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请假条 > 正文

[不应当用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很多年来,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评,基本上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学生的入学成绩或摸底成绩为参照,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与之对照,然后给班级、教师排队。至于中考、高考,更是强有力的杠杆,各种数据板上钉钉、证据凿凿,谁也没有话说,教师只能按此排队。在评优树先、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甚至职务提升等方面,学生考试成绩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按学生考试成绩确定末位淘汰,排名最后的教师,或待岗,或调出。这种评价机制很普遍,很少有学校不这样做。尽管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考评标准,但其实质是相同的。
  事实上,真不应该这样来评价教师的工作。
  按照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应该这样评价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可以这样评价教师。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学生为本,同样也要以教师为本。同时,这种评价也很不科学,很不准确,很不公平。
  有人会说,现在各行各业都流行量化考评,教育还能例外?企业的量化考核一般是计件制或看产值、利润的变化等,销售人员则看其销售额。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这是科学可行的。教师评价则不同。如果按学生成绩量化考评教师,表面上似乎公平公正,也很好操作,实际不然。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不同于企业生产的死物件或具体数字。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因其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习惯、性格、智商、情商各不相同,学生入校后的发展也不相同;一个班级,生源不同,班风、考试成绩、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用相同的标准来评价教师,会科学、公平、公正吗?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入学成绩好的学生群体,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会保持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会下滑,这并非全是教师的原因;相反,一些入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也不全是教师的功劳。如果仅仅依据入学成绩或摸底成绩跟踪评价教师,这不公平。
  教育不是万能的。几年前教育界流行了一句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我看来,这句话并不科学。学生入校时不是一张白纸,学校与家庭、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决定教育成果的因素很多,怎会只是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师的能力所能及呢?美国曾有个调查显示:一个人成功与否,家庭因素占60%,社会环境影响占25%,学校教育的作用只能占15%。可见,学校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成功都归为教师的功劳,也不能把学生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教育或教师。
  同样的道理,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有着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教师虽然有教育的责任,但岂能包揽一切?教师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权力,所以,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评价教师也不应当如此简单。一个班级出了一两个北大、清华生,这个班就是北大、清华班,就光荣,就奖励;反之就不光荣,就不能受任何奖励,这样做太不科学。教育过程没有那么高的确定性。没有教师敢确信某个学生就是考取哪所学校的好苗子,也不敢预言哪个学生会有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情况,要更多地观察在校几年的持续变化,要看全体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快乐、向上、进步。仅凭考试成绩去简单地评价教师,是不当的。
  其实,除了用考试成绩来考评教师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考评方式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组织专门人员随机听课,每学期听几次,最后做个综合评价;例如,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再对教师进行评价;还可以看教师的敬业精神、劳动纪律、作业批改,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成果等等,同时参考考试成绩。当然,这样做,评价工作就会显得比较繁杂,远不如用考试成绩简单明了,把几个数字往计算机里一输入,键盘一敲,结果就有了。但做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哪会这么简单?哪能只图方便快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古人都懂得“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我们今天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应该更清楚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热情的重要性。对教师进行评价,只有不怕麻烦,公正、公平、科学,才能让教师从内心深处爱岗敬业,他们才会心系教育,心系学生,甘于清苦,乐于奉献。这样的教育才会成功,学生才能受益,教育事业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 施久铭)

标签:考试成绩 评价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