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范文 > 正文

Hold住,也能创造一种精彩_生命因创造而精彩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引言与背景   从当教师开始,我就与公开课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开课促进了我的成长,我对它也有了鲜活的认识。随着教学技能的日趋成熟,我在思考:“学困生”在公开课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局外人、旁观者还是……?三次公开课的经历,让我慢慢地体会与明白,公开课不仅仅是教师教研的机会,更是转化“学困生”的契机,“hold住”学困生,也能创造一种精彩。
  二、案例描述
  公开课1:“你到班主任那儿写作业”(2004年6月)
  工作伊始,学校安排上区级公开课。领导说:“这是给你锻炼的机会!”老教师说“这是你崭露头角的时候。”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积极努力着。最后在选择班级上犹豫了,一位老师说:“用××班吧,几个拖后腿的不要让他们上了……”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好比是“东风”。上课前,我直接到班里,点着名字:“××、×××,你们到班主任那儿写作业,下课再回来。”那几个学生磨磨蹭蹭,而我像甩掉沉重的包袱,看着他们在剩下学生的嬉笑声中走出了教室……
  带着大家的期待,我顺利地上完了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员与同行老师的肯定,回到班级把学生们大肆表扬了一番。言语中,我看到了那几个“差生”的眼神,不知是遗憾还是失落,突然觉得自己心里没那么热了:我上课到底为了什么?假如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就是这些“差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会怎么想呢?……“差生”不应是公开课上被撵的群体。
  公开课2:“你们要表现好一点,不能给我们班丢脸”(2007年5月)
  三年后,我再一次承担区级公开课。几年前我对待“学困生”的做法已让我懊悔不已,我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认为我是一个有所偏袒的老师。当有学生提议不让那些学困生上这节课,我明显发觉那几个学生坐不住了。课后他们围上我,带着哽咽的声音哀求道:“老师,让我上吧,我一定会认真听课的。”“老师,求求你了,给我次机会吧。”当时的我,认为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就装着很为难地说:“好吧,但你们要表现好一点,不能给我们班丢脸,不然下次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公开课如期进行着,在课上,看到那几名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我心里不禁沾沾自喜,看来公开课也有好处,至少可让他们比平日上课更认真了。也许是真的用心听课了,当我提出问题时,有几位学困生也举手了(或许这是他们获得肯定的时候,或许这是对老师保证的最好证明……)。如果换作平时,我一定会请他们起来发言。而此时,我犹豫了,公开课毕竟不同平日的课,万一他们的回答不尽如人意,那是很尴尬的事。为了不出错,为了不影响课堂气氛乃至我所认为的声誉,我在内心挣扎一番后,还是放弃了……
  可是,就在我第一次选择放弃之后,我的思绪就有点乱了。我总是在想:那几个学生会想什么?他们对我的这一举动会有何想法?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一次又一次地举手,机会却总与自己擦肩而过。我越来越不能平静,看着活跃的课堂也喜悦不起来,只觉得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了无辜的孩子们,我是那么的不道德。
  公开课3:“你对我们也很重要”(2010年4月)
  工作的磨砺让我已慢慢认识到公开课的真正意义,我在努力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那一些被称为“学困生”的孩子们。
  当我在班级宣布要上汇报课,几个“学困生”所在的小组开始抱怨了。我不想看到学生之间的这种嘲讽,于是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公开课也是一堂课,我希望在课上展现的是我们团结合作的一面。刚才我看见几个小组在埋怨一些同学(班上好多学生都会意地看了看那几名“学困生”),其实他们并没有你们讲的那样,他们平日比其他的一些同学更努力、付出得更多。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优点,比如××很关心集体,×××……”
  可能是我的表扬触动了他们,一位“学困生”突然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老师,我不想害他们(小组成员),我到你办公室去。”这是工作以来,学生第一次“主动”地回避。如果换做几年前,我会欣然同意,更会表扬学生的善解师意、善解班意。可是我深深地明白那些“学困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我没有任何理由剥夺他们上课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在这节公开课上放弃了他们,也就是放弃了他们的以后。我停了下来,看着班上很多学生在点头,似乎在等我的“一锤定音”。
  “为什么你要去办公室?你能明白这节公开课的意义吗?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是来看看我们这个团结合作的班级。因此,你对我们也很重要啊!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的表现,难道你没有这个信心?没有吗?”
  “不是的……”
  “那你就是不相信我们这个班,不相信你们小组。”
  他一下子语塞了,看着我有点嘲笑那个小组的眼神,小组的其他成员赶紧把他拉坐下来:“你不相信我们啊,别丢脸了;我们一起来啊……”看到这样,我不再多说什么。
  公开课上,我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连优生都有点嫉妒了)。他们真的很用心,虽然很多问题答得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给予了肯定。看见我对那几位学生的“照顾”,在小组活动中,那几个学生所在的小组劲头更足了……那一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评课老师的一句“真实”让我颇感欣慰,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更多孩子、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的心。
  三、案例反思
  对比这几次公开课,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一)公开课应与常态课一样要求
  也许很多教师认为公开课是一种榜样。但事实上,面对着不同的学生,它就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榜样。它应当回归常态,挤掉其中的水分与泡沫,尽可能少试讲或不试讲。在实际教学中,公开课与常态课两者长期处于割裂的状态。尽管公开课很精彩,但老师们都清楚,公开课与自己每天面对的真实教学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想改变学生、改变那些“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当务之急是变革常态课的教学。我要做的就是寻找一条公开课与常态课相融合的道路。回顾公开课的经历,因为把公开课完全地与常态课割裂,才会选择一些偏激的做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远离课堂,等等。就算是自己认为有长足进步的第三次公开课上,我的教学观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让公开课贴近教师日常研究的教学状态,我们需要原生态的课堂。在常态课上,教学研究不能削弱:教师的反复钻研,同事间讨论切磋,教研员的帮助,等等。总之,一节课,就应该取公开课多人合作研讨之长,取常态课情境之真,上课即研究,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上课。
  (二)课堂应关注每位学生素质的提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倡导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就很重要。尤其像公开课,把重新跃起的机遇献给那些“学困生”,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在集体中我很重要”。回想起第一次公开课对那几个“学困生”的“抛弃”,在他们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阴影?行为的抛弃带来的就是他们对我情感的抛弃。现在想想为什么那几个孩子的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因为我失去了孩子的心,孩子也就不再对我、甚至对这门课有信心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摒弃日常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时候,关注每一个学生、提升每一名“学困生”是在那一节节普通课上。教师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外,还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教学重心必须下移。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倾听他们对知识的想法。长此以往,教师的努力在他们的身上肯定有所显现。
  (三)教师要加速专业化成长步伐。
  没有一位学生会永远那么“差”。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学生的状态,要做到这点,关键要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师观、师德、师能、师智、师风等都不可或缺。
  教育形式倡导“敬业爱生、明理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在被印上时代印记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地认识到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同时,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充满着教育智慧的教师,一定是能够构建起生动的、让学生流连课堂的教师。我们只有学习、实践、总结、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证给予学生“一杯水”的那“一桶水”是满的。除此之外,教师的魅力何在?有能有智还不够,只有形成独特的风格,才能让学生倾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有着其深厚的底蕴与展露的风格。
  一节公开课,展现的文化有很多方面,“学困生”也是其中之一。而公开课更迫切的是需要洗去浮华,回归常态。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爱的教育,才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切实的发展。正如冰心所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参考文献:
  [1]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窦桂梅.为生命奠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纪微.良师手下无差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标签:也能 创造 精彩 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