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正文

陈洪绶人物画【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任伯年是清末时期海上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在人物、花鸟诸传统绘画领域都有建树。但与同时期的画家相比,任伯年还是以其人物画而显示其别具一格的意义的。本文着重从传神、造型、题材、写生、诗意、构图、色调这七个方面来分析,来探讨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任伯年 人物画 艺术特色
  
  任伯年,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40),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亲任鹤声是民间画像师,善画,工写生。任伯年年幼随父习画,耳濡目染,练得一手描绘人物、肖像的硬功夫。任伯年长子任堇曾经在《任淞云先生遗像》上题字指明了这一点,其题云:“今之论者,咸谓曾波臣后第一手,不知实出庭训也。”他是“海上三任”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画家,也是海上画派早起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在民间艺术中吸取了不少营养,并借鉴了不少西方绘画的艺术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任伯年的绘画受任熊影响颇大,他刚到上海时就是靠冒充任熊的作品为生,方若《海上画语》说:“(任伯年)书画酷似渭长,渭长尔时已得名,伯年方抵沪,设摊石路夜市,陈画多渭长款。一日,渭长经过,注视良久,询是画作者于汝何称?曰:阿叔。渭长笑曰:不敢当,我即渭长,未曾作此。伯年大窘,曰:画甚佳,何冒人为?复询寓处,别去。次日,致书胡公寿,胡为钱,业公会所礼聘,扬誉自易为力,且代觅‘古香室笺扇店’,安设笔砚。不数年画名大噪。”他的人物作品题材广泛,反映民间生活,表现历史故事和神话人物,且设色浓艳绚丽、华美滋润,线条工夫极深,运用自如,极富跃动感和节奏感。下面具体阐述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一、传神
  任伯年绘画的艺术特色,首先在传神。这是基于对中国传统艺术观点“气韵生动”的深刻领悟,和对“气韵”、“神似”不倦追求的。任伯年的传神,主要得之于背摹默写的绝技和精心揣摩、注重写生的长期艺术磨炼。任伯年的人物画十分注重写生,写生使他练就了扎实的造型功底,所以他的人物画才能生动传神。这也得益于他一定的素描基础,每当外出,必手备一折,见到可以入画的场景、人物、花鸟等题材便顺手记下。任伯年尤其善于抓住人物的眼神、手势和典型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神情,如《龙女牧羊图》,以焦墨点睛于眼皮下,龙女回眸顾视羊群,右手持书卷,左手持竹枝,面色留白,作不染之色,更显龙女含情脉脉和说不尽的忧郁惆怅。
  二、造型
  人物画不可不讲究造型这一关。任伯年的人物造型丰富多彩,绝少雷同。他往往从多个侧面描绘同一人物,如苏东坡,则潇洒旷达,一派文人风貌;如苏武,则英气逼人,顽强不屈;再如钟馗,则正言厉色,威武勇猛。
  任伯年的人物造型又是饱蘸感情的。例如他画《苏武牧羊》,刻画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题画中有“身住十里洋场中,无异置身异域”之句,道出了他流寓上海租界,痛恨帝国主义侵略,感慨国破家亡的心情;他常画《钟馗》,以讽刺当时的黑暗社会,吐露胸中的块垒;他还常常描蓦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这都表现出他对上层阶级的反感和对平民生活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题材
  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甚广,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八仙、寿星、麻姑、王母、刘海、干将莫邪、龙女、钟馗,到村野世俗生活中的木桶、樵夫、村姑、要弄、村妇等,应有尽有。他的人物画大致有肖像,有历史故事,有爱国题材,有民间风情,有神话传说等等,内容通俗易懂。如《苏武牧羊》《女娲补天》《钟馗》《关河一望萧索》等都反映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故事画有《许由洗耳》《李广射石》等等;民间风情画有《猴戏图》《童子斗蟋蟀》等;神话题材画有《群仙祝寿图》《紫气东来》等等,其中《群仙祝寿图》可谓是经典之作,此幅是任伯年80岁左右时所创作的宏幅巨制,是由十二幅画连成一大幅的通景屏。
  四、写生
  任伯年有着很强的写生能力,这也是造就其艺术造诣的一大因素。据沈之瑜记载:“因为任伯年平日重视写生,悉心观察生活,深切地掌握了自然现象,所以不论花鸟人物,有时信笔写来也颇熟练传神。”①郑逸梅也记载了有关任伯年的写生,其云:“伯年极注重写生,平时外出,必备一手摺。遇有可写之人物花鸟之类,辄笔录之,夜于灯下勾写成稿。室内画稿山积。”(《记画家任伯年》)雕塑家张充仁曾临写过任伯年的不少写生作品与速写,内容不仅有鸡、鸭、马、鹿、羊、狗、猫、琵琶、菊花、树枝、昆虫,而且还有人的手臂、大腿等,形态各异、造型准确。张充仁曾云:“据我了解,任伯年的写生能力强,是和他曾用‘三B’铅笔学过素描有关系的。……当时中国一般人还不知道用铅笔,他还曾画过裸体模特儿的写生。”②
  五、诗意
  任伯年的不少画多巧思,有新意,且极富诗意。如《松溪吹箫图》,此图是写意之画,诗意委婉清幽,含几分伤感,画亦随之同调。任伯年作画用笔多激亢,节奏感强烈。本图却平和简静,人物动态十分入情,女子低唱的面部表情与手势刻画得尤其精微传神。松姿的运笔也变以往常见的苍劲奇崛为柔润婀娜,更烘托出本图所画诗意的深沉情境,实为其晚期绝妙佳作,极耐人寻味。另外,他常以前人名句为题作画,如《嫩绿池塘藏睡鸭》《百战不须持寸铁》《雨打梨花深闭门》《茂陵风雨病相如》等等,真正画出了诗意,而且新颖独特。还有现实生活题材如《牧牛图》《牧童牛背影如山》,牧童暮归,鸦声夕阳,岸草晚风,一曲迷人的牧歌,平添了无限诗意。
  任伯年很少在画面上题诗,但他尤其善于以绘画来抒写中国的诗情画意。他有多幅以苏东坡为题的艺术创作,如《承天夜游图》深得东坡原作《记承天寺夜游》的精髓,加倍地渲染了诗的意境。此图不仅刻画了苏东坡作为诗人的气质,而且连承天寺的环境亦描绘得惟妙惟肖。画中以巧妙的色彩渲染对比,使人沉浸于明洁的月光之下。那虬枝盘曲的松柏和萧疏挺秀的竹枝层递向上,老柯扶疏,叶色的深浅变化,更给人以静穆之感。松柏枝头、桥上、水面上都留着淡淡的白色,特别是桥边坡地上的淡墨碎点,深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之境这一片月光下的投影,何等神思。苏东坡立于桥上,眺望着远处的波光月影,又增添了许多夜游的豪情。
  六、构图
  “如果说任伯年的花鸟画的意境是诗,那么他的构图就是音乐。”③他的构图自然新巧,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任伯年很重视一幅画的整体气韵,所谓“画又一横竖,横者以竖者破之,竖者以横者破之,便无一顺之弊”以及开合气势都在任伯年的画中得到最好的体现。老子说:“大象无形”,如果从画面的构图来说,也就是空白处见精神,观任伯年的作品,可知他深悟此妙,在他的作品中,空白大小、多少的留写都非常讲究,可以说,这些空白是任画“活”的源泉,“灵”的气眼。
  同时,在任伯年作品特别是些册页中,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大小节奏以及色调韵律,这些如同作曲的基调和和声,使作品在内在意义和外部结构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好像谁也不能将他画面上的形体位置做少许的移动,否则便会破坏那和谐的节奏和韵律。
  另外,任伯年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大幅人物画,常常以整体的团块的空间布局出现在画面上。如《三友图》《苏武牧羊》,还有那二十多幅刻画得雄壮威武的《钟馗》图。这种厚实的充满力量的团块形体构图,表露出任伯年心中愤懑欲发的战斗情绪,这和当时危急的国家民族灾难不无关系。
  七、色调
  任伯年的设色丰富和谐,明快抒情,也是在继承我国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他早年用色偏于工笔重彩,石青、石绿,红用朱砂,并喜在墨色上勾金。从《佩秋夫人像》可见一斑。中年以后,色彩主要是“拟宋人设色”,每喜“赋以艳色”和“对景写生”,效法自然。他的设色,基础是恽南田的没骨法。而他大胆采用红绿对比色,其内在精神,仍然是得之于民间的“红映绿,花簇簇”。但由于任伯年色调多层次,多映衬,故不会显得“红绿火气”。
  他善于用水用粉,趁彩色未干之际,以水或粉再做勾写点染,因而色调更显得淡雅明洁。水和粉的巧妙运用,是其色彩之动力。任伯年的墨色,其墨彩本身已属丰富华滋。任伯年能在各种画材、各种底色上作画,如在红锦,金笺,白、黄、棕、蓝、青莲等各种深浅的色绢上都能得心应手地挥写。特别是金笺,一般画家均望而却步,而任伯年却一反过去浓墨重彩的格调,独以淡彩淡墨为之,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群仙祝寿屏》。
  总之,任伯年的绘画艺术没有传统文人画艺术的书卷气与正统派绘画的庙堂气,充满了世俗性,更加迎合了市民与商人的审美趣味,创造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他的中国人物画不仅是中国近代海派人物方面的代表,而且是20世纪引领人物画创新与探索的嚆矢。任伯年无愧为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从古代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① 沈之瑜.关于任伯年的新史料[N].文汇报,1961-9-7(4).
  ② 张充仁.任伯年绘画艺术读画会[N].文汇报,1961-11-24(4).
  ③ 蔡若虹.任伯年画集代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2.省略

标签:人物画 特色 艺术 任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