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励志 > 正文

地震前兆 综合定点前兆异常推测地震危险区域的一种途径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山西、河北及其附近地区出现的定点形变、流体前兆异常,具有随时间推移从震区外围大范围区域向震区附近迁移、集中的趋势特性。通过构建异常信号传播函数,借助网格搜索一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汇聚区域即推测可能的地震危险区,所得汇聚区域边缘距实际震中仅25―51 km、汇聚时刻与发震时刻仅差数天,且震前中短期阶段汇聚速度加快。
  关键词:定点前兆异常;传播函数;反演;地震危险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P315.72 文章编号:1000―0666(2012)01―0001―05
  引言
  我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尤其强烈地震前中一短期阶段,震区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或多或少会出现由在定点前兆台站观测到一些异常变化(孟国杰,黎凯武,1999;石绍先等,2004;张立等,2005;徐辉等,2007;刘翔等,2008;张晓清等,2008;李惠玲等,2009;林洁萍,李佳,2009;牛安福等,2009)。观测前兆异常的手段、测项不同(形变、流体、地电等),时间上可能同步、准同步,也可能分中期、短期或短临等不同阶段(孟国杰,黎凯武,1999;石绍先等,2004;尹亮等,2005;刘翔等,2008;张晓清等,2008;李惠玲等,2009;牛安福等,2009)。有些地震前还出现明显的、同类或多类手段测项异常,如由震区外围稍大范围区域向震区或其附近局部构造区域迁移或包围、集中的趋势特征(seholz,1977;汪成民等,1990;孟国杰,黎凯武,1999;龙海英等,2007;徐辉等,2007;张晓清等,2008;李惠玲等,2009),与梅世蓉和朱岳清(1993)对唐山地震等的研究中的硬包体模式比较相符――即震源是地层中镶嵌着的一个硬包体,异常首先在震源的外围出现,在孕震过程的后期硬包体产生弱化,震源区或其附近则出现异常。
  如果能构建数理模型模拟上述异常的时、空迁移轨迹、规律,则可能对中强以上尤其强震地点,甚至发震时间预测有所帮助。本文利用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数月至一、二年山西北部、河北及其附近地区定点形变、流体前兆异常资料,探索构建异常信号传播函数,模拟其随时间推移从震区外围数百公里区域向震区附近迁移、集中的时空演化过程,借助网格搜索一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寻找前兆异常汇聚区域,即推测可能的潜在地震危险区。考虑硬包体模式(梅世蓉,朱岳清,1993),本文将异常汇聚(收缩)区设定为一个具有圆心、一定半径的圆形空间区域,较之单点假设更合理,比椭圆等其它形状简化,便于模型构建和反演计算。

标签:前兆 推测 定点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