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得之于口,铭之于心]铭记于心,相忘于下一句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文言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任务。可事实是,中学文言文教学处境尴尬,一方面由于学生与文言作品的距离遥远,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对我校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阅读的难度更大。为扫除阅读上的障碍,我们往往会将一篇篇文质优美的古典作品仅作为古汉语的教材来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下,学生很难吸取古典文学的精髓。另一方面,若是不顾及学生阅读的难度,仅仅从艺术特色的角度去分析,一堂课下来学生又有味同嚼蜡苍白空洞的感觉。因而说到文言教学,往往是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趣。当然,文言教学并非洪水猛兽,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点有利于化解教学双方的尴尬处境:
  
  一、兴趣是催化剂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可以产生学习动机。兴趣的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体的需要、任务与兴趣的产生有关;活动内容的丰寓新颖,形式也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发兴趣的产生。因此,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出发,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诸如《鸿门宴》之类一部分有情节的课文完全可以加上表演这一环节,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后,进行表演。表演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相对浅显的文章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不妨采用故事竞赛的方法,看谁能生动地讲述出主人公的神态、心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也能从中深切体会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色。文言作品中流传至今的成语、俗语很多,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秋毫无犯”等大都为学生熟知,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吸引他们来挖掘,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之一。而课堂上鼓励学生放飞思绪,展开想象也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积极参与。
  
  二、诵读是奠基石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对于朗读教学法,历来评价很高。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吉林省特级教师魏治明所说:“从朗读人手进入对文章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熟读以至背诵。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体会,对一篇文章才能晓其理、感其情,品味其精当美妙之处。”张颂说:“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能增添人们前进的勇气和希望。”文言文的朗读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活动。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经典语言,感受文言文的文学、艺术魅力,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人格美和思想美,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当然,对学生诵读指导要明确、具体,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读出情感、读出意境,往往是朗读的一般流程。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对于《五人墓碑记》中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的“意气扬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李密《陈情表》流溢的“乌鸟之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等等,学生自能达到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的境地。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特色,只须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心领神会,水到渠成。
  
  三、文言规律是清道夫
  
  当然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脱离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鉴赏、分析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只能是有镜中花、水中月的感觉。字词句的落实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又很多:虚词、特殊句式、古今词义、词类活用等,易混淆、易弄错。因此教学中穿插一些基本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对句意的准确理解。但我们若将重点放在语法的分析串讲上将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更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知识点的量的积累,再从中探索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法国教育学家赫尔马顿认为教学必须使老师在传授新教材时能在学生的心灵里呼唤起一系列已有的观念。这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就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形式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把所学知识转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样才能保持理解的透彻,记忆的长久,而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进行的。
  一篇古文上完了,如何复习巩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孔子说的好“温故而知新”,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针对这一规律,每篇课文上完后,将词的多义、古今义活用进行比较、总结,尽量使学生的遗忘过程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线上。这是学生扎实地打好文言文基本功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句式,而是让学生凭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来独立阅读文言作品,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因此扩大学生的文言阅读量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鼓励学生快乐地畅游于文言名著的海洋。

标签:之于 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