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启事 > 正文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支粉笔有多长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兴起以后,许多的语文课堂开始单纯地追求多样的形式,从而缺失了语文味,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语言文化的熏陶。本文作者有感于此,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阐述了对“一支粉笔一本书”所代表的本色语文课堂的肯定和追求。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本色课堂 多媒体 传统方式
  
   日前,合肥承办了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主题研讨会,近水楼台,我有幸观摩了三节语文课:上海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老师的《散步》、江苏常州湖塘桥初级中学贺剑英老师的《济南的的冬天》和安徽合肥四十一中陈俊老师的《短文两篇》,三节课有两节课完全没有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另一节也只是用PPT展示了课文和背景材料,老师们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用自己的博学多识和能言善道搭建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语文课堂,本色得让人有久别了的感动。
   20年前,我走上工作岗位,在农村的一所中学,学校安排我跟在教导主任后面实习。教导主任是一位40来岁的语文老师。课前十来分钟他总有点坐卧不安,听到铃响就像战士听到了进攻的号角,立即拿起课本,快步走进课堂。下课回到办公室,拍拍手上的粉笔灰,一脸的春风得意,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轻松愉快的旅行。当时,他是镇上四所中学里最好的语文老师。作为他的徒弟,我常常与他的学生们坐在一起,在他语言描述的多姿多彩的世界里遨游,在他工整优美的板书中徜徉,那些美好的体验,至今难忘。
   那是我见到的最质朴也是最优美的课堂。于是从此,我就把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语文课堂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这一理想没过多长时间就发生了动摇。
   95年我踌躇满志地去参加县里的教学比赛,上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一节课一支粉笔一本书,环环相扣,滔滔不绝,自觉尽显了能说会道之功,尽展了博学多识之能,下课时黑板上留下我设计精巧,字迹工整的板书设计,颇有点师傅当年的春风得意之感。但结果出来后却让人大跌眼镜,我,只得了一个象征性的二等奖。在后来的点评中,专家说基本功扎实,学科知识丰富,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特别是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后来,因为生源减少,城乡学校撤并,我离开了原来的学校,来到了省城的工作单位,于是见到了一些教学能手,观摩了许多省市级、甚至国家级优质课堂教学,眼睛为之一亮,原来语文课可以这么上:视频播放中开始,幻灯片变换串联,师生活动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音乐声中老师深情结语。一节课真所谓有声有色、有说有唱、形式多样,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专家好评如潮,这才是丰富多彩的现代化语文课堂。
   于是我也开始了一些尝试,但终不得法,而且渐渐产生困惑:我将剪接的音乐、画面和活动组成了一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固然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我这个语文老师的角色价值正在渐渐降低。我只需要收集大量材料,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想好问题、串词,一节课就完成了,我不需要准备多少优美的描述、流畅的表达、深刻的剖析,甚至连板书都没有书写的必要了,问题呈现和答题要点只要手指一动幻灯片就会显现出来了,曾经的一些优质课上那些几乎被遗忘在角落的大大的黑板上的孤零零的课题,想想也是参加评比的一个需要吧。这时的老师俨然成了一个导演,而不是那种腹有经论、出口成章的语文老师了。而且每一节课这样做是多么不现实,学生的作业批阅、教材的理解研究以及自己的读书学习的时间都被大量的课前准备挤占了。此时的学生,就在这些所谓现代化的课堂上,不需要工整的书写,不需要流畅的表达,只要整理信息,提炼要点,拼接材料……同时,顺应应试教育的需求,学会一些机械的公式化的答题技巧。其实,这样的课堂从我这位老师开始就已经失去了语文的味道了。
   我想起最近学校的招聘课上,一些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简洁直白毫无语文味的口语表达,如火柴棒一样机械拼搭毫无美感的汉字书写,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就是所谓现代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果,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语文课堂,也一定不会给他们的学生以必要的语文熏陶吧。
   语文是语言的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用文字记录展示人们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对事对物的认识、体验,他必须借助听、说、读、写这样传统的有效方式,这是多媒体教辅工具所不能替代的。反过来,它们却完全可以代替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人知道是有限的,必要的教辅手段的使用可以相得益彰,但过分的依赖,甚至让它成为一种必须,语文老师就失去了特有性,这也可能导致一些老师不追求上进,从而走向背离语文教学的歧途,甚至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对所谓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吧。
   由此看来,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绝不是简单课堂教学的代名词,正所谓大象无形,越是通过简单的教学方式,越要发挥较大的教育功能,就越是难以操作,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每节课应该都是师者几十年读书、生活积累的呈现,都是深思熟虑的智慧的引导,都是语言和文字构建的博大的世界的展示。他们完成了那些需要借助音乐、图画等辅助工具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要远远地超出这些。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是语言文化,而不是考试秘籍。
   我开始怀念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语文课堂,并思考能给我们营造这样一种境界的老师们――我的教导主任师傅和后来我遇到的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包括前文提到的三位。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语言家,能说会道,能用语言描绘出一个个精彩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声音,有色彩,有高山流水,有蓝天白云。他们都是智者,有着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有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他们都是书法能手,在一方黑色天地展现汉字结构的优美,和它代表的国学文化的韵味。他们都是杂家,不仅能随口吟诗诵文,还能引经据典,天文地理音乐美术还能略知一二……他们自身还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当今天,我在这样规模和级别的研讨会上看到如此原生态的课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才是当前学生需要的语文课堂,我也更加佩服和羡慕起那些只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语文大师们。

标签:一支 粉笔 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