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评课稿

时间:2017-03-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终稿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庆 华 中 学

学校名称:庆华中学

设计者:马双和

mashuang620@sohu.com

二○一一年十一月

Ⅰ、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它与其他众多的几何图形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平行四边形作为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定义是研究线段和角相等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为探究其它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和平移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由于这个特殊性导致它具有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这些特殊的性质有助于我们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利用这些特殊的性质的前题是判定这个四边形是个特殊的四边形,因此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三个切入点是:定义、性质、判定。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中呈现的数学美。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课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臵问题、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合理推测、课后小结直至布臵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4、 教材内容的组织

任何数学知识的发现都会经历:“猜想—验证—推广—说理(证明)—应用”这一过程,它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思路。充分地体现了课标的过程教学,也完美地展示了数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Ⅱ、说教法

1、 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去发现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归纳总结。

2、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为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其本质属性理解并不深刻,在七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证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一般办法,即证全等三角形。初步具有了用几何语言对命题进行推理证明的能力,这为推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初二学生正处在试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阶段,对于严密的推理论证,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而利用动手操作来实现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直观性,对学生来说较为适宜。

3、获得经验基础:在本册第三章《图形的评议与旋转》中,学生已经通过翻转、旋转等操作直观感受到图形的变化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活动经验和体验,这便于学生在本节课直观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有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情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4、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

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5、具体的教学方法:观察自主探索

6、教具:在本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去,课堂容量增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助于学生总结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给学生一个良好优美的教学环境。

Ⅲ、说学法

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观察猜想。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合作交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

3、抽象概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4、总结归纳。通过例题探索、练习反馈、收获园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Ⅳ、说教学程序

篇二:平行四边形评课稿

txt">《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张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

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

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数、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

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

的教学过程中。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地确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出示课前小研究——学生操作,小组交流——展示

点评,师生互动——总结计算公式——巩固练习”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

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和学

生实际,教师根据课标理念,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教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

性强,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引导学生探究,

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

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教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导入设计得很好,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如:新课开始时的把不规则图形的剪拼成学过

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课中探究埋下了伏笔;课中的如何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平移的方

法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

通过操作,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如主题图中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用数

方格法、割补法等方法。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长方

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

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练习设计注重

层次性,抓住难点突破。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练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

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让学生计算一些没有直接告诉底

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强化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组是基本练

习,意在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组挑战练习,几个计算底或高的填表练习,使公式运用达到灵

活的程度。第三组主要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找出对应的底和高,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

碰撞和辨析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第四组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推理,得到在

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形状不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四、本节课的不足

之处

教学是一门不完美

的艺术,对本节课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在完成前置性作

业的第二题时,留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有些少,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建

议完成这道题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从而兼顾到中等生和

学困生。

2、本节课的课容量

稍微有些大,建议把练习的第6、7题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篇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高塘学校 陈琼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评课稿

11月7、8日我们

参加了在实验小学举行的学科培训活动,一天的活动紧凑、充实。既有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

又有专家的点评和观点报告。

在后面动手推导中,

胡老师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细微处逐个击破难点,让学生清楚明了整个过程。例如在剪平

行四边形的时候,一学生上台展示,说折一折,再剪下来。这个学生刚好是折在高的位置,

这时胡老师不是生硬地引导要沿着高的位置,而是自己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让学生在认知

冲突中明白,折不能随便折,而应该沿着高折。

通过动手操作将平

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后,胡老师又抛出问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脱

口而出,剪一剪,胡老师不急不躁,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假设是花坛,自然不可以

剪,怎么求面积,从而让学生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整节课,胡老师充

分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大胆设想,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心灵的共鸣和思

维的共振,从而激发出了无

限热情和能量。学生们轻松的理解了转化过程,这过程不仅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锻

炼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

接下来的练习题也

是精彩,运用公式反复练习,层层深入,照顾到了各层次的学生,教学的效果非常的好。总

的来说胡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处理了教材,灵活地驾

驭了教材,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这一天的培训

真是让我受益很多,使我再一次意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今后,我要

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将不断探索,用心体会。

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课稿

江西

省于都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华攸盛

思想引领 精雕细

琢 方成名器

-------《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教学浅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一课,国内很多名师上过,本校也很多老师上过。现在选这一课题,上得不好,容易雷

同,上得好,就是雷人。怎样定位教学目标,怎样突出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让扎实、丰

实、充实、平实、真实这五个金灿灿的果实挂上教学枝头,朱老师的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诸

多的启示。

抓住数学灵魂,转

化思想贯穿始终

但不是核心,转化

思想才是它的本质所在。如何能传授给学生?它应是在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感

悟,以运用。朱老师分别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渗透转化思想:

1

2 ,怎样转化,剪

剪拼拼,运用应用。

3、

三个环节,但学生

的每个活动都浸润着转化思想的光辉,真如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学要教学时才能层层递进,流畅自然。记得有人评王崧舟

老师的课如曲院风荷,迂回深致,意思是严谨细腻,摇曳多姿。朱老师这一课也已略见这种

风貌。

1,、情境导入,激

发需求。新课标指出: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从比较两个

花坛的面积的抽象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数学,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数方格,初步感

知。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数方格,学生

体会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之间有密切联系,也意识到数方格这一方法在现实生活

中并不实用。

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华攸盛

3、剪拼操作,直观

演示。学生学会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新的

问题又产生了: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开,例如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从而产生了

必须有平行四边形自己的面积公式的欲望。

4、公式推导,抽象

概括。学生通过探究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公式应用,回归

生活。学生运用公式顺利解决了课堂伊始的问题,真是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拉动着学生的思维

不断前行。

分散教学难点,细

节处理独具匠心

位,根据教材,长

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朱老师则定位为: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探究,渗透等积变形

的数学思想,我个人认为,循序渐进的原则。

2学生由于要画出

高,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还较弱,学生很难凭空。它有利于学生操作,节

3使面积公式成了

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朱老师为此设计了三个层次:你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让学生

建立推导的前提:才有了学生踏着铺就的三个台阶,轻松摘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个果实。

晶莹白玉的几个斑

当我们戴上思维的

放大镜,回眸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依稀可以回想起教学乐章中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发现

这晶莹白玉中的几个细微的斑点:

师生间有效的互动

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师生互动不仅体现在师生间的对话,还体现在活动

中的师生定位,体现在教师针对学生当前认知状态设计问题正确引导,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

准确把握。如:

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华攸盛

1、剪拼操作环节学

生汇报时,由于学生重复操作耗时较多。如果改为学生演示,教师剪贴,应该可以提高课堂

效率,使课堂更加充实。

2、数方格方法探究

不需要得出长乘宽等于面积,因为这一环节只是初步感知,教不能越位。

3、公式的推导面积

不变的前提已在操作环节突破,但由于教师没有及时板书,导致推导过程重复次数过多。另

外推导可以辅以课件演示,因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4学活动是师生共

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为践行这一理念,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些耐心

倾听,把学生产生的问题抛回给学生自己解决,从而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维碰撞的火花,

多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精彩。

一节课,“横看成岭

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山中。

篇四:《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评课稿

《平

行四边形的性质》评课稿 (1)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听了李娜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实在是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下面我

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听课体会以期共同提高。

一亮点分析 1、

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 从教师问题的提出→比较三个图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

发言归纳得出结论将枯燥的文字概念教学赋予实际的图形背景使教学内容更生动 在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要证明边角相等就要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2、遵循学

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加工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活动

完全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表述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概括表达能力 。 3、 突出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以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边的长短,验证,归纳,指导学生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性质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勇于发现.4、 例题教学突出重点回归到创设情景时留下的问题。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四道的变式练习由浅入深分层训练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5、对课堂知识的系统小结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记忆又有对思想方法的凝炼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我的建议 1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用时过多效果不明显导致最后设计的四道练习未完成。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需要回顾三角形知识有些学生已经遗忘全等知识建议此环节用小组合作探究弥补学生独立思考的不足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余小组补充完成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探究效果更明显。 2、设计用三角板组合成平行四边形此环节很好但只是走了过场实效不大。建议将此环节放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后进行真正让学生动手组合。由于所用的三角板是全等的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学生经过动手后会发现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其次通过组合学生会发现两个三角形重合的边也就是公共边利于后面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辅助线的添加。

《平行四边形性质

(一)》评课稿(2)

有幸听了姚老师执教的北师大《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现就本人的几点想法谈一谈。

一、教学目标设置恰当、得体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后教学的。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根据课标理念,确立了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姚老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系列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姚老师在本课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机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姚老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一个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形象,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从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上已深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顺利突破教材的难点。、姚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发挥其有效的价值。

三、 教学程序清,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

姚老师这堂课创设

篇三: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说课稿

txt">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七星一中的数学教师于淑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务《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其性质也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得到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生心理特征,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数学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是学生的知识特征,八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在归纳概念和性质时不够严密,而且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步步引导,处处设疑,通过学生主动交流,相互补充归纳,形成概念和定理。

3、教学重难点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为接下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矩形、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均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寻求解题思路。

为了很好突破重、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变换,并进行推理论证。使学生由直观的视觉

认识提升为感性认识,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在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对角线等方面的性质,并会运用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2、教学思考

经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归纳过程,体会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论证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并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3.问题解决

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促进学生勇于探索,积极交流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

4.情感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了积极思考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设疑诱导法

著名数学家哈墨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平行四边形,对其有所认识;学生通过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平面几何知识,可见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技能,所以对本节课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和设疑诱导法。以提出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借助学生自备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和电脑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校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几个个环节:

1.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通过自制模型,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记法、读法及其相关概念(对边、对角、对角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形象记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机械记忆概念。(备用补充:包括两重作用:一是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二是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

活动二 探索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的性质

1、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小组讨论交流:在平行四边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哪些相等的角?你们是如何得到的?学生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中的相关概念,通过实验操作、猜测,尽可能多地寻找、发现平行四边形中除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的其它特性。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思考,勇于尝试。如可以用刻度尺、量角器分别测出各边的长、各角的度数,再看看相对的边和角是否相等;可以用折叠的办法;可以通过平移两条对边,看它们是否重合,可以剪下对角,看是否重合等等。不论是直观测量还是其它的什么办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有学生提出用平移与旋转的变化方式得到结果,教师应给予赞赏。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适当予以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结果的展示,从多个方面完善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演示结论)

(预设:将两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重合在一起。如图所示,把上面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绕中心(即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使它与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具体做一做。)推理说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老师引导:要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我们最容易想到什么?(生答:全等三角形)怎样得到三角形?(生答: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就得到了两个三角形)】

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其中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对其中一个三角形通过适当的变化(如平移、轴对称、旋转)能否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具体做一做。

说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可得:

AD=BC,AB=CD,∠A=∠C.

∵∠1=∠2,∠3=∠4

∴∠1+∠3=∠2+∠4(等式的性质)

即:∠ADC=∠ABC.

所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使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自觉说理意识得到提高.学生在互相讨论、反驳、纠正中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性质,形成对所得结论的理性认识。

利用2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去说明性质。开阔学生思维,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电脑演示说明过程)

设计意图:会从学生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容易想到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问题,从而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充分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繁化简的数学思想.

3.应用巩固、深化提高

例1 如图 ,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AB=8m∴CD=8m

又∵AB+BC+CD+AD=36 ∴ AD=BC=10m

设计意图: 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运用,规范解题过程。并对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4.自我检测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概念与性质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5、总结收获 畅谈体会

今天这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

今天这节课留给我的疑惑还有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相互补充。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6、布置作业、形成技能

必做题: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证明过程,平行四边形还有那些特点?

选做题: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能拼成几个四边形?

五、教学评价设计

1、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符号语言:∵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AD∥BC ?AB?CD;AD?BC??A??C;?B??D

D∴OA=OC, OB=OD

标签:平行 评课 性质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认识平行四边形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