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礼仪 > 正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_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这就给今天的教育指引了方向――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目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内涵上并不矛盾,都主张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要求依据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都蕴含着教学要遵循的规律。只不过有效教学更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而传统教学更侧重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呢?以下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使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案例: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4.3.1等腰三角形的教学
  关于等腰三角形,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认识,像“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但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节课,我准备直接由同学们知道的这个性质着手,什么都没说,而是在黑板上板书了这样一道题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都很惊讶,这不是……,原本以为是顺理成章的事,怎么还要证明呢!这可怎么证明呀!一时间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思考方法。
  有同学想到方法了,很兴奋的样子,
  “过点A作AD⊥BC于D。”一个同学说,
  一些没有想到方法的同学这时也明白了,原来是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题呀!
  在完成这道题的时候,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还有同学举手,“作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中线”“作∠A的角平分线”。
  这样,我们不仅研究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还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再比如对一些概念的教学,我现在喜欢采取的方法是,让他们自学,然后通过我出的判断题或填空,以促使他们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逐渐掌握如何自己自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案例:这是我在靖海中学听的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这是一节复习课,教师准备这样一道题目:
  
  如图,⊙M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切于点C,则圆心M的坐标是()
  A.(-5,-4)
  B.(-4,-5)
  C.(-5,3)
  D.(-3,5)
  教师问:“从条件出发有什么结论?从结论看看,要求点M,也就是要求什么?”
  请了站起来回答的同学,分析得条理清晰,但问题出现了,没有选项正确,正确答案应该是,
  这时有同学举手,“应该有两种情况,还可以M还可以在第三象限”,当时在下面听课的我,好佩服这个小孩呀,可教师只是指指图,并没有对此加以评论。
  这应该是这堂课的一个败笔吧,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的火花,却因为不在教师的备课之列,打乱了教师原有的课堂节奏,而被这么轻轻地一略而过。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不妨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三人行必有我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作为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要自觉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讲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的教育功效。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之,我们永不放弃。

标签:培养学生 方式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