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励志作文 > 正文

【王安忆佳:成名只是副产品】 王安忆散文集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对话]   你觉得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首先我声明啊,我离成功的距离,和地球到月球差不多远。我只能说说写好作文的一点体会。天赋的因素应该还是有的,比如老爸是学文史的,略懂一点文学和美术,这是不是有点儿遗传呢?我不确定。当然,我敢肯定,后天的方向和努力更重要。我自小喜欢绘本、童话等“闲书”,这个爱好似乎大大促进了我的阳光文风和奇妙想象力;其次是努力,坚持不懈,坚持阅读和练写,日积月累,逐渐提高。
  你平均多久练一次笔呢?
  这个嘛……嗯,不同的时候,频率不一样的。小学低年级那会儿,基本上每周一篇,写得也很短:到了五六年级,差不多每周两三篇,篇幅也渐渐长了一点儿。这是随着阅读量、生活体验的增多和写作能力的增强而发生变化的,当然也与自己浓厚的写作兴趣分不开啦。我反对家长、老师硬性摊派的任务,也反对自己没想法的时候在那里为写而写。我认为,任何不以自愿为前提的作文训练都是耍流氓。所以,练笔还是要兴趣至上,开心第一!
  写作的时候有没有下意识地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或刻意模仿哪位作家的风格?
  呵呵,写到欢畅处,好像不会刻意扛着某些写作技巧去填词造句吧!在学习作文常识和练笔的时候,很多老师家长会经常强调什么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这很不好,会误导我们,以为作文的精彩之处靠的是花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也会让我们的作文都模式化。至于说模仿谁的风格,其实读哪一个(类)作家的文章多了,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也许你就暗暗吻合了某某的风格,这无需去刻意模仿的。
  除了作文,你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除了写作,阅读是我的第二爱好,从各种图书里汲取养料,是写作的必要途径。第三大爱好就是旅游。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在旅游中,我开阔了眼界,写作的素材和思路也就不愁了。第四大爱好就是绘画了,虽然画得不怎么样,可是一直很喜欢,我想,这也许对我的写作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我在写作的时候,确实大脑中就有一幅画,我只需要把这幅画写出来就成了。
  张爱玲曾经说过:“成名要趁早”,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你渴望成名吗?
  我不太在乎什么成名不成名的,如果实力到了那个份上,成名只是副产品,比如10岁考大学、13岁考研究生、16岁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的那个姓张的哥哥,那是人家的本事。当然,并非成名越早越好,可能也会影响到今后的成长吧,看自己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在古镇 王安忆佳
  “哎哟!张婆婆!你孙子又翘课啦?”
  “嘿!又乱说!我孙子那是发烧请了假的!孟婆婆!你这张嘴呀!”
  “哼!”
  喧闹停了,在古镇里。我想在我听到这段话之前,她们肯定已经吵了一阵子呢,不,不算是吵,张婆婆和孟婆婆本是关系很好的邻里街坊来着,聊着聊着就呛起来了。都说农村人嘴碎,就是说这个吧,我不同意,城里人不是也一样吗?我倒是习惯了。
  张婆婆和我家关系不错,每当她儿子从城里带回水果什么的,总会先给我家分上点儿,那句话,我几乎能背得出来:“哟!霖曦呀!告诉你,你大牛哥回来啦!当了个什么COE,啊,不是不是,是EOC,哎呀!我这记性!总之可厉害了!哝!他带回来的水果,给你们分上点,你给你奶奶说一声!啊!就这样!我走了!”我想张婆婆一定长寿,她说话的精气神儿,可是比古镇里其他人强多了。当然说回来,孟婆婆也毫不逊色。这两个婆婆真的挺可爱的。
  对了,古镇里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其实就是城里人说的“月食”。次数少得惊人,连村上年纪最大的莫爷爷,也没见到过几次。每逢“天狗吃月亮”,古镇上会开篝火晚会,热闹极了。脾气不好的孟婆婆也会约张婆婆一块去。到时候,镇子上全员出动,看似人很少的镇子,很快就挤得水泄不通。正是这样,一些年不过豆蔻的儿童都看过“天狗吃月亮”,而许多奔波在城里的弱冠大人却不曾看见过。天狗吃月亮,天很快就黑了,这时候,人们要喝“过岁酒”,除了年纪很小的孩子,大人们无论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都要在“天狗吃月亮”的这一天过生。没有蛋糕,没有气球和礼花炮,只有恐怖阴森的天空,古镇上的人却以这样的过生方式为喜为乐。就这样,等着月亮再现,晚会就开始了,这样热热闹闹一晚上,等着五六点钟白昼再现,妇女们才领着孩子回房睡觉,其他人也都各回各家。“天狗吃月亮”的第二天,镇子里的所有人都在休息,孩子们不用学习,大人们不用工作,老人们不用忙活家事,镇子里的安静像之前的一样。在所有镇民的眼中,天狗并不是什么邪恶、黑暗的象征,它代表某种超能力者,不亚于奥林匹斯神话里的宙斯。如果镇上的人到城里,看到妇女对睡不着觉的儿子这样说:“快睡啦!再不睡,天狗就来抓你啦!”肯定会“扑哧”地笑出来吧。
  镇子上的人当然会有属于他们的味蕾。镇子上的食物大多以烤为主,烤板栗,烤果子,烤鱼,这些在城里也见得到,但镇子里的食物,从来不用味精、辣椒粉、醋、香油等这些常见的调料。这里的调料,全是镇民精心调配出来的,用到的作料,也不是八角、茴香,而是镇民们上山亲手采摘到的各种香草和特殊味道的果子,用这些作料调配出的酱料,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味道。镇子上的人都知道一个烤制食物的诀窍,就是用打火石引出火后,把调好的酱料洒进火里,火会把酱料的香味浸入食物,这样烤出来的食物才会入味。数百年,镇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烧烤,这个镇子的血液里流动着烧烤的味道。
  古镇。也许不远的将来,孟婆婆和张婆婆搬到了别处,莫爷爷去世了,镇子里的人知道了“天狗吃月亮”其实就是月食,烧烤的方式开始大众化……那会是,什么时候?在古镇,或许浪迹于江湖的剑客,也忘不掉这个镇子送给他的一切。在古镇,一切留在遥远的以前。在古镇,镇民的心却望着未来的一切。
  风巷子 王安忆佳
  古老的风巷子,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镇的白教堂旁。风巷子里原来有人家,不过现在,我想已经没有了,因为风巷子早已不复存在了。只有年龄稍长些的埃里克博士记录下了风巷子里的一切。
  这个地方曾发生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撕扯着这个城镇,许多巷子被侵略者抢得空无一物,于是,便有了这些风巷子。风巷子有很多,这一个,是最有历史的一个。
  穿着防辐射的衣服,你可以进入风巷子。这里的辐射很重,空气中到处是战争时遗留的废渣和要人命的辐射。很可惜,现在的我们已然感觉不到那清新的风了。战争结束后,政府组织了撤离,从此没人再来过这里。普通人来到这里,就像是来到了塞班岛的“自杀崖”。这里的一切都可以看出几十年前的模样,一点没有破坏。
  走进风巷子,能够看见来自侵略者和时间摧残的一个古老的巷子。很多生命都入土,变成了腐殖质,所以植物茂盛,野草丛生,这是唯一景色不合群的 地方。除了那点绿色,到处都是灰白,像死人的黑白照片一样,这条巷子,也死了,在几十年前的战争中。有一把剑,插在土里,不过现在已经被长草掩埋了,渐渐看不出最初的模样。就像一个战士,在死的时候,还撑着那把剑,战士不见了剑,却依然。草丛中又出现了一个小东西,是个圣诞树模型,那是小孩子期待了一年的东西吧,那里雪下得多,有了圣诞树,那一定是个完美的圣诞节,但悲剧就在那个晚上发生了,圣诞树掉在了地上,没人能再捡起它。也许孩子可以捡起这棵圣诞树,这样在天堂就会快乐,但是没有,快乐,已经在几秒之间结束了。现在的我们,被战争赋予了想象的力量,可以像历史学家那样探究几十年前的秘密,如果把风巷子画成一幅画,那么,真正的缔造这幅画的人,应该是侵略者。
  战争把这个巷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又带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巷子过来。原来有那么多人都喜欢玩这样一个游戏。当每个士兵都变成了傀儡,游戏也没有了赢家。大家都输了。“鬼城”切尔诺贝利,毕加索绘的《格尔尼卡》也都一样,邪恶、黑暗铺满城市,人民也都像嘴里钉着长矛的马一样,没有挣扎的权利,只有痛苦。真实的故事会被看见,在那个时候,就有一双眼睛,看着一切,使得现在的我们还能窥见时间的另一端。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藏着魔鬼和天使,成长的过程,实际就是两者此消彼长的较量。
  镜子?格里布 王安忆佳
  每当拿起一面镜子,就会想起那个10岁的小男孩――格里布,那个永远印在传说里的人物……
  那时候世界是个盒子,光秃秃的盒子。人们每当拿起镜子照自己,照见的都不会是自己的相貌,而是自己的内心面貌,因为镜子通过“盒子”世界的光壁反射出人的内心,所以人们看到的一定不是自己的外貌。全世界的人也因此无法知道自己的长相,只能靠别人的描述了。镜子广泛用于心理医生了解病人心理,除此之外,也就别无用处了。
  当时,有个男孩叫格里布,聪明伶俐,可他第一眼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就讨厌起来:镜中的内心,有着不少闪光的地方,比如聪明、勤奋、善良、正义,却也夹杂着虚荣、自私、自负、孤僻等阴暗的东西,镜中的自己看上去就像一个蹩脚而丑陋的魔鬼,干扰甚至分裂着他的生活,这使得他非常苦闷。格里布决心打败镜中的魔鬼……
  终于到了10岁这一天,格里布拿起镜子,狠命往地上摔,但那镜子怎么都碎不了。他拿起镜子,冲里面的魔鬼大吼,那魔鬼竟应了几声,把格里布一下子拽了进去!被拽进去的格里布慌了神,但他马上镇定下来,靠着聪明、勇敢和毅力,说服、瓦解和战胜了那魔鬼。魔鬼慢慢消失了,但返回现实世界的通道也随即关闭,格里布便永远被关在镜子里。
  从此,格里布和镜子融为一体,他静静地守护着每个人在镜子中的内心面貌,直到永远。
  编辑 梁宇清

标签:副产品 成名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