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拟人句 > 正文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00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是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在教改实验中,作者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坚持将授知与育能相结合,为培养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主要通过平等对话式的阅读教学、多角度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口语训练 创造性思维
  
  赫钦斯说:“教育不能复制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经验,它应当使学生致力于培养思维的正确性,作为达到实际的智慧即理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就必须教会学生思维。
  在教改实验中,我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坚持将授知与育能相结合,为培养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如在学习课文时,常规的做法总是先给文章分段分层,我有时就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我在上《成功》这课时,就让学生根据文章的观点换标题。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换的标题有《勤奋出成功》、《成功之路――勤奋》、《天资+机遇+勤奋=成功》等。我都给予肯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白鹭》时,我不是问文章按什么结构来组织,而是问:文章重点描写了白鹭几幅图?你能结合作者的描述,用几个雅词概括你心中的白鹭形象吗?结果,学生提出了“白鹭低飞图”“水田钓鱼图”“树梢休憩图”“树梢望哨图”等。对于“望哨图”,有学生提出质疑。在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阅读后,在一幅幅画面的描述中,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了,白鹭悠闲、清澄、自然的美也跃然而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文字中看到图画,这正是阅读者创造力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创造精神。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改变传统课堂的“独白式”“传递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并由“对话”走向“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拓展思维的宽广度,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独到见解、富有创新性的新型人才。
  二、多角度写作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写作课通过让学生对同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运用不同的文体练习写作,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等思维创造性的不同方面。
  下面举我在教学中以“手”为话题,训练学生多向创新一例。
  构思一:用手打击物体,是叉开五指,还是握成拳头更有力?当然是后者。于是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从团结角度出发)
  构思二:爸爸不是左撇子,在家干粗活却总是用左手,原来爸爸是在保护他的“金右手”。爸爸是个外科医生,为了保持右手细腻的感觉,爸爸在生活中克服了很多困难,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从敬业的角度出发)。
  构思三:舞蹈演员杨丽萍的手为什么那么灵巧?那是经常锻炼的结果,手越练越灵。(从锻炼角度立意)
  还可以从很多角度构思,这里不再举例。学生通过对“手”不同视角的开放化理解,经由形象思维的丰富联想和多种想象,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另外,作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一条很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作文有各种不同的设计形式,我常采用的有:第一种,给出一个开头,限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让学生补充主要情节;第二种,给一个故事的梗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加以扩展;第三种,让学生将学过的文言文、古诗等改写成适当文体的白话式文章,等等。在想象作文的练习中,要求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够不受限制地发散和扩展,自主体验得到充分重视,既增强了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又体现了思维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口语训练激起思维的火花
  口语训练可以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作用,可以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思维活动中。抓住教学环节实施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时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学《台阶》,我设计让学生做导演,阐述准备抓住父亲那个典型细节做“特写”;学《鼎湖山听泉》,我设计了“我发现鼎湖山的美,美在……你看……”的说话训练;学《林中小溪》,学生吟诵后,我要求用“我感受到小溪……(品质)例如……(用文中句段证明)”的句式呈现品读成果……这些说话训练看似简单,涵盖量其实很大,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学生瞻顾全文,积极调动思维才能回答。但在实践中,学生非常活跃,一个还没讲完,另一个已迫不及待了,远比对那些如“文中父亲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写到了鼎湖山哪些景”等机械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有着更浓的兴趣。
  这种形式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这种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说的内容不管是具体生动还是简单平淡,教师都应该给予高度的赞扬或充分的肯定、热情的鼓励,从而促使学生乐于更积极地思考、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答案。
  总之,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在充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标签:创造性思维 浅谈 语文教学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