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关于孝道的名人故事

时间:2017-04-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

“传承孝道 继承美德”专栏

小故事

1、《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黄香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骆驼妈妈的故事》

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了。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忽然,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

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篇二:名人感恩的例子

篇一: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

感恩故事一: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

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二:

一个流浪者流浪街头因饥饿而倒,一位好心人给了他十元钱,那位流浪汉因那十元钱而重新站了起来。对那位好心人感激不尽,他求好心人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有一天能回报他。好心人对流浪汉说了一句话:我曾经也与你一样陷入此困境,也是一位好心人给了我十元钱让我走到了今天,那位好心人也对我说了一句话,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所以今天我对你所作的一切,也真心的希望明天,你也能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另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三: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回头就走了。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四:

经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睬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

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篇二:关于感恩的名人事例

关于感恩的名人事例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精忠报国的岳飞

热爱国家,报效祖国,是一个人应有的素质。翻阅史册,古今中外的爱国名人比比皆是。 宋代名将岳飞,自小立下报国之志,为了不会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其母自小在其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自此岳飞怀揣爱国之心,苦练报国本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爱国名将,书写了《满江红》的悲壮故事,为世人所景仰,为后世所传颂。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关于孝道的名人故事)母亲处请安问好。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篇三: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感恩父母的诗歌

当太阳还不曾升起时,

我的心就早已飞翔在蓝天之上

俯看这尘世间的一切

我悄然的流下了一滴感动的泪水

够了 那只需要一滴 就足以表达

我此时荡漾的心

天! 那不是她一闪的身影吗?

我想

那大概是我生命中的唯一黑色

唯有那唯一的黑色 才能感动我的心

是的 她依然在那里忙碌着

是她给了我无悔的生命,是她

就是她 爱人 你还好吗?

远方的我正在为你默默的祝福

送去一份执着再你身旁

唯一的 完美的

只需你那善良的心来开启我生命中的唯一

是的 辛苦了 是你 是你??????

为此付出了那么多而成就了我色彩与梦想

够了 那还需要多少

够了 我还需要怎样

是你第一次给了我生命的力量

是你第一次给了我希望的色彩

是你第一次给了我执着的追求

是你第一次给了我美好的生活

爱你 那还需要什么理由

爱你 那还需要什么多少

够了 真的够了

面对你 当我感谢你的恩情时

我流下了第一滴感动的泪水

是的 只有一滴

但我相信 一滴感动的泪水

足以表达我第一次得理由

够了 真的够了

感恩的第一次

流泪的第一次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

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

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篇三:名人感恩故事

名人感恩故事

1、刘全利/刘全和:艺坛兄弟 同样孝心

人物档案:刘全利,天津人,著名幽默小品演员。主要作品:《吃鸡》、《双胞胎诞生》、《修桌子》、《照镜子》、《修路灯》、《橱窗模特》等作品。

入选理由:苦练功,哥俩为减轻父母负担;获大奖,哥俩共尽孝道之心。他们不仅是双胞胎,更是弘扬孝道的楷模。

人物故事:

父亲是厂里的锻工,工作尤其忙。母亲为贴补家用出去给人推小煤车,没时间照顾弟弟妹妹。小哥俩看父母这么辛苦,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忧。学校离家不远,小哥俩利用课间休息仅有的时间,跑回家照看一下弟弟妹妹。中午一放学哪都不去玩,直接回家,蒸馒头、做菜也让小哥俩“承包”了。秋天时,小哥俩就一人一只麻袋,到公园捡树叶,拿回家晒干了做柴禾。

1970年,兄弟俩考进了铁道兵文工团,父母高兴极了。2个月后,有人从部队给其父母捎来25元钱,说,这是你儿子的。父母感动地流下热泪。原来,那时当兵每月津贴6元,俩儿子两月的津贴加起来,才24元钱。没想到儿子这么懂事,有了钱,先想到父母,而且还把临行时的零花钱也捎回来了。和他们一块去的一个孩子,由于不听话,被送回家了。兄弟俩怕自己也这样,送回家给父母加重身上的负担,所以就拼命练功。有一次睡了一觉,兄弟俩一块醒来,觉得天快亮了就去练功房练功。练了好长一阵,浑身都是汗水了,有位老同志起来上厕所,发现练功房开着灯就来看情况。小哥俩问:“首长,是不是该起床了?”那位老同志看了看手表说:“什么呀,才两点!”可见哥俩多么珍惜这次机会。

1992年,兄弟俩获得了第九届世界滑稽大赛的最高奖――意大利“金小丑”奖。虽然出名了,工作也更忙了,但兄弟俩对父母的孝心却从未改变。他们为父母买了房子,还时常抽空前来陪陪父母。拿他们母亲的话来说,那就是:“我要是两天不去,他们就会开车来看我们”。

2、王劲松:生母继母都喊娘

人物档案:王劲松,1968年生,哈尔滨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著名影视演员。主要作品:《没事偷着乐》、《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有爱的日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末代皇妃》等作品。

入选理由:继母这个让无数家庭和子女难以接受的字眼。他却将对母亲的爱全部倾注到继母身上,让父亲和继母一起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人物故事:

王劲松把继母喊作——娘。他说,娘是上苍派来照顾我爸爸,照顾我们这个家的。

王劲松自幼体弱多病,生母对他呵护有加,母子俩感情很深。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母亲因脑溢血去世了。

1995年,在王劲松的支持下,父亲再婚,老伴叫张秋宾。一开始,王劲松叫她张姨。他像对待生母一样,对待继母。他甚至对父亲说,张姨来照顾我们,不容易,咱们要好好待她。

1997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饭,早已商量好的王劲松和妹妹站起身,来到继母跟前,规规矩矩地鞠了一躬,王劲松叫娘,妹妹叫妈妈。张秋宾揽过2个孩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王劲松对继母的孝顺,不仅喊在嘴上,还装在心里。那时,他们还住在哈尔滨。有一次,继母取道北京去海南岛出差,正在北京读大学的王劲松设宴招待继母。席间,继母说,包在路上被小偷偷了,丢了别的还不太心痛,可惜相机也在包里。继母不经意间说的话,王劲松却深深地记在心中。当继母上火车时,前来送行的王劲松拿出一个崭新的数码相机送给她。继母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年继母生日,王劲松都会赠送礼物。2005年,他送了一件小小的玉坠:布袋和尚。他对继母说:娘,送你一个欢喜和尚,愿你笑口常开。

明星孝语: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起码的要求。不孝的人,行善也是伪善。这种人是不能共事、不能做朋友的。

3、常宽:生父继父都是爹

人物档案:常宽,北京人,著名歌手。主要作品:《奔向爱的怀抱》、《这一年过去了》、《简单生活》、《未来一切会很美》等作品。

入选理由:生父、继父都是父。孝敬的天平不偏不倚。浓浓的爱倾注在两端。

人物故事:

常宽1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子欲孝而父不待’啊!”回忆起父亲,常宽一脸伤心,“我现在习惯枕头边放一杯白开水,其实,这是爸爸生前的习惯。” 父亲去世后,常宽一直鼓励母亲再找一个。但母亲放不下对父亲的爱,直到6年后才再一次结婚。

常宽的空余时间很少,但一有时间就回家陪继父廖伯伯聊天。“呵呵,我定期给廖伯伯汇报思想的。” 常宽是继父的铁杆粉丝,经常听继父讲他的革命史。别看两人年龄相差挺大的,却成了难得的忘年交。而且继父和母亲共同生活了8年,这八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母亲还是继父都是快乐的。

继父八十多岁的时候也去世了。每年清明,常宽都会去八宝山烈士公墓拜祭父亲、继父。常宽怕母亲感到孤单,尽量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着母亲,和母亲说说话,给母亲做点好吃的。今年母亲不小心把股骨头给摔坏了。听到这个消息,常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那段时间常宽跑前跑后地照顾母亲,掉了不少肉。现在母亲出院了,但是还不能下楼,常宽怕刺激妈妈,总是鼓励妈妈。有时有事出去,都是上楼先和母亲拥抱一下,才出门,这时妈妈就会特别高兴,特别欣慰。常宽由衷地说,“现在,我就想让我妈妈尽快好起来!以后的业余生活也尽可能的丰富起来,做一个快乐的老太太。”

明星孝语:不管是生父还是继父,他们都是我的长辈,都得好好好地爱他们

4、丁嘉丽:不是亲生胜亲生

人物档案:丁嘉丽,1959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主演作品:《开荒牛的迪斯科节奏》、《魔方》、《高加索灰阑记》、《大江弯弯》、《几尔加美休》、《居里夫妇》、《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过年》《无人喝彩》《红发卡》等。

入选理由:都说血浓于水,在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中,她用自己的爱演绎着人间最真的亲情!

人物故事:

丁嘉丽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姥爷姥姥不能生育,抱养了她的妈妈;她的爸爸妈妈又抱养了她。三代人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一家人上慈下孝,其乐融融。

父亲心脏不好。住院的时候丁嘉丽一直陪护左右。一天,丁嘉丽因事外出了一小会儿。回来时,还未来得及满足父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父亲竟去了,丁嘉丽如雷轰顶,一下子懵了,她扑到床前,用尽全身的力气呼喊着爸爸,但是爸爸已经不能回答她了,悲痛欲绝的丁嘉丽请求医生无论如何也要设法把父亲救醒。医生说,那只有用电击试试,但不一定管用,而且会弄得死人很难看。为了救父亲的命,心情沉重的丁嘉丽说:“不论什么后果我都接受,就电击吧”。医生给已经停止心跳的父亲实施电击,一连、两次,都没有效果,想要放弃。丁嘉丽哭着请求医生继续试。当第三次电击时,父亲居然活过来了。是对父亲执著的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丁嘉丽对姥爷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姥爷每次看病,只有丁嘉丽陪同,他才肯去。丁嘉丽总是事先偷偷嘱咐大夫,如何对姥爷说,所以每次看病回来姥爷心情都特别好。因为姥爷的原因丁嘉丽辞掉了很多片约。一次她与制片厂谈好了一切条件,就差买火车票了,姥爷听说她要去拍片,说,我快不行了,你走了姥爷怎么办啊?丁嘉丽就推掉片约回到姥爷身边,对姥爷细心照顾。

明星孝语:顺就是孝。对待老人,我们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5、黄宏:顺敬父母是天道

人物档案:黄宏,1960年生,著名小品演员。主要作品:《六号包厢》、《招聘》、《打扑克》、《歪打正着》、《超生游击队》、《难兄难弟》、《杨白劳与黄世仁》、《擦皮鞋》等作品。

入选理由: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事业。他却能做到忠孝两全!

人物故事:

今天中秋前的一段时间对黄宏来说,黑暗到了极点:母亲病危。当时,黄宏正在北京拍摄电视剧《抬头不见低头见》。母亲病重的日子正是《抬》剧开机的日子。黄宏是总导演,刚开始的时候离了他基本拍不了。为了侍奉母亲,黄宏每天两头跑。每天拍摄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到深夜了,黄宏已是筋疲力尽,但他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去照顾母亲。见到母亲,再累黄宏也感觉不到了,忙前忙后地照料,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妈就一个,一定要好起来啊!那边母亲在医院抢救,这边工作是在拍喜剧。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每天都交织在一起,真的特别折磨人。这样的日子黄宏却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

终于母亲的病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中秋节来到了,黄宏和家人都来到母亲那里。因为母亲还只能吃一点点东西,黄宏便建议,咱们全家就吃一块月饼吧。于是,全家人就把一块月饼分了,一起吃,真正过了一个团圆夜。母亲需要回哈尔滨静养。在送母亲上火车的路上,黄宏和他哥哥黄凯一直在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着些逗笑的话、安慰的话??总之在母亲面前,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哭,哥俩全没有哭,在场所有的人都看得出他们是想让母亲好受一些。火车要开了,黄宏才下来。据在场的朋友讲:“几次注意黄宏,见着他的泪都要掉下来,他一直在强忍着??”

明星孝语:人人应该去享受亲情,孝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标签:孝道 名人 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孝道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