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社会行为的评课稿

时间:2017-03-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社会行为的评课稿

第 三 节 : 社 会 行 为 说 课 稿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说课稿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社会行为》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内 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解了动物的种类、生活、运动以及动物的个体行为 的基础上,针对动物的群体行为而单独设置的一节内容,它主要是研究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信息交流的方式及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 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分析和实 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 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 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 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如大象、蜜蜂等,学生对本节内容会 很感兴趣。但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 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虽然在初一就已接触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但几乎都是半选择 的给学生答案了,而真正独立的提出探究的问题、进行方案的设计并贯 彻实施,对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注意问题的创设,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说课稿从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三、目标确立: 目标确立: 确立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 流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

2.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各种材料,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3.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社会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 的精神。

四、重难点确定 重难点确定 结合学情特点及目标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意义,动物的信息交流。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资料分析和谈话式教学,启迪 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说课稿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动物的社会行 为的特征,能够认同动物的社会行为与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生活的重要 意义。

2、本节“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运用大量 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 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六、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 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自主学习的乐 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资料分析—分组讨论—表述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八、教学过程教学 教师活动 程序 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斑马、大象、 导 入 狒狒等)具有社会行为。

引出结论: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 列的社会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 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 题。

让学生学会提出 问题, 观察图片,说出图 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 活的。

出示图片, 创设 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 思维。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说课稿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 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 特点。

问题: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 能分别是什么? 社会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 行为 什么? 的特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 征 就可以? 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 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 为的特征。

学生运用已经掌握 的知识解决问题, 对 社会行为的特征加 深了理解, 同时又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 础上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 说明理由,最后归纳 为: 1. 群体中不同个体 群体 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 中的 合作的? 信息 2. 群体中的社会行 交流 为的意义是什么? 3. 动物群体中存在 信息交流吗? 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 力, 从而培养思维能 力。

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 进行推测能够使 题的能力。

学生看录像回答 问题, 在此基础上热烈 带着问题观察,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心理, 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积极的参与到 分析和讨论中, 在表 达交流过程中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说课稿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 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 味进行信息交流。

学生根据生活 经验可以举出很多的 例子。如:1、用闻花 香的气味辨别花的种 类。2、学生做各种表 情和动作让同学去猜 一猜所表达的意思。

通过学生亲身体 验明确人类除了可 用语言进行交流外, 还可以通过动作、 表 情、 气味进行信息交 流, 为学习动物群体 中的信息交流打基 础。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 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问 题: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 声相同吗? 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 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学生看录像 后, 说出动物群体间的 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 作、声音,这种交流使 群体间保持联系, 共同 取食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 探究, 使学生明白动 物群体中信息交流 的重要性, 认识群体 生活对个体及种族 的延续有重要的意 义。

今日推荐

81份文档

1028988份文档

66份文档

社会行为的评课稿

第三节社会行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内容。教材安排 这一章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第一节讲的是动物的运动,它是学习第二、 三节动物行为的基础。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动物行为的一种。

《社会行为》这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 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 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4.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5.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2.认同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 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 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 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 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 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师生双向交流、观 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 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教学程序 以生物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及提 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收集阅读有关动物行为的文章和资料,并观察蚂蚁、狗、 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

(二)课堂活动 导入阶段针对学生课前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提出以下问题: (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新知识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先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蜜蜂,白蚁群体成员分别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 然后,多媒体演示白蚁等生物的群体生活,并观察图片狒狒的群体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 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 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 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方向为: 1、群体中等级次序是如何形成的? 2、这些生物为什么要结群生生活? 3、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接下来让学生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这样的例子。如:1、用闻花香的气味辨别花的种类。2、学生做各种表 情和动作让同学去猜一猜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人类除了可用语言进行交流外,还可 以通过动作、表情、气味进行信息交流,为学习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打基础。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先提出问题:蜜蜂,蚂蚁,鸟类,灵长类动物是如何传递信 息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录像学生看录像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 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 续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蚂蚁的通迅 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 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教师引导方向: 1、蚂蚁没有发出声

社会行为的评课稿

音,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2、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呢? 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这样设计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 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小组成员确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材料;进行分工,确定记录的方法,实施方案。

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学生体会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意义,同时体会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实验要 比个人单独完成要好。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 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同学评价其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让学生评价 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在看到其它组的同学不足时,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热 烈的讨论。

“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文化比较强调求同和服从权威,不太注重尊重孩子本身的思考和自决的权 利。”而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改变这种现状,重在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适 当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去想象、去自由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情绪、情感, 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 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生命的脆弱,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油然而 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总结与反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 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 的记忆状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 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 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生物学知识掌握较好,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如探究气味 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时,用纸片搭一条通道,在移动纸片的过程中,蚂蚁很容易受到惊扰,影响蚂 蚁的行为,不容易观察,因此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设计出比教材的实验更简便易行、效果更明显 的实验方案。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 一、动物的社会行特征 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等 三、探究蚂蚁的通迅 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A、海葵和寄居蟹一起生活B、生活在草原上的草和昆虫、青蛙、蛇等 C、一只蚜虫被天敌咬伤后,能放出激素,使其它个体逃避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信息传递行为的是(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B、工蜂跳8字型舞蹈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没有通讯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的个体间无法取得联系B、觅食和御敌比较困难 C、不同性别个体交配繁殖受到影响 D、立即死亡 4、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通过动物“通讯”发挥作用的是(A 蜜蜂通过飞行动作告知蜜源方位5、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苍蝇、蚊子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大雁的这种行为是不 是社会行为?为什么? 答: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 2.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的,狼却是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不同? 答:老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作战获得食物。它的感觉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 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单独作战胜算小些,可一旦胜利就可以独享食物。狼的耐力 好但单独获得食物的能力低于老虎。因此集体捕食是狼的优势,这样比孤军作战获得食物的胜算更大 一些,但食物要一起享用。

社会行为的评课稿

(一)教材简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内容。教材安排这一章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第一节讲的是动物的运动,它是学习第二、三节动物行为的基础。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动物行为的一种。

《社会行为》这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 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4.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5.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2.认同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师生双向交流、观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教学程序

以生物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及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收集阅读有关动物行为的文章和资料,并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课堂活动

1、 导入阶段

针对学生课前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提出以下问题:

(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2、 新知识学习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先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蜜蜂,白蚁群体成员分别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

然后,多媒体演示白蚁等生物的群体生活,并观察图片狒狒的群体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方向为:

1、群体中等级次序是如何形成的?

2、这些生物为什么要结群生生活?

3、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接下来让学生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这样的例子。如:1、用闻花香的气味辨别花的种类。2、学生做各种表情和动作让同学去猜一猜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人类除了可用语言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气味进行信息交流,为学习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打基础。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先提出问题:蜜蜂,蚂蚁,鸟类,灵长类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录像学生看录像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蚂蚁的通迅

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教师引导方向:

1、蚂蚁没有发出声音,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2、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呢?

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这样设计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小组成员确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材料;进行分工,确定记录的方法,实施方案。

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学生体会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意义,同时体会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实验要比个人单独完成要好。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同学评价其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让学生评价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在看到其它组的同学不足时,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文化比较强调求同和服从权威,不太注重尊重孩子本身的思考和自决的权利。

而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改变这种现状,重在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适当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去想象、去自由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情绪、情感,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

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

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生命的脆弱,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油然而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总结与反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生物学知识掌握较好,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如探究气味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时,用纸片搭一条通道,在移动纸片的过程中,蚂蚁很容易受到惊扰,影响蚂蚁的行为,不容易观察,因此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设计出比教材的实验更简便易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方案。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

一、动物的社会行特征

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等

三、探究蚂蚁的通迅

相关推荐

 

 

标签: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 社会行为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