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如何评论新闻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新闻评论怎么写

如何写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指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应遵循如下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纵观上述特点,新闻评论其实是一篇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的议论文,应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说服力,语言的运用及论据的引用对新闻评论的独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基础往往能够面向广大群众,令广大群众喜爱。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反映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地表达观点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也应该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新闻报道。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

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

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

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

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新闻报道的标题,同样都很重要,但要注意两者标题的区别。新闻标题侧重于对内容的提要,而评论标题侧重于对主题的概括。新闻报道事实,标题要简要地突出内容,而评论是发表意见,阐明道理,标题要概括地表明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 评论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论的论题范围和中心论点的

如何评论新闻

概括。有人说,有了一个好的标题,评论也就写好了一半,这话虽有点夸张,但说明了评论标题的重要性。

评论标题的职能,或体现中心论点,或规定论题的范围,或表明作者的倾向、意见和态度,或旨在引人阅读,发人深思。

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新闻评论的结构

新闻评论的结构是指通过谋篇布局揭示主题、展开论证的内容组合,主要包括评论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等。

首先,评论的结构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或矛盾内部的本质联系,对内容的组织安排要具有内在逻辑性。这是结构安排的根本性原则和要求。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以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为基础,文章的结构形式必须反映客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规律性。评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所以必须根据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确定结构的方式。一篇评论如何开头,先出什么观点,后出什么观点,先用什么材料,后用什么材料,中间如何过渡承接,段落层次如何安排,最后如何收尾,各个部分之间都要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新闻评论要以理服

人,要加强评论的逻辑力量,当然要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提出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还必须通过恰当地说理论述的方法和合乎逻辑的结构方式,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传达给广大受众。

其次,评论结构的安排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评论文章的论点是全文的中心。有时候一篇文章只有一个论点,那么材料运用和结构安排都全力地为中心论点服务。有些议论文章有好几个分论点,但这些分论点都应该是服从于一个中心论点的。文章的结构安排都必须突出和集中地为论述中心论点服务。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枝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负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梦丝之乱。”尽管材料丰富,内容繁多,分论点不少,线索有几多,但“整枝者依源,理枝者循干”,务必抓住中心思想并且紧密围绕中心线索确定文章内容的主次评略、先后次序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做到纲举目张,条理井然。从新闻评论的特点考虑,为了更好地表达和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结构安排时除了要反映出所要论述的问题内在的逻辑联系外,还要从读者的情况出发,适应读者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因此,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根据不同的读者(听众、观众)群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安排评论结构也是要注意的。

其三,结构还应做到:完整、严谨、匀称、有独特风格。

古人说:“文无定法”。文章的结构布局,当然也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是就一般新闻评论的布局来说,也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在结构形式上的完整、严谨、匀称,应该是一篇文章起码的要求。

所谓完整,是指文章的中心线索要连贯,有过渡有照应,有头有尾,不要顾此失彼、残缺不全,指的是文章结构的整体性。它不但要求文章不能有主干不全、结构残缺的毛病,使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更要求文章首尾圆合,有一股文气贯注于全体,使文章脉络相承,神意相通。

所谓严谨,是指结构的精细严密,无懈可击。文章的层次、段落的划分和安排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各个部分之间、各个环节联系紧凑,顺理成章,自然和谐,既不颠三倒四、前后脱节,也没有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匀称,则是指层次、段落的大小不能过分悬殊,主次详略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搭配比较得体。

篇二:怎样鉴赏和评析新闻评论作品

怎样鉴赏和评析新闻评论作品

一、分析新闻评论作品从何入手

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权衡分析:选题立论、说理论述、辞章文采。

——选题立论是否符合客观形势、社会实际和重心工作的需要,是否有的放矢,是否抓住了关键性矛盾或切中了时弊;

——对解决有关社会矛盾或人们的思想疑虑,是否有独到新颖的见解、角度和论据; ——文章的标题是否精当、引人;

——在说理论述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经验,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是否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使人入耳入脑;

——结构、语言和辞章文采方面有没有明显的特点或创新,文字是否新颖、生动和通畅;

二、评析作品的基本方式

1、重点评析

就一篇作品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全面权衡,特别是在选题立论、说理论述、辞章文采3方面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出主要特点进行评述和分析。评析的做法和范围,可以从几个方面,或者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兼顾其他方面,或概括出一个心的特点从几个方面串起来进行评析。

ex:

女排精神,近几年来在我国广为宣传。……可喜的时《羊城晚报》于次日的一版即时发表了……他的特色表现在:(首先是对整个事件的概述)

一是新闻性、时效性强,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即时的配合舆论才有时效,才谈得上引导舆论。(选题立论符合客观形势、社会实际和重心工作的需要)

二是于浅显中见深刻。女排精神的文章屡见不鲜,但怎样写出新意,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作者以这一事件为由头,由事入理,就实论虚,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跳出了一般的论胜论败就事论事的圈子,而是生发开去,有针对性的……这种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论述方法,有助于评论在浅显的事理中闪现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论色彩。(有独到新颖的见解、角度和论据)

三是以跟读者平等交谈的方式展开说理发挥。……采用交谈式说理的好处,一方面能以平等姿态出现,造成一种良好的说理气氛;另一方面也便于引导读者自己思考,与作者一道共同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在说理论述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经验) 短评也有不足之处:……有几处用词,例如…………,显得不够通俗。另外……

2、比较评析。

将同一论题的两篇作品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分析。通过两文比较,相互衬托,优劣自现。或者探讨和说明不同文体的特点要要求。

ex:

首先,从标题来看,《劝君管好自家口》,可以说幽默形象,彬彬有礼。比之上篇《随地吐痰可耻》带有火气的标题,显得亲切机智。论述的语气和态度,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而是以平等交谈的严重性。并不讲述空泛的众所周知的道理,而是摆事实、摆情况、摆数据,用事实说话……接着以点带面,说出问题的重要性……起到了寓虚于实、形象示理的目的。 随后,文章一针见血的刺中要害:道理水稻明白,病根子阿于一些人就是恶习难改。那么,怎样才能改变随地吐痰不文明的恶习呢?于是水到渠成地提出治疗恶习的“药方”……这些分析和建议,设身处地,合乎事理,三言两语道出了广大读者的心声。

通过两文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益启事和方法:

一是……

二是增强新闻性。要善于运用新闻性的事实作为由头进行立论……

三是文风和语气要通俗、幽默、亲切一些,力求口语化。

四是在写作态度上,切忌自恃高明,盛气凌人,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和读者打成一片,循循善诱……

3、专题评析

就某一个人的作品或者某一类的作品同一内容的相关评论作品,综合几篇侧重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性评析。

经常使用的评戏语句范例:

A/立论论述方面:

持论新颖锋利……剖析精当周密……辩证统一、一分为二

B/论述特色方面:

比喻论证,巧妙使用了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段……深刻开掘,反话正说……从个别的现象一针见血地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就实论虚,由点及面……归谬法的妙用……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持论新颖、发人深思……针砭时弊,对症下药……充分体现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辞章文采方面:

感情真切,文采夺目……锤炼警句,言为心声……犀利泼辣又合乎情理……寓讽刺于幽默形象之中……文笔简练……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平易近人,文笔明显畅快……行文明快犀利,憎爱分明,毫不吞吞吐吐……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有分寸感,语言形象……

D/标题方面:

新颖醒目、精当巧妙、深刻引人……

篇三:如何写好时事评论 (3000字)

如何写好时事评论

一“时评的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界的一个耀眼的特征,甚而至于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事件。 自上个世纪初年的1904年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时评这一新闻评论新品种,伴随着时代的大变革应运而生,为社会的大改造而呼号呐喊,其自身的发生发展也与时沉浮,随世兴衰,时隐时现。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评遇到了互联网这个搭载了高科技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式的高速发展,以及更加开放、更加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的出现,使得时评再一次地兴盛起来,而且不再限于报刊等纸质平面媒体,亦为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体所青睐,“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蔚然成风。”{1}

一时间呈现出包括时评在内的以新闻评论为主要特征的“观点市场”的兴旺发达,展现出舆论多元、观点杂陈、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2000年4月17日,北京青年报自复刊以来破天荒地开设了言论专栏“今日社评”。2001年的5月份,新华社改变了多年只提供纯客观新闻的“传统”,推出了“新华时评”发稿栏目,开始向媒体和社会提供直抒胸臆的“国家通讯社观

点”。2003年11月11日,甫一创刊的新京报,即模仿海外一些报刊常用的社论版和社论对页版的样式,开设了包括时评在内的言论版。2005年4月人民日报在已有“今日谈”“人民论坛”及其他各专业版的专栏评论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与人民网联动的“人民时评”专栏。2007年3月5日,曾经不为很多人所知的嘉兴日报,以向全国招聘人才组建新闻评论部为契机,推出了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宗旨的“嘉兴时评”及评论专版,并以此开创嘉兴评论的历史新纪元,进而把2007年定为嘉兴日报的“评论元年”。此后,上述各报先后编辑或出版了各自的评论专辑。像北京青年报的《今日社评》,新华社的《新华时评作品选》,新京报的《新评论》系列丛书,嘉兴日报的《评论元年——2007年嘉兴日报新闻评论选集》等。从中可以看出,“时评的复兴”对中国新闻评论的大传播、大发展,尤其是对社会大变革的推动是功不可没的。

在人们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时评的再次复兴,并陶醉其中、享受其成果之时,研究者则需要暂时放慢脚步,回顾时评一路走来的脚印,反观时评发展的轨迹,梳理时评跌宕起伏的脉络,将时评的辉煌实践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一些必要的抽象思考,作出些理论的研究与总结。

首先需要给时评做出概念性的定义。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给“新华时评”做的定位可资参考:“顾名思义定位在‘时’

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作文章”。按照这个定位,我们理解“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时势评论”“时世评论”“时政评论”“时局评论”“时弊评论”,如果简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时事评论”。

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2005年颁布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中对报纸的定义:“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这里要注意的是:政府的专门的权威的主管部门对报纸所下的定义表述是:作为报纸,就必然或必须要有“新闻”和“时事评论”这两项主要的标志性内容和部分。这就难怪直到如今,也仍然常常有人有意无意地 将时评与新闻评论整体混为一谈。然而,时评毕竟作为新闻评论的一个品种存在着,则一定有它自己独特之处。回溯时评发生发展历史,结合其今天发展的形态,是否可以作出如下的归结:是新闻媒介常用的一种时事评论文体,是紧密结合时事、时局、时政、时弊即时发表的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的政论性文字。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写时评没有激情,温吞水是不行的。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而不能是温良恭俭

让,或是吞吞吐吐、半推半就的,更不能是像挤牙膏、挤胶水一样地硬从软管里挤出来的。那样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大凡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作时评一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东西。好像鲁迅在他的第三本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小引》中说的:“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是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2}是“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的。{3}

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时评说到底还是讲道理的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否则,仅仅会抒情而不会讲道理,难免要沦为滥情,或竟变成骂街似的谩骂文章。在这里,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上的一条准则的话,那么,时评的写作也可以说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这里说的“道理”自然应该包含法律、法规、政策、纪律、道德等等为社会所普遍公认的律则和价值标准,这应该成为时评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时评的写作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用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给人民时评提出的要求

就是“言之成理,述之有情”。总之一句话,时评就应该是情与理相互交融的结晶体。

在上述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之下,时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应该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是时效性。时效是对整个新闻传播来说的。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毋宁说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例如嘉兴日报对其开创的“嘉兴时评”的要求是在新闻一线“第一时间发表评论”。{4}新华社的许多“新华时评”也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第二条是针对性。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都是说的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第三条是战斗性。这是时评从一产生就与生俱来的传统,它来自于报纸设立的监督政府的功能,来自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论战的特色,甚至来自于时评初创时曾经有过的别名

“短批评”(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的《苏报》)和“批评”(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的《神州日报》)等。就是说时评因为本质上含有的批评甚至批判的意味和功能在里面,就总是免不了要批评、批判甚至骂人的。骂什么人?当然是一骂贪渎腐败者,二骂为富不仁者。正是时评的战斗性要求,才使得它可以体现出“尖锐泼辣”的特点。

第四条是简捷性。因为时评的特点有“简洁明快、短小精悍”,是匕首和投枪似的文体,又由于时评对时效性的苛刻要求,是短兵相接的快速肉搏,所以不能也无法走“漫长”的路线,只能要求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尽可能深刻的思想,传达成熟的意见,传播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是要见一点枕戈待旦、倚马可待的真功夫的。这里,要做到简短、简洁,才可能获得便捷的效果。而不是短而无物,短而无效。讲求的是如同郑板桥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似的简约便捷。 1907年1月18日《时报》为美国公使向清政府要求招收华工去美洲巴拿马开掘运河的事件配发的一篇时评:

巴拿马河工不可往,往者非病即死。美人招巴拿马河工尤不可往,往者非病死即受虐。

此其理由,国人知之,政府知之。然而美公使仍向政府请求不已,何也?必政府未尝拒之也。

政府固尝闻议拒矣,然而奸民辈能立合同,回国招工,何也?必政府拒之而未尝决绝也。

谓政府不知而政府岂真聋聩?谓政府不理,而政府竟无心肝?无以名之,名之曰:非真爱民。

标签:评论 新闻 中国评论新闻 台湾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