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请假条 > 正文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调查研究 ? 中央把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11个重点突破项目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注重“培养选拔”“基层一线”成为选人用人工作的关键词和突破口,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是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是改变当前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结构性缺陷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抓基层、打基础的根本要求。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广开视野,把干部培养的重点放在基层。加大从村、社区招录公务员力度。09年以来,共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领导干部2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录乡镇公务员3名,努力从源头上拓宽公务员招录渠道。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力度。区委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大引进大学生担任村官力度,全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大专以上文化占总数21.6%,比上届提高7个百分点。加大选派街镇、机关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力度。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共选派了525名机关和街镇干部驻村,不断为优秀干部搭建基层培养锻炼的平台。

二是强化激励,把干部交流的重点面向基层。注重干部培养性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和新提拔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岗位挂职锻炼。07年选派7名干部到重点项目、重点部门和镇街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了干部的开放意识和创新实干意识,目前这7名干部已全部被提拔重用。注重干部结构性交流。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进干部横向交流,针对源潭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工作活力不强的存 在的突出问题,区委下大力度调整班子,动真格撤换干部、大胆重用良将,最大限度发挥干部优势。注重干部调整性交流。严格执行干部交流政策,乡镇党委换届,在区直机关和街镇之间共交流了领导干部38名。

 三是发现人才,把干部提拔的重点瞄准基层。把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磨练。将乡镇党委换届提拔了14名表现较好,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到街镇担任班子。2011年在全区公推遴选的10名优秀年轻干部,以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首次提名优秀事业编制中层干部进入镇班子,探索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尤其是非公务员身份作为镇班子领导候选人这一改革举措,走在了全省前列。把选人的眼光更多地放到基层一线。坚持把选人用人的视角放在基层。在2011年的干部调整中,有4名长期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被提拔到区直机关使用;
有3名镇街副职被提任镇街正职。

四是建立关怀机制,激励干部扎根基层创佳绩。在落实物质保障上留干部。我区积极改善街镇、村、社区干部工作的基础条件,加强街镇机关、村活动场所建设,着力改善办公环境,使基层干部住得下、能工作。目前,全区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以上的达13个,26个达50至100万元。在突出政治关怀上留干部。坚持工作要求上压担子、正常待遇上提职级、政治关怀上给荣誉。定期表彰基层一线优秀干部,把那些作风过硬、业绩突出的干部纳入推荐担当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模范视野,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

? 二、存在的问题 要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区委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思想”、“素质”、“身份”、“机制”这四个方面:
一是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学历不如机关干部高、理论素养不如机关干部好、年龄不如机关干部年轻,缺乏敢干敢创的精神;
到基层锻炼的机关干部有的存在“镀金”思想,还不能全身心地扑下身子去干事创业。

二是基层干部素质能力不均衡。近年来,我区基层干部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由于在文化水平方面的先天不足,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服务水平和领导科学等方面,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和电子政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和素质提升。

三是基层干部身份界限难突破。我区7个街镇的行政编制仅为393人,虽然,我们在打破身份界限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大量的事业编制干部还在行政岗位上工作,提拔受到一定限制,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是培养基层干部机制不健全。虽然近几年来对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很多做法都还处在探索尝试阶段,没有从制度层面加以巩固和落实,制约了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如着眼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如何建立健全基层干部的选调机制;
着眼于加快基层年轻干部成长,如何健全面向基层干部的培养锻炼机制等,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健全完善。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多方式培养,使基层一线成为干部储备“蓄水池”。选好苗子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注重从源头抓起,使人才想基层一线“涌流”。一是推进大学生村官引流工程。建立本地大学生“人才库”。把4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本领的优秀农村青年作为后备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推行一村一名见习村干部制度,村党支部书记为“见习村官”传帮带第一责任人,见习村干部主要担任见习村党组织副书记、见习副主任、见习计生专干等职务。见习期内不占村“两委”职数,不享受固定工资,但享有现任村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等政治待遇。二是推进村官学历提升工程。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把大学生引向农村任职培养,另一方面把当地村官送进大学,培养成大学生。针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仅有21%的是大专以上学历这一现状,区委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力争3年时间,实现全区50%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达到大专或在读大专。目前,第一批68名村官参加了“村官学历提升工程”。三是推进基层干部开挖培养工程。每年选派基层干部到高校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与浙大、复旦等名校联系合作,以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知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状况、新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

(二)坚持多岗位交流,使基层一线成为干部历练“主阵地”。锻炼培养党政干部的主阵地在基层一线,要使年轻干部的素质能力真正在基层一线得到提升。一是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要通过扶贫“双到”、驻村联户、城乡结对共建、选派农村(社区)工作指导员、新录用机关公务员到村锻炼等多种途径,安排一大批年轻干部、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帮助村级理思路、谋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推动农村发展、基层一线锻炼干部的互动双赢。二是注重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把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推向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培养锻炼。每年从区直机关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培养适合在基层发展的年轻干部,建立选派年轻干部到落后地区挂职的长效机制,探索打破事业身份界限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注重在经济发展地区培养锻炼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着力为建设幸福和谐新城区培养有用人才。与先进地区建立挂职交流学习机制,每年选派年轻基层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金融、招商等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提高全局意识,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

(三)坚持多层面激励,使基层一线成为提拔干部“快车道”。积极探索激励基层干部的方式,努力把基层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一是导向激励。坚持崇尚基层的用人导向,规定提拔使用干部的“三个优先”原则,即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干部;
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推荐基层干部;
遴选后备干部时优先考察基层干部。在公开选拔、公务员招录时,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报考条件和加分点,给予优先考虑。

二是政治激励。要坚持工作要求上压担子、正常待遇上提职级、政治关怀上给荣誉。定期表彰基层一线优秀干部,把那些作风过硬、业绩突出的干部纳入推荐担当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模范视野,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三是制度激励。制定实施《街镇党政正职责任考核办法》、《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面向基层一线的激励保障制度,凡年度考核为“优秀”的街镇党政正职、村支部书记,上级党委给予1-10万不等的经济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奉献基层、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四)坚持多形式监管,使基层一线成为转变作风“催化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基层干部监管体系是选准用好一线干部,扭转工作作风虚浮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动态了解。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干部日常跟踪了解,考察他们群众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要成立领导干部日常表现综合评价办公室,坚持“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干部,在重点工作中考察干部,在重大事件中考验干部”。同时,要建立干部个人表现电子信息档案,作为选拔任用、考核考察基层一线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日常管理。要强化学习教育的过程管理,建立干部学习考核、组织派员跟班、学习跟踪问效等制度,对干部学习进行综合考评。要强化干部锻炼的平台管理。建立完善组织部门、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三方动态性、经常性管理机制,形成管理合力,避免走过场。要坚持管理与考核并用,强调群众满意,强化结果运用,进行潜力分析,提出培养建立。三是加强实绩考核。要科学准确评定干部工作业绩,在设计具体量化内容和分值上,充分考虑能够体现干部素质、能力、业绩的因素细化评分标准。考量干部业绩既要看速度规模又要看实际效益,既要看局部利益又要看全局利益,既要看个人成绩又要看集体作用,同时,要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充分考虑基层一线干部在艰难环境、重大工作前作出的贡献,克服简单的以学历取人、以年轻取人、以资历取人。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调查研究 基层 选拔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调查研究 党重视培养 选拔 干部 党重视培养选拔什么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