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拟话本【从《娱目醒心编》再探拟话本小说之衰亡原因】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清代小说家杜纲的《娱目醒心编》被视为拟话本小说创作后期的作品,它的思想内容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和小说家的创作意识,但其并不为时代所包容,渐渐出现衰微之势。本文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娱目醒心编》的内容题材、形象塑造和创作思想上探得拟话本小说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杜纲;史传杂记;形象塑造;道德说教
  中图分类号:I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娱目醒心编》是在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刊刻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杜纲是清代中期重要的通俗小说家,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自怡轩主人”许宝善为其书作序,序中便清楚详尽地介绍了杜纲创作动机是“老不得志,著述自娱”,创作来源是“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感触”,创作的态度是“考必典核,语必醇正”,创作的内容是“其间可惊可愕、可敬可慕之事,千态万状,如蛟龙变化,不可测识,能使悲者流涕,喜者起舞,无一迂拘尘腐之辞,而无不处处引人于忠孝节义之路”,创作的目的是“既可娱目,既可醒心”,创作的手法是“而因果报应之理,隐寓于惊魂眩魄之内”,从而使得“俾阅者渐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于人心风俗不无有补焉”。即便许宝善对此作出很高的评价,但是也没阻止《娱目醒心编》作为拟话本后期作品的衰微之势。
  前有学者已从其叙事操作模式推断多回体拟话本小说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而本文则采取深入文本内容,从小说内容来源、形象塑造和创作思想方面再次剖析话本小说衰亡的原因。
  一. 题材内容之弊
  自《三言》、《二拍》问世以来,拟话本小说取得不错的成果,之后便有很多作品相继模仿这种题材模式和创作手法,出现了《醉醒石》、《鸳鸯针》、《照世怀》等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内容大都来源于社会生活,从现实中提取创作的养分,间有穿杂史传杂记,比如《醉醒石》第六回就是取材自《太平广记》427卷所引《宣室志》。
  《娱目醒心编》全书十六卷,每卷二回到三回不等,共计二十三则故事。虽说其为独创性小说,但它却有八卷内容前书已见:
  卷二故事来源于诸?香所辑的《明斋小识》中的《为翁取姑》;
  卷五故事来源于《明史》卷二百零六关于叙述李福达事件;
  卷七故事来源于清代东鲁古狂人生所著《醉醒石》中《济穷途侠士捐金 重报施贤绅取义》;
  卷八故事来源于归有光所著《归震川集》中《贞妇辨》;
  卷十一故事来源于天然痴叟所著《石点头》中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卷十二故事来源于冯梦龙之《警世通言》中卷二十五《桂员外途穷忏悔》;
  卷十三故事来源于冯梦龙之《醒世恒言》中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卷十四故事来源于冯梦龙之《古今小说》中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
  这八卷中的内容,有些是完全模仿前人作品,有些是经过自己加工改造换名易地,但显然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创作方式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虽然我们也看到其中有些描写可以弥补正史上的不足,“卷五对明代廷杖之法的具体描写,他书少见”①,但杜纲在内容创新层面上的缺失,是导致其拟话本作品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 人物形象之弊
  《娱目醒心编》每卷叙述独立故事,每则故事都有为其情节发展需要所设置的人物形象,纵观整部小说,还是会有让我们深刻印象的人物,比如机智勇敢为保全家甘愿受辱的封氏,善良纯洁为活全家甘愿牺牲的崔氏等。
  就如卷二中唐长姑这一形象。故事讲述的是马元美为其子觅得一贤媳,即唐长姑,然时隔不久,唐长姑的婆婆、丈夫和儿子都在一场瘟疫之中离开了人世,从此马家便失去了延续香火的子嗣。唐长姑是一为典型的传统女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她见公公马元美身体还很健朗,便筹划要为公公续弦,但她又对其他人不信任,思来想去,认为只有其妹幼姑最为合适。
  虽然杜纲能够从《明斋小识》中《为翁取姑》一百七十多字的叙述中演绎成一则完整的故事,作者也极力赞美了唐长姑的胆识,但这一形象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唐长姑为其公公聘得其妹幼姑,那么幼姑的身份便成了她的婆婆,这是一种畸形的伦理,有没有违背当初长姑“幼年识字读书,便晓大义。十三岁始出学门,所以古今书籍皆能通晓”②?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单一化,是导致其拟话本作品失败的直接原因。
  三. 创作思想之弊
  在《娱目醒心编序》中,许宝善就对杜纲创作的目的进行了说明,它既要“娱目”也要“醒心”,并且要“处处引人于忠孝结义之路”,这已经说明了小说极力推崇父慈子孝妇节烈等模范人物,不留余地地批判贪婪负义淫无度等社会败类,夸张宣扬积善报恩的美好结局。正所谓“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③即便是在推崇正学的大环境下,许多拟话本小说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娱目醒心编》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创作显然了无生趣。
  全书基本上都充斥“推因及果,劝人作善”④思想。它被创造出来的价值就是被赋予劝善说教的职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娱目醒心编》反映的是这时期拟话本小说通病。郑振铎先生认为它“实为创作话本集中的最后一部。从乾隆五十七年以后,话本的作者,在实际上可以说是绝迹了。”⑤而这种将劝善作为宗旨的创作思想,只会让作品沦为说教的工具,而背离当初“娱目”的初衷。这种迂腐的思想禁锢了创作的发挥,是导致拟话本小说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 结语
  作为小说,失掉了曲折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就等于失掉了广大的阅读市场,一味地说教也只会让人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娱目醒心编》作为清代拟话本小说创作后期的作品,它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弊病使得拟话本小说呈现出一种不可挽回的衰亡趋势。
  
  参考文献:
  [1](清)草亭老人编,汪原放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欧阳代发著,《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
  [3](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12月。
  [4]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5]张俊、沈治军著,《清代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6]周钧韬等主编,《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
  [7]张兵主编,《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8]陈桂声,《话本叙录》,珠海出版社,2001年。
  
  注解
  ①欧阳代发著,《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第471页。
  ②(清)草亭老人编,汪原放校点,《娱目醒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3页。
  ③(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12月,第209页。
  ④古吴龙子犹撰,《石点头叙》,(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页。
  ⑤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50页。

标签:话本 衰亡 原因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