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的论文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地位比较特殊,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承担着相应的作用,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以及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已成为事业单位的重大隐患之一,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范与管理。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相应的偏离,因而出现了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属于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非营利性的自身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和原因。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支付风险
  随着事业单位预算等相关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通过对预算支出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与部门预算的矛盾日益夸大化,主要体现在各个预算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了预算经费互相挤占的情况,从而带来了较大的支付风险。
  2.筹资风险
  中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拨款,一部分需要靠自身能力解决,因此需要必要的筹资。不仅如此,有些事业单位将资金进行长期投资,所需要承担的成本比较高,从而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
  3.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收益较少,容易导致巨大亏损,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在对内投资上,大多集中在对内的固定资产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往往超过本身资金的承受能力,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带来财务风险。
  4.核算风险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各项财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受到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培训的条件限制,还有很多年纪较大的财务人员,对新的财务核算制度和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对于财务的知识、政策法规、核算水平等方面的更新明显滞后,直接导致了在进行核算时出现错误,核算质量下降,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5.道德风险
  事业单位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经济机构,每一名财务人员的财务职业道德在每一个事业单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对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机制,对职业道德的建设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对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充分认识,不清楚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1.客观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有着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财务风险的发生存在客观必然性。
  2.可预测性
  财务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3.不规则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否发生、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强度等都是不可确定的,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由于不同因素对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于此同时财务管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掌握风险,因此这些不确定因素给我们带来了对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4.可变性
  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事业单位自身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为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跟随着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自己应变能力。
  
  三、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事业单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在我国事业单位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其日常职责以公益性为主,属于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因此很多事业单位不用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以吃“皇粮”自居,“吃穿”不愁,从而导致风险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财务管理就等于财务核算,对财务部门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心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对违反经济纪律的行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在财务管理中漏洞百出,提高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变得相对复杂起来,但并没有相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台。目前,我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从而使财务人员履行其监督职能变得力不从心,无法依法履行财务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3.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够严谨
  事业单位在对内对外的投资相对随意,主观意愿占据主导地位,单位即便有相对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也难以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事业单位的“一把手”的财务意识也相对薄弱,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意识也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成为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4.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和制度,更没有长效机制的形成,因此就无法对通过预算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需要和开展的经济活动,也就无法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
  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训的力度,将财务风险意识、财务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与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思想上树立风险观念。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财务人员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是培养财务人员发现财务风险的能力;二是培养发现财务风险时候的应变能力;三是培养运用各种方法应对发生财务风险的能力。此外,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上把握好录用关口,争取将优秀的财务人员引入财务工作岗位。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
  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对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借鉴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手段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给予相应的指标化、数量化。其次,要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实时甄别信息数据,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3.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单位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规范”就认为会对事业的发展有坏的方面,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不仅仅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而且是为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事业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增加了财务秩序混乱发生的几率,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对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好的影响。
  4.对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的控制
  财务监督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风险控制的成效是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检查力度,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督新形式。加强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要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保证核算中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相对完善的立体式财务监督体系,从而增加对财务风险监督的能力。
  5.完善风险报告和问责制度
  事业单位通过定期的建立书面报告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并及时向财政和主管部门通报,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措施,从而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对重大、紧急风险情况的出现,要实行立即报告制度,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根据应急预案提出可行性的方案。问责制是指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参考文献:
  [1]赵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05
  [2]白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商业经济,2009;02

标签:浅谈 事业单位 防范措施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