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答辩 > 正文

【论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主体及其办学管理】劳动者职业培训权的法律保障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主体包括政府担当的组织管理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充当的实施主体以及企业、社会各界、公民的投资主体。办学管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三个围绕”;坚持政府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部门协调,增强服务力度,努力实现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关键词]农村“双后”劳动者 职业培训 办学主体 办学管理
  [作者简介]丁萍芳(196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湖北 武汉430056)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农村初中后、高中后短期职业培训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8331,课题负责人:丁萍芳)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81-02
  一、研究缘起
  农村“双后”劳动者指农村学生初中、高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升学而选择职业劳动的群体。他们虽基本上完成了初、高中基础教育,但多数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不仅劳动效率低,而且个人劳动收入低。我国绝大多数“双后”人员渴望受到职业培训,并且其中许多人也接受了短期职业培训,但一些“双后”人员认为培训的实效不强,职业培训学校抱怨要么没有学员来学校接受培训,要么培训的内容和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差距甚远,政府也对将好不容易筹集到的培训经费投放下去,产生的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颇有微词。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的根源以及应当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二、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主体的认定及利弊分析
  1 政府是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的组织管理主体。政府在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上的职责包括督促职业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统筹职业学校的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基本建设、关系协调、生源组织、毕业生安置就业、疑难问题的解决处理等。在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方面,政府的组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主管部门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有农业、教育、科技、劳动四个部门,其他如财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也有所涉及。二是管理的盲目性、无序性突出,各部门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往往自成一家独立开展工作,导致教育与培训内容雷同或空白点多的情况同时存在。三是缺乏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系统、劳动系统和行业协会分别负责各自系统内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相互之间缺乏必要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了教师培训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2 各级各类学校是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的实施主体。目前,对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的学校多种多样,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其一,各种公办职业学校。其优势在于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学、办公设备先进,办学无利润指标,教职人员薪资由财政支付,教育和培训的效果有保障。其劣势在于机构臃肿,效率较低,学制普遍较长,学费较高,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空洞、方法陈旧,招生规模逐步萎缩等。其二,各种民办职业学校。其优势在于能瞄准市场、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学制专业设置和收费比较灵活而且调整较快,学员没有入学资格限制。其劣势在于多数民办职业学校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营利,学校的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师资力量比较弱,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其三,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公益职业学校。其办学目标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办学的资金主要依靠社会捐助,主要培训对象是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以“双后”人员为主的农村青年。实施方式分两种,一是委托社会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注资创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公益职业学校注重社会形象和公共关系,其招生、培训、学员安置以及安置以后的追踪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做得比较好,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合力参与工作,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较大的社会效益。在办学市场上,这三类职业培训机构形成这样的格局:各种公办职业学校培训的对象是文化基础较好,家境较宽裕的“双后”人员,办学层次上以具有学历的职业教育为主;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公益职业学校培训的对象是文化基础较差或者家境比较贫困的“双后”人员,办学内容注重各种实用技术;各种民办职业学校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介于二者之间。为了促进“双后”人员就业,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这三类办学主体的作用,让他们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同时,政府的职业教育资源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投入到三类不同的职业培训学校,以激励他们在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中的积极性。
  3 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化,彰显办学机制优势。政府是“双后”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的主要投资主体,企业、社会各界、公民参与办学也是投资主体。“双后”人员短期职业培训办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双后”人员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的管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级负责,重心在地方,社会各界参与管理的格局。这种管理形式促使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双后”人员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积极参与办学管理,随时监控办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较好地反映了出资人、纳税人的要求和利益,彰显出办学机制的优势,其中,第二、三类学校办学的主要经验有两条:
  一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三个面向”办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适用的人才。“三个面向”办学是指面向农村,低标准收费;面向社会,开门办学;面向市场,实行“订单”办学。形成“劳务公司+职业学校+用工单位+跟踪管理”高效率的办学路子,学时长短结合,教学过程规范,校企联合,灵活就业。专业课程设置采取“宽、实、活”模式,即专业覆盖面宽、适应性强;教学内容实际实用;课程组合与社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活学活用。短期培训班开设的专业主要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的专业,学生结业后大都去中、小企业打工或摆摊干个体。专业的确定是通过市场调查、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经过慎重决策决定的。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与职业中介服务结合,通过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路子,能使农村家庭、“双后”劳动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职业教育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是诚信办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第一,学校要抓师资队伍建设。举办者和管理者要分离,教师队伍可由专职、兼职和职场精英组成,人员要精干,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二,学校要抓教学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一方面,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课程的设计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另 一方面,要注意三个阶段的检查环节,即开学的第一天,应检查师生的到课情况,检查教学文案和设施的准备情况;教学期中检查,可以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办学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不足之处要限期整改;学习结束阶段,学校要进行模拟操作考试,在高仿真环境下,让每个学员独立完成所学的全部技能。
  三、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管理思路
  1 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三个围绕”发展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所谓“三个围绕”是指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围绕“双后”劳动者的发展需求、围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其实质是要突出一个目标,突破三个局限,即突出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这个大目标;突破产业局限,全方位地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突破空间局限,既为农村服务,又为城市服务;突破时间局限,既为当前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又为未来发展提供必要储备。
  2 坚持政府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统筹协调工作,应当以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克服条块分割等弊端,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多种手段加以促进,合理配置国有资源,提供人、财、物、技术、信息支持;及时制定配套政策,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协调部门关系,共同促进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发展;科学运作和规范教育、就业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规范秩序,提供环境保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交流三类职业培训机构办学的经验,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办法。
  第一,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把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乃至整个职业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结合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就业观,营造培训创业成才的新理念。第二,尽快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中的相关政策配套问题。对农村职业学校培训“双后”劳动者应当与普通中、小学一样,由县统筹经费,解决教师工资按时发放问题。对于农村“双后”劳动者的专业实习基地问题、专业教育经费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费标准,并给予经费补助。对于从事“双后”劳动者培训的教师的经费,应按项目予以扶持,并允许乡、村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第三,建立健全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服务体系,把一些政府没有力量管、可管可不管的事交给职教服务机构来管。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它可以受政府委托,承担职业教育规划论证、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审、专业设置及职教政府投资评估论证等方面工作,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利用互联网加强职教信息的沟通。第四,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教方针,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应当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按照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增加对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办学的财政投入,改善对各类职业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并注意扩大指导和管理的覆盖面,既充分发挥各个办学实施主体的积极作用,又努力促其健康发展。
  3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和服务功能。一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二要适当扩大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对贫困山区初级中学可实施“2+1”“2+2”学制分流教育,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打工就业和创业本领。三要推广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办学的做法,大力鼓励校企、校校联合。同时,职业培训学校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育人和育才并举,全日制教育与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育相结合。四要建立台账,搞好跟踪服务。县级教育部门和各镇、村应建立初中、高中毕业生管理台账,对上普高、职中、技校、参加培训、外出打工、在家务农、回乡创业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随时掌握农村“双后”劳动者短期职业培训情况以及学员去向。
  4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强部门协调,增强服务力度,努力实现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全覆盖。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农村“双后”劳动者多数属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拿不出生活费而放弃接受再教育的。因此,除了多争取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国家资金支持外,政府要实实在在增加投人,扶持贫困山区农村“双后”劳动者,帮助他们继续学习和接受技能培训,实行全免费入学。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方面努力做到:一是整合目前分散的培训项目,切实处理好体制、政策和机构上的条块矛盾;二是整合师资力量,建立合理的职业学校教师正常流动和培训机制,保证教育培训质量;三是整合硬件设施。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避免无序竞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具有学历教育性质的学校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社会短期技能培训类学校统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要突出重点,各县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市、县政府每年在县级职教中心学校设立1个学费全免班,帮助贫困山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就学并完成学业。要根据职业中专学校的不同专业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聘请社会、行业、企业的技术型、实践型专家兼职执教,选送一批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学习深造,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要加强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星火计划”等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防止套取套用,使各类惠民政策真正发挥作用,逐步实现农村“双后”劳动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全覆盖”和“无缝隙”。

标签:办学 劳动者 职业培训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