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水泥比表面积波动太大的原因分析【出磨水泥质量波动较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通过生产实践,对我公司水泥质量产生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提高水泥强度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水泥;波动;分析;改进
  
   决定水泥重要性能的强度指标,受养护时间决定,不能迅速得知。其检测的滞后性导致不能依靠对各原料的认识及检验来迅速制定生产配比。而如果再等待水泥早期强度检测出之后进行验证调整,则至少造成了生产时间和检测时间的两天波动,在这一时间段内熟料质量又会发生改变,因此容易导致出磨水泥强度波动,尤其在水泥旺季时期难以保证出厂水泥的稳定性。我厂是2500t/d熟料生产线和一条Ф4.2×13m的开路水泥粉磨生产系统。下面简述我公司水泥质量控制的经验及思路,与同行进行交流,望评点指正。
   1 易引起质量波动的因素分析
   1.1 值班控制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水泥SO3频繁处于下限或是上限控制值,且波动较大。
   1.2 以出磨水泥三率值的控制指标作为配比调整依据,受原料中石灰石及废渣的影响,出磨水泥三率值与强度相关性较差,致使在熟料掺入比调整较为频繁的情况下,加剧了水泥质量的波动性。
   1.3 本公司的1天强度与28天强度相关性较差,造成1天强度控制值较高或较低,波动范围较大。
   1.4 只是用80μm筛进行筛余细度控制,由于原材料种类较多(除熟料及石膏外,另有石灰石、矿粉、粉煤灰、煤矸石、其它废渣等),且成分及易磨性波动较大造成出磨水泥颗粒级配波动范围较大。
   1.5 水泥生产配比控制不到位(熟料秤存在波动较大或突然不下料而中控并无显示,煤矸石、矿粉秤计量不准确)。
   1.6 入窑生料及燃料均化效果太差,熟料质量波动较大,加之水泥生产过程控制对熟料质量的监控不到位。
   1.7 出窑熟料未能按照其矿物组成进行更改换库,单纯依据f-cao进行更换库号也未能有效实施。
   2 改进措施
   2.1 在荧光仪上标定熟料成分测定工作曲线,快速了解出窑熟料质量状况及入窑熟料质量状况(根据出窑熟料质量波动情况对库存熟料质量状况进行预测,并与熟料配料秤熟料抽测质量对应,以有的放失对熟料进行调整)。
   2.2 明确制定水泥早期强度控制目标值(根据原料及时调整),由过程质量控制人员(工艺员)与数据检测人员(物检组)进行有效配合,及时反馈,提高班组质控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全员工作积极性,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2.3 建立熟料质量状况、过程配比状况及出窑、出厂水泥质量状况的闭环衔接的台账记录,为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
   2.4 保障基本的计量设备准确性,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对计量称的校正工作,由质量控制人员和机电校正人员共同参与,了解计量称波动状况。
   2.5 过程控制指标的精细化控制,对出磨水泥的三率值限定于对过程计量称的突发状态进行监视,在三率值波动超过1.5%时必须查找原因,对出磨水泥的SO3的控制力求保证其在目标值±0.1范围内波动,避免连续下限或连续上限控制,力争保证合格率在95.0%以上;对出磨水泥细度控制采用比表面积和45μm筛余细度同时控制的方法,根据原材料状况,对比表面积和细度进行有效调整,稳定水泥颗粒级配,对于出磨水泥烧失量每两小时测定一次,与过程生产配比相结合。
   2.6 针对我公司水泥生产原料种类较多的现状,定期对各原料的CaO、f-cao及SO3进行检测,登记结果并将有代表性的各原材料进行留样(留于磨口玻璃瓶中),供过程控制原因分析。
   3 实施效果
   从2011年6月份改变水泥质量控制方式以来,我公司水泥质量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出磨水泥28天强度指标标准偏差连续稳定在1.2,较之以前的2.0有了很大的改善。
   今后我们将不断吸取先进企业的控制经验,不断优化,努力使出磨、出厂水泥28天强度标准偏差稳定在1.0以内,增加公司效益,降低资源消耗,为提高水泥质量创出一条新路。

标签:波动 水泥 较大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