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浅谈电视新闻与艺术思维]浅谈电视新闻主持人气息控制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电视新闻;审美意识;思维       “把新闻做得软些、在软些”。这是近几年众多媒体新闻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媒体在关注重大新闻的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平凡的小事;其二是突出强调了新闻的表达形式。尽管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事实报道得好坏、信息传播是否到位,能否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等,都与表达形式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增强,电视观众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传播媒体获得信息、知识,而更要试图从中获得精神上的美感与视觉享受。甚至对于一个相对简单的新闻事件,电视观众也不满足在一个平面上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愿意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去品位现象背后的多重意义。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思维方式上采取开放式的态度,这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思维的审美视角。所以,电视新闻也需要用审美思维的方式去捕捉现实生活当中的人物和事件,并以客观的形式加以如实报道。即使是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也包含着编导者有意无意对事件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筛选、取舍、加工,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编导者对现实生活审美感和审美思维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真、善、美。
  一、形象思维是基础――真
  这里所说的形象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形象思维概念。它是一种艺术活动的思维形式,即审美的视像思维。
  电视新闻不仅将所要报道的对象直接呈现出来,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画面和音响效果,让电视观众几乎与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同步收看到现场报道,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形象的具象性。即编导者根据某一具体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将可感、可视的报道对象(人物、环境、事件等)按照某种目的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黑龙江电视台记者李耀东1995年采录的消息《检查团来了!走了》。当年获全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这条消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通过真实的电视画面,把检查前哈尔滨市全面动员清理街道、检查时以美丽清洁的市容市貌迎接检查团,检查后则“新颜”换“旧貌”的三个片段,同时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检查前后的鲜明对比,进而对形式主义作风进行了批评。尽管解说词没有任何评论的字样,仅仅是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及前因后果,但客观而又生动的画面写实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效果,给观众以无言的震撼力。
  2.现场的真切性。美国记者威尔?格里斯说过:“最好的写稿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物体”。电视新闻则更需要尽力发挥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和特长,以报道对象存在、运动的状态来叙述新闻事实和场景,即在再现新闻事件的同时,又如实地记录事发现场的原始场景。如:伊春电视台记者王晶、郑守文等人2004年采录的一条现场短消息《我省首次人工增雨联合作业获得成功》,当年获黑龙江省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黑龙江新闻奖一等奖。这件现场短消息尽管解说词不足250字,却阐述了利用火箭这一科技手段进行人工增雨,为扑灭森林火灾立下奇功的重要作用。这条消息有30多秒的时间没有解说词,而是将火箭发射、降雨、林火渐渐由旺到弱几个不同时段的画面,利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自然而流畅地一一呈现给观众,同样收到了“无言震撼”的理想效果。
  二、情感思维是中介――善
  所谓情感思维,是指贮存在记忆中的高级情感反作用于思维形式或心理过程。当电视新闻工作者进行情感思维时,就是以记忆中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等高级情感为尺度来衡量各种以直观形式感知的现象,进而做出取舍、组合进行新闻报道。
  1.情感倾向的选择性。电视新闻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喉舌以及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必须明确地传达出自身情感倾向性,以便引导受众接受主流信息。比如:对于美国政府,中国人民从民族的情感上来说,最起码有这样几件重大事件让国人耿耿于怀:当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并造成我国三名新闻工作者以身殉职;美国侦察飞机强行闯入我领空,故意撞毁我一架执行监察任务的飞机,致使驾驶员牺牲等等。但就美国“九一一”恐怖轰炸事件,面对那些无辜的生命惨遭厄运,央视等国家新闻媒体还是如实地报道了这次恐怖事件,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支持美国人民、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立场上。简而言之,电视新闻是以新闻的纪实功能担负着信息传播的使命,但它同时也需要情感思维来进行审美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
  2.情感表达的感染性。这里仍以美国“九一一”恐怖事件为例。它之所以让全世界的电视观众感到震惊和愤慨,除电视新闻报道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浓烟四起的真实场景外,它还以精确的瞬间再现(肇事飞机穿过纽约世贸大厦、附近一座47层的大楼轰然倒塌)等镜头,无不使得全球电视观众对恐怖分子蓄意谋划的国际恐怖事件的无比憎恨与谴责。而这种现场真实画面和同期声反复回放,恰恰是最能打动和感染电视观众的。换言之,对电视新闻所传递信息的审美知觉,不能仅停留在对它的实用目的的认识和判断上,更在于摆脱实用经验,达到对它们在精神和情感形式的把握上。
  所以,电视新闻不止于展示客观事实,主要还是通过感性形式、通过情感判断去表现新闻事件的善恶。即情感思维作为一种直接反映表象的价值定向,就成了电视新闻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形式。
  三、创造思维是动因――美
  所谓创造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凭借情感力量,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有意识地将视像(或记忆表象)重新加以提炼、加工的过程。它是从一般思维中升华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形式。
  电视新闻同样要求作者不断地进行创新,不仅要及时捕捉新闻信息、新情况,而且能够提出新见解,反映新问题。这就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大体上包括思维的发散性、表现手法的灵活性和构思的求异性三个方面。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 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尽量突破原有知识面的局限性,从已知事件的某一个点向四面八方扩散,进而找出更新、更多、更可能解决的方案。因为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地与周围事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电视新闻在进行事实报道时,就需要记者打开思路,借助发散性思维的想象功能,从多向、多侧面去挖掘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考察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电视新闻既可以避免报道形式的单一性和僵化模式,又能增加报道事实的分量。
  表现手法的灵活性,是指电视新闻在进行报道时,并不总是拘泥于一贯地、常规的表现模式,有时会打破一般的逻辑思维定势和实践经验,往往以出人意料甚至不合常理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给人以先声夺人的新颖之感。
  构思的求异性。应该说,这是任何一个敏感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它往往能够同中求异,从看似平凡的新闻事件背后获得更深层的东西。□ (编辑/刘佳)

标签:浅谈 思维 艺术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