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礼仪 > 正文

[给作文注入生活的气息和个性的精彩]注入气息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文应充分彰显个性。所谓个性化作文,简而言之.就是学生的内心需要作文,能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自主地写作,写出的作文感情真实,在表达上有创意。这里所说的“需要”、“自主”、“真实”、“创意”,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指导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写作意愿,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耐心地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才能使他们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一、 作文应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教师如果允许小学生们自由写下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那么他们的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小学生们往往在大人们的规范和劝戒下,专挑大人们希望的事来写,这样在本来经历就不多的小学生们身上就只有几种近似公式化的“范例”可写,如果没有就只好依赖于编造。
  曾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一堂作文示范课上教学《记一件难忘的事》,一进入课堂,该教师就直奔主题,在重点分析题目要求后,让学生动笔写了。本来这是一个很有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内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应该不一样。可是第二节课作文反馈时却发现大家难忘的事大同小异,只有几种公式化的“典型”.全是帮助老人过马路、拾金不昧、借雨伞给同学等等.千篇一律。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按照教师定好的框框,写出了“雷同”作文的学生,都得了高分。相反.有几篇写了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得到的评价却不高。
  比如,有一位男生写了他上三年级的时候,在课堂上玩游戏机,结果被老师没收了“玩具”,课后又罚写作业,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文语言生动,句子通顺,内容具体,有条有理,堪称“优秀”,可惜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深仇大恨,我永世难忘。”该教师看后评为:“有损教师形象.思想不健康。”
  还有一位女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学路上,我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在街上来回转悠,刚开始我没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那个小男孩正在偷一位推自行车阿姨的钱包,我急忙喊了一声:‘阿姨!’阿姨回过头看看我,我又犹豫了,也许是因为同情那个小男孩,也许是怕小偷报复我,也许就是是非不分……我根本说不清当时是怎么了,最后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没事,没事。’阿姨不高兴地骂我是‘神经病’。”这位小作者没有跟坏人坏事斗争,在关键时候当了“缩头乌龟”,这应该是她真实的生活经历,而该教师所给的分数是“中”,评语是:“你不是个好孩子,应该勇于和小偷作斗争。”
  或许这些小学生的思想有点“不太健康”,内容有点“毫无意义”,甚至有点不合常理。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一样的,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事,该写还是不该写?笔者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们大胆写,实话实说,因为写出来比捂起来要好,写出来就有了可以反思和重新认识的机会,即使一时不能认识也不要紧。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种磨炼,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这些毕竟是小学生们自己的真实生活,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师长们更多的呵护和指导,是教师毫无保留的激励和赏识。
  
  二、 作文应有个性化的认识和感悟
  
  小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喜欢用大一统的思想认识和标准化的答案去规范学生,严重忽略了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对他们不同的认识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小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只套袭被教师认可的认识问题的通用公式,尽可能地趋向“标准”,而不敢也不习惯在作文中体现或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
  怎样使小学生有真实的感悟呢?一是组织他们去实地调查,学生亲眼见了实地、实事、实景、实情,自然会有表达感悟的需要。二是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课。如组织“有难同当与有难不同当”的专题答辩,学生由于对“难”的含义理解认识不同,列举的事例有别,因此双方产生了分歧,便从不同角度生发了必须进行表达的需要。三是自行摄制一些真人真事的录像,让学生观看、讨论,对其产生作文的需要也很有效。一句话,教师应放开思路,让学生尽情发挥。
  
  三、 作文应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或平实质朴,或华美绮丽,或诙谐幽默,或端庄大气。我们可培养小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说自己的话,力求自然、流畅。个性化作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作文模式化,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所谓“创意”,就是写出的作文有新意。对小学生作文来说,不要求他们给人以“一枝红杏出墙”的感觉,而是要求在一种合适程度上的“新意”,能写自己生活中的事,能说自己心里的话,能抒自己内心的情,写出的作文和别人不一样,就算是作文有“创意”了。
  小学生在作文中,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用冠冕堂皇的公众话语,按照大人们的爱好和要求在说话,这些话虽然四平八稳,甚至无懈可击,但说的不一定是孩子们自己想说的话,更不是小伙伴自由自在交谈中的话。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的语言可以没有是非标准,可以不合语言规范,但更重要的是童真、童心,这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教师应当爱护孩子们独具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四、 学习作文的各种体裁和风格
  
  新课标指出: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中“自己想说”、“不拘形式”、“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作文应由习作者“自主”。“自主性”是个性化作文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过多外因的约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写作自主权呢?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命题权交给学生,让其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自拟一些“实、小、新、趣”的题目。
  习作的选材应是多角度的,教师不必过多地提示学生哪些材料可选,哪些材料不可选;哪些材料有意义.哪些材料没意义。还有不少教师习惯在习作课上指导学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有的干脆把习作的框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仿照填上内容;还有的要求学生必须按教师提示的思路写,否则就把学生作文撕掉,令其重写。其实,教师大可不必这样包办。教科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他们自己想的开头、结尾未必不好。另外,传统的作文教学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而事实上现在的作文除了这些之外,还可以增加想像作文,如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续写、科幻作文等等。如此形形色色的写作体裁,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也正体现了生命个性差异的风采。
  
  五、 开放、完善个性化的作文评价机制
  
  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或结果进行评价,把有关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小学生们,往往对他们的下一步行为有导向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评价大多是由教师个人做出,学生们很少有参与权;二是评价“过严”倾向,以致学生时常有一种挫折感。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种状况不改变,让孩子们乐学作文是有困难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作文也不应该以“完文”为要求,对于作文中出现的“异类”,先要给予鼓励,给予肯定,同时再点拨出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在评改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改相结合的方式。
  1.教师评改。教师在评改过程中,不要也不该以固有的教条与模式裁判学生们,而应该以尊重每个学生真诚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个性为目的,切切实实地为学生们的兴趣、热情以及个性发展服务,使人人都能在评价中享受作文的快乐。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就是站在学生们的立场上发现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们,让赏识给学生们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提高。
  2.自评和互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活动能增强孩子们参与学习意识,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每一位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既能发现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激励小学生们改进不足,赶超先进。
  3.校内集体评价。可在校园内建立“学习习作园地”,不分年级和班级,只要是学生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写端正就可以在学习园地中张贴,在校园内公开发表,接受全校师生的评价,让小学生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标签:作文 注入 气息 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