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请假条 > 正文

浅谈企业行为文化的意义【浅谈文化经典教学的意义】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加大了文化经典的内容,所涉及面极为宽广,对中学生来讲,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化这些内容,吃透这些知识,显然不是易事。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否则就会失之空洞或大而无当,不知从何入手。中学语文重视传统经典,就是要通过传播文化经典,增长知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去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健全品格的社会精英。
  关键词:文化经典;教学意义;价值分析
  在新教改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传统的文化经典的内容,即以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除了必修教材中增加了份量以外,还有两册选修是专讲文化经典的,即《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前者选编了先秦诸子各家的文章共30多篇,后者更是涵盖了从先秦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经典。这两本教材就内容而言,可以说勾勒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梗概,涉及面极为宽广,对中学生来讲,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化这些内容,吃透这些知识,显然不是易事。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否则就会失之空洞或大而无当,不知从何人手。
  首先要明确,对于中学语文中的文化经典,并不是要求普通中学生有多深的研究,或者达到透彻的理解,这也是不现实的。经典中很多简约的句子,“微言大义”,连大家们参悟起来也颇费精神,甚至于争论不休,这些原本都是大学文史系专科教材,或是专家们研究的专题,古人所谓皓首穷经也无非就是这些。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这方面教学,如何把握这些博大精深的经典的度呢?教学上达到一个什么水准才算符合要求又切合实际?
  我以为,中学语文对经典的要求,重要的意义在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学生认识、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不在古汉语的语言知识。朱自清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经典的教学,其实就是认识其博大,疏清其源流,当然这种认识,只能是概略的,源流也只能是粗线条的轮廓。就算是把学生带人中国文化长廓中走马观花一趟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个引导,坦言讲,我们不是这方面专家。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能真正吃透,通晓这些经典的,恐怕也是为数寥寥吧?所以说,我们通过引导,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对其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教学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要说讲精吃透,达到一定水平和造诣,这不是中学语文能达到的高度,只能是到了大学继续完成,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由此我们清楚,经典教学的任务是传播、传承文化,通过我们引导把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普及并发扬光大,因为经典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意义。在思想上,思路上理清其要义即可,而不是让我们回到故纸堆中去“尊扎读经”。
  其二,在文化经典教学中,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濡染,提高其人格品质。仅以《论语》的教学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知道《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论语》中少有成篇的文章,作为孔子言行记录,大多是只言片语,进入到中学语文教材的章节,并无多少作为古文汉语知识的训练,也基本上没有文章章法,结构的训练;那么,作为几千年来的文化典籍,宋元以来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教材,我们教学重心放在何处?孔于作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他的品行、人格得万世景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俨然是后世读书人无法企及的高山,是一座丰碑。在《论语?微子》中看到孔子积极人世救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更看出他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这种精神直接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心忧天下,大济苍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应该继承,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礼”和“仁”既是孔于思想的核心,也是历代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知大义,讲气节的知识分子精神源泉之所在。在《沦语》中,孔子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当人们面临利和义的抉择时,这是一架道德的天秤,也是一种艰难的取舍,没有深厚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修养,是难以越过这一关的。面对不义之财,眼见天上掉下的馅饼,多少人能够经得住诱惑呢?侥幸者有之,昧心者有之,甚而至于不惜坑害他人,损害国家,挣黑心钱的也比比皆是。在当今经济建设为主导的时代,既要摒弃那种耻于言利,以清贫寒士为荣的思想观念,更要唾弃那种为富不仁,发黑心财的不义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发展。扶危济困,共同富裕,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教学,薪火相传,并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经典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人生的智慧。特别是儒家经典,浅尝总觉得是枯燥,只有道德说教,没有谋略,没有技巧,也没有做人做事的方法;殊不知这其中蕴藏的是人生的大智慧。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其中包含有戒急勿贪,也包含慎重取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见微知者,后人也有“君子见几,达人知命”的说法。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队舞乐而知人心,而知政局。
  难怪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从历史上看就有许多通悟圣人之言,而成为圣主明君,或成千城之器,或儒商巨贾。所以说经典中是有智慧,有谋略的,只不过是大道、大智慧,没有雕虫小技,不屑于鸡鸣狗盗而已。培养新时代人才,世纪精英,是需要大智慧,大胸怀的;有资料说,美国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世界知名大学,它们排在最前的热门专业,是历史、哲学,因为那是西方上流社会人才聚集地,他们认为他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康心理,能通晓古今,胸怀世界,把握大局的总统、总裁,政治经济精英,是各行业顶端人才,这些人要的是人生大智慧,而不是具体某一门的技艺。这既能说明那些人的眼光和心志,也说明中西方的智者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同时也关照到中学语文重视传统经典的意义,我们就是通过传播文化经典,增长知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用传统文化熏陶,影响,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健全品格的社会精英。

标签:浅谈 意义 教学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