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_毛泽东同志谈改诗等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常言道:作诗容易改诗难。这恐怕是每一位诗人的切身体验。写诗,句要丰满结实,字要鲜明稳妥。一首诗同一块玉璞一样,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器。记得诗人梅白1983年回故乡黄梅时,我们曾就作诗、改诗问题彻夜长谈。梅白同志告诉我,1958年至1962年他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时,因工作关系,曾多次与毛泽东同志谈写诗、改诗。他在陪同毛泽东同志视察三峡时写了一首题为《夜登重庆枇杷山》的诗:“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毛泽东同志看后笑着说:“如果把‘辉煌’二字改为‘苍茫’,就显出了夜色的动态,好为‘水晶宫’作伏笔,这样,既反映了辉煌而又不直露,诗贵含蓄啊!再者,‘几万’乃虚写,最好改为‘百万’,实写,以显示山城新貌。‘流倒影’不如改成‘摇倒影’,说明嘉陵江并不是那么平铺直叙,而是风翻浪卷。既显示嘉陵江的性格,又升华了诗的意境。‘比,乃实写,应改为‘似’,虚写,以虚写实。总之,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的动态变化,才见诗的波澜、辐凑。这正是唐代以来格律诗的绝妙。”
  经过毛泽东同志的推敲、修改,梅白同志的诗改成了:“我来高处欲乘风。暮色苍茫一望中。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
  毛泽东同志问梅白:“这样改怎么样?你比较一下,有比较才有鉴别。诗贵改,不但自己改,还要请人家改。一时改不了,放一段时间,看了,想了,再改,就可以改得好一些。"
  梅白同志这首经毛泽东同志修改的诗,发表后,被收入1958年的《中国诗选》。毛泽东同志对自己写的诗也不厌其改。1959年他在庐山会议期间,印发了《到韶山》的诗,曾虚心征求梅白同志的意见。梅白同志直言不讳地说:“诗的开头一句‘别梦依稀哭逝川’里的‘哭’字,建议改半个字,即改‘哭’为‘咒’。”毛泽东同志欣然接受,戏说这是“半字之师”。足见毛泽东同志对改诗的重视和若谷的胸怀。
  
  “高柳临流蝉绝响”诗句的启示  冯国仁
  
  波梳水草成文理,澄澈甘河天影蓝。
  高柳临流蝉绝响,清秋时节宛江南。
  
  这首绝句,是叶圣陶文学前辈上个世纪60年代,游大兴安岭甘河林区的四首纪行诗之一。由于大兴安风光旖旎,山峦起伏,林海苍茫,大大地激起诗兴,他一连写出数首纪行诗。此诗给我以很大的惊奇:他对生活的严肃认真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感觉,捕捉景色特点的准确性,能迅速化为感人的诗句。
  呼伦贝尔由于全境绵亘着大兴安岭,左带嫩江,右拥草原,有许多寒温带奇特景观,对于诗词说来,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圣陶老一来就察觉到千里兴安的独特性,与其称岭,莫如称海,叫林海更确切些。他走进原始林伐木场,发现了更有不同处。这里河边的柳树,如果用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句子来形容似乎不妥,因为过于稠密,竞向高处争取空间,所以都长得身材细高窕。倒像南方的槟榔树。他只写了“高柳临流”,接着又写第二个景象:“蝉绝响”。他站在柳树丛下,一直没听到蝉叫。时值夏末秋初“金风未动蝉先觉”季节,内地应该是蝉声正闹之时,但这里却没有一声蝉鸣。他非常奇怪,问当地人,但谁也说不清楚,因为他们根本没留意过有没有蝉这件事。他深为所动,就写下了从无人说及的大兴安岭无蝉的这一诗句。其后不放心,经过多方调查、询问,还和同行的老舍先生交换意见,这才定下全稿。
  读过这首诗,再读他的《林区二日记》,对于文学前辈体察生活认真、创作态度严肃,不能不感到敬佩,还有些汗颜。我在此地居住几十年。在他们来访之前也曾写作十多年,对兴安岭有没有蝉从未留意过。秋蝉、游丝、转蓬之类小事物,前辈诗人多给以关注,并寄托寓意和联想,使作品凭添许多情趣。因而我读叶诗得到启示:前辈大家谈写诗经验,常常强调诗的功夫在诗外,我想这个诗外,除了指写诗人的阅历、胸襟、抱负外,主要指他对生活态度,也即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认知多寡,了解深浅等大有关系,意象独特、语句动人、诗情扣人心弦无不与此关涉。

标签:同志 毛泽东 谈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