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文化强国”的任重道远】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目前,全国人民都在学习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有深刻意义的。如何建设文化强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导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和决策。有些是对路的,有些则有可能是南辕北辙,与中央全会的精神和意图背道而驰。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不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因为反省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和创新,可以少犯错误、避免走弯路。总结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成功的案例很多,但教训也不少:一个是“左”倾错误害人不浅,伤害了许多好人;再一个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危害颇深。可这些错误由于没有很好地总结反思,至今还是若隐若现。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具体事例应当是众所周知的:
  一是不断地变更生产关系,改变组织结构。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吃大锅饭。不是在根本上、基础上、生产力上下工夫,而是超越客观现实大搞群众运动。结果非但没有调动起生产者的积极性,反而伤害了先进者的积极性,如此教训何等惨痛。
  二是迷信数字、追求高速度。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而是大跃进、“跨越式发展”,动不动就要“翻番”。不讲科学性,只重数量不重视质量。为了应付上级,不惜偷换概念、违背常识、打马虎眼,甚至吹牛皮、放大炮,大搞形象工程、献礼工程。
  三是绝对化,一刀切。不是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是不由分说、强求一律。
  四是只顾眼前,急于求成。不顾环境、条件,透支资源,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不肯打基础,不肯求真务实、循序渐进。
  五是一说发展就是铺摊子、立项目、大投资搞基建,重硬件不重软实力。
  以上问题在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教育改革,以及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均有体现。譬如十年前全国高等学校的改名、合并、升格热潮席卷神州大地,一番折腾过后,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未见提高,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机制没有建立,钱学森之问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尽管改革30年来各项事业成绩突出,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眼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法,也需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界定。有的仅停留在表面,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人文,重形式、轻内容。具体表现就是众多省市在很短的时间内盲目决策,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上万家没有创意和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或仿古文化街区。定位模糊、缺乏理念、业态单一,没有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大都难以为继。有些项目实质上是以建文化园区为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在新形势下以文化为名圈地“套资源”。有的园区没有认真论证与规划,只看到别人成功,不顾自家的情况,生搬硬套、东施效颦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年全国千百家“西游记宫”“万国博览园”等主题公园争相建设尔后又纷纷倒闭的教训历历在目。我真担心三五年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又会遗留下一大批侵占了土地、浪费了资金的水泥垃圾。最近看到首都某个地区计划在2012年开始投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占地数百公顷、建筑面积达上百万平方米的博览园或文化景区,对此我难以认同,恐惧大于惊喜。我希望的是:把大自然的青山绿水留下,把人民的血汗留下,即便有钱,也节省点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吧。
  由此我也联想到出版业的情况:当前我国出版业已经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迈入“后转企改制时期”,肩负着转变发展方式和完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使命。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数字出版发展迅猛,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资本的加盟,既对传统出版方式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出版行业接下来的趋势和任务是:数字转型、资本运作、兼并重组、媒体融合、股份上市、战略合作、多元经营、走向世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提醒的是:在数字化、市场化、集团化的过程中,绝不能忘记精神和文化,文化才是出版产业的根本,没有了文化,一切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和庸俗化。
  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改制转企后实行利润承包,某些出版社编辑为了完成工作量而忽略了选题的文化价值,不考虑选题是否能为出版社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没有下工夫对选题进行深度开发和做市场调查。由于选题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出版社购买了纸张、交付了印刷费,生产出来的图书却没人买,不但没有带来资本的增值,反而造成库存的积压和资金的短缺。出版社的新书品种、出版码洋等统计数据似乎上升了,而实际收入利润却没有增加。
  事实和数字都可以说明:中国目前是一个出版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出版强国。跟很多国家相比,我们并不强,还有很大差距。如果单讲数量,我们已不少,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达1.5万亿元,图书出版种类已达34万种,但其中有价值的作品并不多,更多的是人情书、关系书、礼品书、职称书,结果自然是卖不出去,成了库存书甚至垃圾书。这些都是资源的浪费,必须坚决杜绝。只有提高质量,抓服务、抓创新、抓阅读,建立书香社会,向提高全民素质之路迈进,才是正道。这就要求我们“去虚求实”,不再只讲那些经不起推敲的数字,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才能在出版方面真正做大做强。
  经过近十年的运作组合,各地出版产业集团已有数十家之多。但是,原来所希望的打破均衡、实现集约化,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等初衷并没有实现,至今还没有真正造出一两个规模大到足以与国际出版巨头竞争的出版集团。各地出版集团的现状仍然是不大不小、彼此均衡,也并没有实现“四跨”的目的,更没有造出“航空母舰”。国外大型出版传媒集团讲究集中度,前4名的产值应占全部出版行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前8名的产值应占全部出版产值的60%~70%,如此才称得上是真正成功的集团化。可是目前国内各出版集团几十个,绝大多数还是以省为单位,不但没有打破均衡,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出版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及战略联盟的形成。出版产业集团化的过程应“求真务实”,去除浮躁的态度,不玩弄概念,集中力量打造出两三个拿得出台面、真正能在国际上竞争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
  关于金融资本的加盟对出版行业带来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目前国内出版集团蜂拥上市,形成一股时髦的潮流。但是,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市。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融资,但是融资不一定非要上市。若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及发展目标,上市拿到了钱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将会大大地违背上市的原意,也损害了股东的权益。现今出版产业集团高层领导关注的焦点,都在“GDP”“双百亿”等数字及财政创收目标上面,而较少考虑甚至忽略了出版行业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创品牌”和“出传世精品”上。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代表各自时代的内容创作,例如唐代有唐诗、宋代有宋词、元代有元曲等,如今,我们也应当有反映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代表作”。因此,面对即将来临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我国出版产业任重道远,肩负着承先启后的历史重任。要求真务实,为创意、创新留出足够空间;要做大做强出版产业的品牌及软实力,以打造具有时代意义的出版内容为己任,推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含量和文化传承价值的标志性图书,为国家的文化建设立新功。
  

标签:任重道远 强国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