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论死刑的存废论文提纲

时间:2017-03-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死刑废除

第二稿

作者:王春斌

专业:法学

年级:2005级

学号:051080124

指导老师:刘涛

成绩:

工作单位:天业劳务公司

提纲

内容摘要

引言

一、死刑的概念及废存在争议

(一)死刑的概念

(二)死刑存废的争议

1.死刑保留论者如是说 2.死刑废除论者如是说

二、死刑在中国废除的必然性

(一)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死刑与现代文明相背。

(二)对于预防犯罪来讲,死刑并不能起到防止犯罪的作用。

(三)死刑的错用具有不可挽回性。

(四)从刑罚的功能、目的来看,死刑与法理相违背。

(五)从死刑存在的民意基础来看,死刑应当刻除。

(六)从国内外形势看,死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不一致。

三、中国死刑废除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法律对策 (二)社会对策

四、参考文献

引言

一、死刑的概念及存废争议

(一)死刑的概念

(二)死刑存废的争议

1.死刑保留论者如是说 2.死刑废除论者如是说

二、死刑在中国废除的必然性

(一)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死刑与现代文明相背。

(二)对于预防犯罪来讲,死刑并不能起到防止犯罪的作用。

(三)死刑的错用具有不可挽回性。

(四)从刑罚的功能、目的来看,死刑与法理相违背。

(五)从死刑存在的民意基础来看,死刑应当刻除。

(六)从国内外形势看,死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不一致。

三、中国死刑废除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法律对策

(二)社会对策

内容摘要

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故又称为极刑。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废除死刑巳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中国,是一个历史以“严刑酷法”威震子的詇詇大国,在今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法治,重视人权的现代文明的新形势下,废除死刑是大热所趋,是完全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本文主要由引言,死刑的概念及存废的争议、死刑在中国废除的必然性、中国 死刑废除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四部分组成。从社会的发展规律、预防犯罪、死刑错用的不可挽回性、刑罚的功能目的、死刑存在的民意基础、国内形势等六方阐述了死刑在中国废除的必然性。同时也看重从法律讲社会对策两方面阐述了中国死刑废除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当然死刑的废除还有待于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创造必要的物质文明条件和精神文明条件。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大家仍然可以共同研究与探讨。

论死刑刻除

关键词:死刑 废除 威懾 恐吓 以人为本 引言

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其剥夺人的生命,故又称为极刑。又被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拉德布鲁赫称为“司法杀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原始转变时期的极刑,越来越被人们所质疑,刻除死刑巳成为现代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中国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都利用“严刑酷法”来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制定了名目众多的刑法。如“奉朝的碟”戮、腰折、枭首、弃市、绞、剖腹(1)等种类繁多,手段残酷,以此来威慑,恐吓人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今天提倡以人为本、重视人权的现代文明新形势下,废除死刑是大热所趋,人心所向,是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百世以后,其中关于死刑废除引起重大的学术争议。就是到今天,这场延续了二百年的争议似乎还没有让人一个满意的结论,但是由这场争议所带来的影响却随处可见,因为这场争议给了人们一次机会,一次对死刑存在与废除重新思考的机会。2002年12月9日至10日,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湖南省湘潭市的召开,使得中国关于死刑存

篇二:李梅开题报告(1)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死刑的司法控制英文题目:On judicial Control of Death penalty 学生姓名:李 梅 学 号:1020820117专 业:法 学 指导教师:颜 河 清

二零一四年六月一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论死刑的司法控制

学院:文法学院 系:法学系 专业:法学

学生姓名:李梅 学号:1020820117

指导老师:颜河清副教授

一、选题的背景与课题研究的意义

死刑从其产生之后,作为最古老、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在刑罚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的位置。在人们的脑海中,死刑总是与“血腥”、“残酷”、“恐怖”等词语联想在一起。这样刑罚无疑是不文明的。回顾人类发展史,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死刑的价值从未受到人们的质疑,并被认为是合理及必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权主义运动的勃兴,死刑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如何控制死刑的适用,成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对死刑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一些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甚至某些采取保留死刑政策的国家至今都未执行过死刑。“废除死刑之风”刮到了中华大地上,大多中国学者对死刑的存废进行研究后,认为根据我国实情,尚且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因此全面废除死刑是不可能马上实现的。但中国的死刑终将被废止,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死刑被过多适用的现状必须及时改变。死刑的立法控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不能承担过多期待。相对而言,死刑的司法控制才是限制死刑适用的现实合理路径。而从哪几方面限制死刑,是当前学者争论的热点。针对我国现状,如何控制死刑的适用,充分发挥死刑刑种特有的刑罚魅力,需要通过研究予以论证。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司法途径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拟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是:一、我国现阶段死刑的适用现状;二、从实体方面出发,如何严格限制死刑;三、站在程序的角度上应如何实施死刑的司法控制。

三、文章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通过对死刑进行现实考量,来说明我国现阶段必须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其次,论述死刑司法控制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再次,从司法解释、证明标准、辩护制度这三个实体的角度完善死刑司法控制。最后从改进死刑司法控制的程序方面阐述如何限制死刑的适用。

本文采用了对比研究法、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论述本文。

四、课题研究准备情况

[1] 郭玉川.论死刑之废除[J].南都学坛.2005(3)

[2] 张峰.对我国死刑制度的理性思考[N].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1)

[3] 方正.我国死刑注射执行方式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4] 李露.建国初期“镇反”刑事政策的实施研究(1950-1953)——以西康地区实

施状况为主要分析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2009

[5] 杨俊等.死刑司法控制的程序性路径分析——以死刑复核权之回归为视角

[N].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07(4)

[6] 宋云璇.论死刑的限制——以《保障面对死刑的人的权利的措施》为视点[D].

湘潭大学.2005

[7] 大赦国际.2011年全球死刑报告[R].[2012—09—03]

[8] 陈东等.从近现代历史演进角度理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成都师范学院学

报.2013(6)

[9] 竹怀军.论我国死刑赦免制度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

[10]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11] 王云.论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J].南开大学.2011

[12] 刘长秋.器官移植与罪犯权利的保护[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论死刑的存废论文提纲).2003(4).

[13] 何倩.论我国死刑案件证明标准[J].华中师范大学.2011

[14] [美] Framklin E.zimring.the Contradictions of American Capital

Punish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5] 詹雪霞.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完备初探——以2012年修正的《刑

事诉讼法》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2(27)

[16] 王微.量刑建议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 2012

[17] 周庆华.浅谈律师的法律信仰[J].法制与经济2013(7)

[18] 曾赛刚.中美死刑的立法与司法比较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1)

[19] Thomas J. Keil , Gennaro F. Vito. Fear of crime and attitudes toward capital

punishment: A 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J]. Justice Quarterly, 1991, Vol.8 (4)

[20] 沈凌.浅议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N].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1)

[21] 熊秋红.刑事辩护的规范体系及其运行环境[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

报.2012(5)

五、写作总体安排与进度

1、下达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 2014.1.1——1.15(19-20周)

2、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2014.2.20——5.1(1-10周)

3、提交论文初稿并修改 2014.5.5——5.20(11-12周)

4、按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形成二稿

进行论文重复率检测、提交定稿 2014.5.20——5.31(13-14周)

5、论文定稿 2014.6.1——6.8(15周)

6、论文评阅,提交论文、毕业实习材料 2014.6.9——6.14(16周)

7、论文答辩 2014.6.15——6.17(17周)

六、写作提纲

一、关于死刑的现实考量.

(一)我国死刑适用现状

(二)现阶段我国保留死刑的客观分析

(三)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死刑司法控制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一)死刑司法控制的理论基础

1. 死刑基本观念的变化

2. 我国的具体死刑政策

(二)死刑司法控制的现实基础

1. 限制死刑的必要性

2. 限制死刑的迫切性

三、死刑司法控制的实体完善

(一) 关于死刑的司法解释

1. 我国有关死刑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

2. 完善死刑司法解释的措施

(二)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

1. 我国现行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

2.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完善

(三) 死刑案件的辩护

1. 我国死刑案件辩护存在的问题

2. 改善我国死刑案件辩护的对策

四、死刑司法控制的程序路径

(一)改进死刑案件一审诉讼程序

(二)完善死刑案件救济程序

篇三:黄焕波

t">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分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开题报告 论死刑的存废 人 文 法 学 分 院 08 法 学 (二) 班 20080710810222何 俊 帆年日

一、论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死刑的存废》。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又称生命刑。由于死刑是刑罚体系中诸刑罚方法中最重的一种,因而又称极刑。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并防卫社会的刑法手段。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最严重的犯罪的重要手段。那时候,死刑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人类在适用死刑的过程中,对其认识也不断深化。在死刑被人类适用几千年之后,人们开始对它的作用和存在提出质疑。1764年,意大利伟大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张,死刑——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简单的刑罚方法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法律中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我国国内要求减少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目前世界各国对待死刑的政策不尽相同,也不可截然两分。死刑政策的多样性直接表现于各国死刑状况并不是单纯地废除死刑或保留死刑。事实上,各国立法对死刑的规定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绝对废除死刑,又称完全废除死刑,这种情况是指在宪法或法律中明确规定废除刑事法律中的死刑,或者在所有刑事法律中均无规定死刑。自1865年罗马尼亚率先废除死刑以来(1939年又恢复) ,明文规定废除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世界上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有近四十个。

第二,相对废除死刑,又称部分废除死刑。这种情况是指法律规定只对普通刑事犯罪废除死刑,对叛国或者政治犯罪、军事犯罪则保留死刑;或者宣告和平时期废除死刑,战时对某些犯罪恢复死刑。目前相对废除死刑的国家共有十八个。

第三,实质上废除死刑,又称实际上废除死刑或事实上废除死刑。这种情况是指法律条文中虽规定有死刑,但是在过去若干年内从未执行死刑或者从未判处过死刑。在这种情况下,死刑条款形同虚设,从实质意义上讲与废除死刑并无二致。例如:中非共和国自1870年以来一直未适用过死刑;爱尔兰自1954年以来未曾执行过死刑。目前,世界上实质废除死刑的国家已有三十个。

第四,保留死刑,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这种情况是指法律上仍然规定有死刑条款,亦运用死刑条款判处死刑和执行死刑,不特别指明死刑使用的时效限制,但却规定对死刑适用的严格限制条件,比如死刑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执行方式等等。目前保留死刑的国家绝大多数有这种严格限制性规定,并且呈明显的“限制渐强”的趋势。

在世界人权运动和废除死刑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世界死刑的总趋势已由广泛限制死刑向全面废除死刑发展。

我国死刑的现状。1997年《刑法》修订后,死刑罪名有68个,与修订前的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中的74个死刑罪名相比,减少了6个死刑罪名,《刑法》分则的十章犯罪中,除第九章渎职罪以外,每一章都规定有死刑罪名。2011年《刑法》修订后,死刑的罪名有55个,与修订前的刑法相比减少了13个死刑罪名。《刑法》修订后,对死刑的适用条件作了一些限制。总体说来,我国的死刑制度属于上述第四种情况,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严重犯罪较多,每年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数量仍相对较大,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指责我国滥用死刑,这是带有偏见的。我国关于死刑的政策,可用“不可不杀、不可多杀、防止错杀”三句话来概括。

三、题研究内容

废除死刑的依据

(一) 死刑的非正义性

作为西方历史上公认最早对死刑提出系统的废除观点的学者,贝卡里亚是在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等古典自然法的基础上,论证死刑的非正义性,从而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贝卡 里亚认为,国家没有判处一个公民死刑的权力,因为在最初订立社会契约的时候,人们仅仅把自己尽量少的自由交给了当局,这份尽量少的自由中当然不包括处置自己生命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从而论证死刑的非正义性。

(二)死刑的非必要性

边沁把死刑和终生监禁的利弊做了比较和权衡,认为死刑剥夺的是人的生命,终生监禁剥夺的是人的自由。因此,死刑是一种成本代价共于终生监禁的刑罚,而终生监禁的威慑力并不比死刑弱。据此,他认为死刑的成本高于终身监禁,而效果却等同于终生监禁,因而死刑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之刑,完全可以被终身监禁所代替。另外,死刑也可能成为一中滥用之刑,他指出:“我们应该期望找到罪与刑之间最精准的相称性比例,但事实上它都经常被冒犯或忘却,因而往往对那些轻微之罪适用死刑。”死刑这种潜在的恶劣影响也成为其废除死刑的重要理论。

(三)死刑的非可逆性

由于死刑是对犯罪者的生命予以剥夺的刑罚,所以死刑是不可逆的,正事由于死刑的这种不可逆的性质,对犯罪分子带来的处罚也是及其可怕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死刑造成的冤假错案也是比比皆是,由于死刑的这种性质,所以一旦造成则后果就是无法弥补的,也是不可补救的,所以死刑的不可逆性也成为死刑废除的重要理论。

(四)死刑的威慑力不足

通常的道理认为,刑罚越严厉其威慑力越大,而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剥夺人生命的刑罚,应当具有最大的威慑力。然而这种“最大的威慑力”却是值得质疑的。据报道,原首钢总经理助理、北京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管志诚因贪污8.2万余元,受贿141.8万余元被处死后,其继任者,刚刚被提拔到管生前所在的领导岗位的总经理助理杨立宇、赵东祥即在管被枪毙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联手作案,以闪电般的速度,仅仅在一笔业务中即索贿、受贿150余万元,样被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赵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此案中,死刑的威慑力和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死刑真的是我们认为的“威慑力最大”的刑罚这种说法值得质疑。这也就成为废除死刑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死刑的非人道性

死刑不论其执行手段的野蛮或文明,其基本特征就是剥夺犯罪者的生命,然而,按照当代人权理念,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生命权是神圣的、平等的,任何理由都不能构成侵犯他人生命权的合理依据。《世界人权宣言》第3条规定:“人人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作为人权三大基本国际法律文件的另外两个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亦强调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国际公约强调法律所保持的最近本权利也应是“人人固有生命权”。所以在此看来,死刑的不人道也是显而易见,即成为废除死刑的重要依据。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针对本论题的提出,为了更好的惩治犯罪,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威慑力,使我国刑罚制度尽快走向国际化、更加的完善,前一取消死刑的几点法案。

1、查阅中外刑法典,分析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2、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废除死刑的制度,比较研究我国死刑的问题所在。

3、通过实际调查,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进行更好的研究。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一)对我国死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通过借鉴国外的废除死刑制度和我国死刑的存在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废除死刑的理由。

(三)针对我国废除死刑制度提出建议。

(四)工作进度

1、查询资料,确定选题(2011年10月)

2、开题报告 (2011年11月)

3、论文初稿 (2012年01月)

4、论文二稿 (2012年04月)

5、论文定稿 (2012年05月)

六、参考文献:

[1] 王红莲. 论我国死刑的立即废止[D]. 华东政法大学2009

[2] 杨多. 论中国死刑的存废[D]. 大连海事大学2009

[3] 王海军.关于死刑存废的现实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

[4] 陈昊天.死刑的存废与民意之间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 代晓霞.论死刑的废止[D].中国政法大学2007

[6] 石双.死刑废除问题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8

[7] 杜新功.关于中国死刑存废之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6

[8] 李淼.论死刑的废止[D].中国政法大学2007

[9] 郭艳红.论中国死刑的逐步废止[D].郑州大学2007

[10] 刘兴阳.死刑废除之依据及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批判与建言[D].中国政法大学2011

七、指导老师意见:

论死刑的存废

论文提纲:

一、 概述

(一) 死刑的定义及适用

1、 死刑的定义

2、 死刑的适用

3、 死刑的特征

(二) 国内外立法现状及分析

1、 国外立法现状

2、 国内立法现状

3、 分析与评价

二、 中国适用死刑的现状及分析

(一) 我国死刑使用频繁及适用罪名繁多

(二) 我国死刑适用与犯罪率的数据分析

三、 建议取消死刑的理由

(一) 死刑的非正义性

(二) 死刑的非必要性

(三) 死刑的非可逆性

(四) 死刑的威慑力不足

(五) 死性的非人道性

四、 死刑废除的建议

(一) 中国死刑应最终适应国际趋势

(二) 废除死刑的路径

1、 宪法路径

2、 刑罚路径

3、 司法路径

(三)提高公民素质及文化达到顺利废除死刑的目的

标签:提纲 死刑 论文 死刑的存与废自考论文 死刑存废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