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趋势――场域视角下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场域视角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场域理论是布迪厄的重要理论思想,用它来对超现实主义的产生与在20世纪取得话语权做分析可谓是一种新的尝试,而米罗与达利两位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拓展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理论并成为该流派众多范例的创造者。超现实主义绘画是对架上绘画艺术的元叙事形式的彻底颠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场域;超现实;潜意识
  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场域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实践理论,在布迪厄看来,“场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空间,而且是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既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不同场域得以存在的依据。场域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逻辑和必然性’,即每一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 ⑴超现实主义艺术就是在对架上绘画艺术的元叙事形式进行彻底的反思与顿悟后,在与元叙事绘画语言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场域中进行“博弈”,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尝试。
  第一节超现实主义场域的建构
  19世纪欧洲科技进步、教育普及、经济增长及政治自由的扩大使得西方人对社会的进步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但是一次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使社会各界对社会进步的肯定化为泡影,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嘎然而止。二十世纪人文和哲学的关注点转向了对技术带来的新弊端的烦恼和对可能的发展途径的思考。一战结束后,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急剧转变。新的观念在艺术中的反映造就了1924年超现实主义的直接产生,这场运动是对一战后欧洲濒临崩溃的传统价值体系的直接否定。彻底解构了对真实场域的描绘,进而转向了对超现实场域――即心理活动的抒写。超现实主义与以往流派不同,它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和形式,主要是寻找与传统观念相背离的新主题、新思路、新题材,在创作过程中排出任何理性的行为,消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观念与影响。
  第二节场域内“真理”潜意识的巨大启迪
  超现实主义最直接的心理学背景是弗洛伊德主义。弗氏一再声称,我们心理生活的基础是无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意识认识无意识,正如我们能够通过感觉认识外在世界一样,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无意识中包括了意识,超现实主义既包容了现实状态又包容了梦的状态,从梦中可以直接揭示出这种超现实,艺术表现中的超现实主义的自由就是移去潜意识压抑力。“超现实主义认为人的心灵受着现实而不是神秘事物的支配,即受着人的经验、记忆以及人的身体支配,大致说来,神成了超我,灵魂成了无意识,而宗教的迷狂成了通过梦或艺术接受无意识的想象的喜悦和快乐。”⑵在生活、梦和艺术之间,在心灵和心灵之间建立起真正的界限的同时,废除了形而上的界限。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们认为:“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的获得,必须使自己完全与世隔绝几分钟,那样便才有可能逃脱人类的有限性,揭示出事物的真实本质,表达自己时最好莫过于首先作自我调整,使自己适应那种可能有的朦胧模糊的和谐一致性,在他所知道的关于某一题目应该说的东西和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但又说出的东西之间达到的和谐”。 ⑶深层的表达来自艺术家最隐秘的深处,超现实主义所要表达的是对梦的自动的“抒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是从梦的潜意识中发现“奇迹”,在无意识领域中相遇,揭示出潜意识的本质,产生出新性质和新形态。超现实主义绘画寻求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趣味,描述的是物象中固有的诗意和神秘感。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面临新的挑战,从传统中脱胎换骨,从真实物质感的生活中发现物质的“另一面”,不断的进行超越自我的尝试。超现实主义绘画就是在这样一个潜意识影响的场域内进行着创新与营造。
  第三节惯习、资本的影响机制
  场域从来都不是个静止的空间,场域内存在着积极活动的各种力量,它们之间不断“博弈”,使场域充满活力。当超现实主义脱离元叙事语言的绘画形式进入对梦境的描绘的场域空间后,深陷场域中的实践信念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我体验,也不是机械性的接受外界灌输的教条,而是惯习影响的结果。“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禀性,也就是说以某种方式进行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每个个人由于其生存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经历而通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在化并纳入自身的,持久的。”⑷
  场域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个人可进行竞争策略的多种搭配选择,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体现出选择者的意志,在场域中活跃的力量是那些用来定义各种“资本”的东西。场域内存在力量和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资本与场域联系在一起存在和发挥功能。资本在场域中不是平均分配的,资本是一种排他性资源,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资本分布结构,体现着社会资源和权力结构。
  而惯习是场域与资本之间的机制,它推动着拥有一定数量资本的行动者采取某种策略,从而积极的参与场域的竞争。具体到超现实主义艺术领域,特定的惯习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场域的相遇体现为艺术家为在竞争中获胜,不断的进行艺术符号的独创性。在客观的场域空间中,主观的惯习和资本积累的不同,造就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们不同的绘画风格。
  第四节“博弈”下的不同体现――米罗与达利
  超现实主义两位杰出的代表:米罗与达利,都可谓是潜意识符号的高手。
  有“怪才”之称的米罗,他是摒弃规范的,忠诚于随心所欲的自由自在的创作灵感。《哈里昆的狂欢》中所描述的一种奇特的空间逆转感,房间里有人、小动物、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有机物,都在进行狂欢的集会,这种单纯、幽默、怪异自然成为心理自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
  达利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采用“偏执狂批判法”的艺术手法,即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使自己处于一种精神的异常状态,并用自由联想的方式激发出创作意念。从本质上来说,达利的艺术是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刻意而为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式的哲学式的思考。这种近乎疯狂的想象力与现代的潜意识精神学说相辅相成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荒诞、梦幻般的象征性的艺术样式。
  达利作品中的“软表”表达了达利与时间之间的狂热关系,以及他对时间的制约性和时间对记忆固有的重要性的理解。
  而达利画面中忙碌的蚂蚁通常是紧张、焦虑和衰老的象征。
  结语:
  现代主义富于思辨的思想推动了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深化与表达,使人类重新确立了新的思维和认知方式。20世纪的艺术与科学一道,成为人类文化和其它人文领域的重要成果。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可能并不表现美,但是它真实记录了艺术家某时刻的某种情感,是对元叙事语言的一种颠覆与重新思考,对后世绘画观念影响甚远。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一反思社会学导论》,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176页.
  [2][美]杰克?斯培克特著:《艺术与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的美学》,高建平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第83页.
  [3]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第138页.
  [4]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一反思社会学导论》,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172页.

标签:超现实主义 视角 趋势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