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名言 > 正文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软件的基础建构模块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0年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要想适应新课程中的教学要求,想要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以下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
  一、创设合理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多是灌输式教学,并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作为教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必须转变自己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问题情境的创设等教学行为.教师只有在这方面转变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逐渐地融合,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六模块”建构式的高效课堂.?
  下面以两个案例来说明学习内容的编排和问题情境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非常重要的,是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案例1 :某教师在设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定理的问题情境时,用了并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
  师问:要测量一条河的宽度,同学们有什么方法??
  生答:坐在小船上,然后拿着皮尺划着小船直接测量!?
  教师脸色不太好看.但还是挤出微笑问:那如果是要测量一座山的宽度,该怎么量??
  生又答:先打一个隧道,然后用皮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教师无语……?
  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结果导致了整节课无法按照教师之前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下去.一节课下来,教师都没有将学生引导到这节课的主题上来.整节课当然也无法完成该有的教学任务.?
  案例 2 :某教师在设计“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这个定理的问题情境时,让同学A站了起来.?
  师问:与A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
  与A在一横排、竖排上的同学都站起来了.还有一些与A在斜排上的同学也站起来了.但有一个与A在斜排上的同学B没有站起来.结果旁边的同学使劲拽他,他却说我又不和他在一排或一列.旁边的同学说:斜的也是!这时这位同学才恍然大悟,马上站了起来!?
  师紧接着问:过一点有多少条直线??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无数条!?
  教师在设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定理的问题情境时,让同学C站起来.?
  师问:既与A在一条直线上,又与C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
  结果先前那个B也站起来了.旁边的同学拼命拽他,说:是和两个同学都在一条直线上的!?
  B这时才好像真的明白,然后坐下!?
  师又问B:过两点有几条直线??
  B生答:一条.?
  这位教师设计的情境让学生非常容易轻松地掌握了以上两点教学内容.显而易见,这样的情境创设,提高了教学效益.?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情境,构建具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想学、想知道、想了解的环境,彰显数学的工具性,提高课堂效益.?
  二、角色互换―体验学生的学?
  有些教师在“怎么讲”这个教学行为上显得有些矛盾:讲多了怕“满堂灌”,少讲或不讲又怕学生不明白;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似乎太死板,不按教材又怕教学任务完不成.讲知识概念容易陷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时,只能让学生活动,难免流于肤浅;等等.教师如果能与学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学,多想想学生应该怎么学,那么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地生动起来.?
  一节好的数学课是以学生为基础,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向知识”,将“教师要教学生什么”转向“学生想学什么”.教师一定要注意角色的互换,认真地体验学生的学.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行为的转变,角色的互换,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光彩,富有生命活力!
  

标签:建构 模块 课堂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