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引导】如何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青少年是心理障碍问题高发人群,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值得关注,教育者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适时引导,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生 心理问题 预防和引导措施
  
  据美国心理卫生组织统计,现如今,20%的人存在心理障碍问题,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
  高职高专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的考学经历。在父母及老师的高度“关注”下,他们十几年寒窗苦读,而几十年不变的高考一锤定音,将他们定位在不尴不尬的位置上。这些学生,尤其是农村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不让家长失望,不再为复读花冤枉钱,不得不委屈地跨进高职高专的校门,就使这些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感,因而更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在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些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的一些表现不但让其家人担心,而且给他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或伤害,所以,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1.过度自卑、压抑,自以为是。有少数学生认为高职高专在大学行列里是门槛最低的,特别是一些生存在本科院校中的高职高专学生,自认为是校园中的二等公民,这种不良心态使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他们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生怕被别人瞧不起;他们自觉不自觉会带着挑剔的眼光看一切,任务的不如意都归咎于地位低;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看到别人家庭经济条件比他好,或个人能力比他强的,要么疏远他,要么鄙视他。
  2.自我、任性、固执己见。有些学生无论何时、面对何事,总是“我”字当头,一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不愿意换位思考,遇到问题、麻烦,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是最无辜的;放纵自己,想干啥就干啥,“天老大,我老二,谁管我,我就跟谁急”,一意孤行,谁也别想劝其回头。
  3.敏感、多疑、麻木不仁。有些学生过于敏感,情绪不稳定,遇到一点小事就会方寸大乱;常常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人家无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觉得是针对他的,对人常怀戒备之心,把善意的劝告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远离人群,脱离集体,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更不愿意参加。
  4.过分求善、求美,害怕失败。有些学生过分追求完美,过分注意细枝末节,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总是不满意,陷入自责与挫折中不能自拔;害怕失败,不敢尝试,不愿意接受新东西,更不敢挑战新事物。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生长环境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碌于田间地头,少言寡语,孩子跟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还有些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跟着老人生活,家长根本就没有条件顾及他们或根本不懂得要更多地关心成长中的孩子,就更谈不上必要的引导了。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关怀,这些孩子渐渐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事憋在心里,因而他们时常会感到孤独、寂寞,也缺少朋友,没有可信赖的人、可倾诉的对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些心理障碍。
  2.正统的完美教育与社会现实中负面现象的冲突。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家庭,总是将正面的、积极的人和事作为教育的主体,所以,孩子从小接受的都是美好的正面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眼中的美好被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东西打破,当正统化、理想化的教育与社会上负面的、消极的现象存在一定的矛盾时,他们容易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产生不解、困惑,不知所措,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3.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的生活,大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大学的管理模式,会让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有诸多的不适应,使一些适应能力不强但自尊心极强的学生感到压抑,以至于影响到他的正常学习、生活。较高的学费加大了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减少家长的支出,因而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兼职,有的甚至做多份兼职。由于长时间忙于上课和兼职,他们渐渐地脱离了集体,与同学产生了距离,当身心俱疲的他们意识到这些,但又无法改变现状时,容易焦虑、不安。另外,就业也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而高职高专的学历层次和职业定位,让一些学生认为他们虽然也被视为大学生,但是,论学历低于本科生,论动手能力又比不过技校生,这就使他们还没有步入社会,就已经有了不如人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们长期处于一种自卑、迷惘状态,认为与其让父母花冤枉钱读个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文凭,还不如退学早点儿工作,可是家长又不同意,因而,退学的念头也会让他们徘徊、挣扎,结果该学的没学好,该做的没做好,痛苦、彷徨、无奈,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总之,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这些尚未成熟的孩子的影响也很直接,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三、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引导措施
  面对以上种种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老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一旦发现有这些问题倾向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来适时地加以引导呢?
  1.用一个教育者的爱心、细心、耐心给予学生最大的关注、帮助。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老师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敏锐地洞察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尤其对那些性格较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以及那些家庭贫困、忙于兼职的学生,更要多加关注、关心,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不要草率下结论,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冷静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而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2.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防患于未然。年轻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珍惜亲情、友情,学会尊重、宽容,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不可强求事事顺利;激励学生以自己较强的能力、较高的个人素质来应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提升综合素质,并重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提高,不错过任何一次实习锻炼机会,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不断完善自我。高职高专学生尤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他们往往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有时盲目自大,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可是,有时又一味地否定自己,自信全无,把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因而,要引导这样的学生学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别人,学会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4.重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青年学生容易将世间的一切都理想化,所以,一旦遭受挫折,很容易钻牛角尖,甚至会走极端。教育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多事情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用坚强的意志克服,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更不能采取极端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大的、自己能力解决不了的困难,要学会求助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领导等,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要让学生明白,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磨炼意志,丰富人生,积累更多的解决困难的办法;要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懂得感恩――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更要懂得珍爱生命,清楚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个人,有责任回报给予生命的人和社会。
  5.教学生掌握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不良的情绪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学生掌握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常见的方法:第一,注意力转移法。当你情绪低落时,不要将自己束缚在痛苦之中不肯自拔,要以积极的方法去排解,如散散步、听听音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看看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等,让心情得到及时的调整。第二,倾诉释放法。倾诉是治疗内心痛苦的一剂良药,遇到不顺心的事、解不开的疙瘩,要学会释放,比如,可以跟家长诉说,家长是绝对愿意尽全力帮孩子排忧解难的,听听家长的见解,感受家长的爱抚、安慰,可以让你心里轻松许多;如果不想让家长为你操心,可以跟你最信任的朋友、同学、老师一吐为快。第三,有的放矢学习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学生多和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人交往,学会笑对人生挫折,向那些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的人学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会主动摆脱不良心境的困扰;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收看心理访谈类节目,让学生能正视心理问题,从中学会一些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
  6.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站。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立由心理辅导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机构,对那些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干预。
  总之,教育工作者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工作,同时,社会的支持、家庭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美丽的人生。

标签:心理问题 高职高专 引导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