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聘任书 > 正文

内蒙古电视台 内蒙古传媒业传播力建设现状分析以内蒙古电视台为例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刘建明教授在《当代新闻学原理》和《新闻学概论》中都对传播力进行了论述。传播力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既有外在的硬件成分,又有内在的软件系统,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征服力。从外在层次上看,传播力包括媒体规模、人员素质,传播的信息量、速度、覆盖率及社会效果,其中传播效果是媒介传播力的主要表征。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媒介人员的素养、媒体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资本是传播力的五个决定性因素。可以看出,传播力既包含外在的硬件成分,又有内在的软件系统,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征服力。
   一.内蒙古传媒业传播力的现状
   内蒙古电视台作为自治区的主流媒体,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担负着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承载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艰巨任务。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内蒙古电视台充分发挥喉舌作用,通过频道资源整合与品牌栏目打造,不断扩大覆盖面和收视率,提升电视的传播力。
   1. 突出新闻在传播力中的核心价值地位。去年,内蒙古电视台在节目中相继推出布局“十二•五”、厅局长访谈、十二位盟市委领导话民生等给力内蒙古为主题报告,紧紧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强化了新闻宣传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新闻天天看》、《都市全接触》等民生类新闻节目,从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开始,用百姓的视角关注民生,成为全区百姓的贴心人和最喜爱的节目之一。
   2.丰富节目内容,满足受众的差异性。内蒙古电视台有6个地面频道,通过受众的细分、节目创新、品牌打造和区域性的市场定位,节目的吸引力和贴近性得到加强,频道的专业化布局日趋合理。去年,生活频道全新改版亮相,在频道包装和节目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频道包装鲜活、靓丽,节目内容的设置与频道的定位更加贴近,推出了“生活大调查”、“生活早知道”、“选择”等以都市生活为主题的栏目,经济频道在现有节目的基础上,相继推出《雷阵雨》、《点经内蒙古》、《房源1+1》等几挡新栏目,使频道的专业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频道的专业化有效拉升了收视率。
   3.电视节目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底,内蒙古电视台在全国26个省市、4个直辖市、200个地级市落地,覆盖人口5.11亿。为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夯实了基础。
   4.草原文化,成为内蒙古电视台一道靓丽的名片。近年来,汉语卫视制作播出的《蔚蓝故乡》栏目,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拥有相当的受众,产生了品牌效益。该栏目以草原文化为纽带,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受众介绍草原人民的衣食住行,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平台。
   5.蒙古语卫视积极发挥国家蒙古语电视台的作用,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外宣工作。例如索艺乐、生活之友、娜荷芽、内蒙古新闻(蒙古语)等节目深受蒙古国受众的欢迎和喜爱,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内蒙古电视台传播力存在的不足
   翻开2010年、2011年两个年度的中国传媒业发展蓝皮书,你会发现,很少看到“内蒙古电视台”字样,打开中国网络电视,当你查询各省市电视台节目编排表的时候,同样也鲜见到《内蒙古电视台》的身影。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内蒙古电视台面临着“生存线”的严峻挑战。内蒙古电视台在传播内容的制作理念、媒介人员的素养、媒体管理水平与技术手段的使用等方面与发达省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1.整体队伍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内蒙古电视台的媒体引导力不足,缺乏快速的反应意识和合作意识。各部门、频道以及栏目之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例如在《5.12》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打破原有的部门管理,实施在全台范围内的统一调度,无论是哪个部门的记者采集的新闻都可以传回演播室进行播出,这样有效地整合了全台的资源,让全台的资源形成合力,做出的报道即全面又有层次,同时还体现出新闻的及时性,真可谓是把报道做精做细做全了。
   2.节目理念落后,观念陈旧且保守,创意和创作水平不高,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名牌栏目和名牌主持人。这导致节目和频道吸引力不强,节目内容、形式和语言不活,缺乏可听性和可视性。现在,电视台的竞争已经从内容的竞争开始转向品牌的竞争,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频道、节目的一张名片,例如一说董卿,观众就能想到中央电视台的综艺类节目―《我要上春晚》;一说到孟飞,观众就能想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内蒙古电视台像这样的主持人太少。
   3.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不够健全,责任不清、责任缺失的情况多次出现。近年来,由于整个传媒业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来说,面临着来自电视台与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的竞争外,还面临着网络视频、手机媒体、微博等新媒体的对受众市场的分流,电视台正遭遇着从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从业人员的学习热情、业务精神有所减退,没有把电视台“传、帮、带”这样的好习惯传承下来。
   三.提升内蒙古电视台传播力的对策和建议
   对于传播主体,即大众传播媒介而言,影响力无疑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站在媒介内部的竞争角度上说,如今媒介间的竞争则更多的侧重于传播过程的竞争,因为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必然产生更好的影响力。而这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就是传播力。
   1.精准定位。内蒙古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定位方面不是很明晰,虽说内蒙古卫视是以草原文化为主题定位,可是真正支撑这一定位的栏目只有《蔚蓝的故乡》这一档。内蒙古电视台可以利用自身收视群体年龄偏大的受众结构,积极开发与老年人有关的电视节目,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在这方面山东卫视、江苏卫视、河北卫视、北京卫视等省台做的特别到位,山东卫视主要布局二三线城市的受众,二三线城市的受众对其收视的贡献率占到90%。
   2.凸显服务功能。这即是作为人民台理应承担的宗旨,又是区域性媒体的优势,更是面对竞争的着力点。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给人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通过活动锻炼队伍的业务能力。例如内蒙古电视台《新闻天天看》节目,每天在屏幕的下方以字幕的形式为受众滚动播发失物招领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内容,成为受众直接享受传媒服务的窗口,同时也为媒体与百姓的互动搭起了桥梁。
   3.加大对深度报道和解读的力度。深度报道的典型性、全面性、深刻性、独家性、交互性都可成为区域性电视台增强传播力的抓手。增强评论在新闻中的点睛作用,培养自己的评论高手,建立高素质的评论员队伍应当是内蒙古电视台的一个着力点。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得的信息碎片化,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受众梳理信息,把碎片化的信息通过深度报道和解读变成完整的、客观的事件。
   4.提升直播和快速反映能力。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全台资源运作新闻。改革节目制作流程,采用中央“厨房式”的节目生产成为今后电视节目制作的趋势,而且,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让这种趋势成为了可能。例如,长沙电视台采取的就是中央电视台“厨房式”的节目制作方式,编辑、记者采回稿件后经过粗编交由制作部来完成成品。而内蒙古电视台现在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制作方式,在制作节目过程,各部门、各节目单位各自为政,制作部门还是本着工具的思维意识,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流程当中来,这样既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不利于制作时间的节约。
   5.加强对受众的精细化分析和研究,满足受众的差异性需求。 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使得电视频道突然间膨胀起来,由一个或几个变成了几十个或上百个,微博、博客的出现和使用,更是让每位受众都变成信息的传播者成为现实,媒体特有的话语权受到了挑战。内蒙古电视台关于受众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主要依靠CSM 媒介研究提供的数据进行受众分析,缺乏自己的研究体系和系统,应尽快形成自己的节目――受众评价系统。例如北京卫视、上海卫视、吉林卫视等省台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受众研究方法,他们对栏目的评价不仅仅依靠收视率指标,同时还要考察该栏目的收益率,此外他们还辅以日常开展的不同层面的电视台自己做的受众调查等,为策划与研发节目时提供有效、科学、客观的依据。在对受众展开研究的同时也要研究自己,看电视台自己所处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等,以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等,做到知己知彼。
   6.努力扩大有效覆盖率的范围。截止到2010年,内蒙古电视台的覆盖人数为5.11亿。2010年全国卫视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数据分别是:2010年全国卫视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4.14亿,15家央视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6.06亿,43家省级卫视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3.39亿。根据 2010年全国卫视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的构成情况看,内蒙古电视台的有效覆盖率只有66%,因此,内蒙古电视台的有效覆盖率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7.打造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品牌,提升内蒙古传媒业传播力。内蒙古自治区的传媒业应紧紧抓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打造突出社会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责任编辑:邰山虎

标签:蒙古 内蒙古 为例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