要与时俱进。社会仍不完美,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中国年轻的一代,头脑里没有了他自己以前十几代人的心理负担和道德说教,他们有机会去追求幸福,去享受生活,几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不正是如此吗?

标签:大话西游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