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启事 > 正文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云南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化成绩显著,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烟草产业、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冶金工业、生物产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产业等深加工、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资源型粗加工的工业特征得到改善。
  ?关键词:云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2-0070-07
  
  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调整产业结构,是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而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分重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在不放松农业基础的同时,大力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
   一、全面推进三大产业发展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是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特征。从2005年到2010年,云南省的经济总量从3462亿元增加到7220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从7809元增加到15749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662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426亿元增加到32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375亿元增加到2890亿元。?①2005~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1%持续下降至15.3%,下降了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1.2%逐步升至44.7%,上升了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9.7%升至40%,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1∶41.2∶39.7?②调整为2010年的15.3∶44.7∶40,?③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69.4%下降至62.3%,下降了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10.0%升至12.0%,上升了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20.6%升至为25.7%,上升了5.1个百分点。?④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由2005年的69.4∶10.0∶20.6调整为2009年的62.3∶12.0∶25.7。?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中肉、蛋、奶等农产品以及经过食品工业加工后的农产品所占比重会逐步增加。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存在两个基本趋势:一是畜牧业生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如现在经济发达国家建立起了以畜牧业尤其是以奶牛饲养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畜牧业产值一般要占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的高达60 %~70 %。二是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以及蔬菜、水果、花卉等的比重不断增大,尤其是随着畜牧业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部门,饲料作物发展更快。由于饲养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强,有力地带动了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并使食品加工业成为农业一体化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加快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过努力,云南省农业生产内部结构显著调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林、牧、渔业比重得到提高。农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52.34%下降为2010年的50.20%,下降了2.14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9.88%、31.79%和2.15%提高到2010年的10.45%、33.12%和2.70%,分别提高了0.57、1.33和0.55个百分点[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281页;云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种植业内部结构也有所调整。粮食、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比由2005年的70.27∶23.71∶6.02转变为2009年的69.52∶23.37∶7.11[注: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282页;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289页。],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略有下降,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略有上升。畜产品构成中,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81.64%下降到2009年的71.78%;牛肉则由2005年的7.33%上升到2009年的9.19%;羊肉由2005年的3.46%上升到2009年的3.96%;禽肉等也由2005年的7.57%上升到了2009年的15.07%;牛奶、禽蛋、蚕茧等产量也有所增长[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292页。]。水产品产量由2005年的23.85万吨[注: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第291页。]
  增加到2010年的48.17万吨[注:云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结构调整促进云南省农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注:抓好“四轮驱动”之首 推进“两强一堡”建设――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玉明在全省领导干部农业产业化专题培训班举办之际访谈录。云南经济网:https://ynjjrb.省略/html/2010-09/17/content_1347503.htm]: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9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504万亩,总产1634万吨,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粮食总产量居西部第3位、全国第14位。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纯收入2279元,工资性纯收入685元,转移性纯收入278元,财产性收入127.5元。
  ――优势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全省11种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800万亩,其中花卉、咖啡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茶叶面积居第1位、产量居第2位,甘蔗面积及产量均居第2位,马铃薯面积居第4位、产量居第3位,蚕桑面积居第3位、蚕茧产量居第5位。
  ――龙头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925家,其中超过1亿元的有88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3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63亿元。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78个,绿色食品632个,有机食品163个;“斗南”、“蝶泉”、“云南红”、“宣威火腿”四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大益”普洱茶、“松鹤”下关沱茶、“宏斌”小米辣、“宣泰”火腿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除烟草外,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712亿元,较2005年增长96.1%;农产品加工增加值达179亿元,利润49亿元,上缴税金28亿元。
  ――农产品外销快速增长。2009年农产品直接出口创汇已达10亿美元,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三、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集聚;促进烟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医药、信息、建材、农特产品加工、造纸等十个重点行业做大做强;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烟草及配套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磷化工及磷复肥基地、煤化工基地、云药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林浆纸工业基地等八大基地;着力改变工业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优化轻重工业结构;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紧密连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
  (一)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实施以中高档次为发展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以“玉溪”、“云烟”、“红塔山”、“红河”为重点骨干品牌,“红梅”、“红山茶”为支撑品牌的6大云南卷烟品牌体系;加强省内及跨省联合重组,强化市场营销;高起点发展包装印刷、辅料生产、烟机制造等烟草配套产业,规模以上烟草制品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440.4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89.82亿元。2009年规模以上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2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1.18%。[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29、302~303页。]
  (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
  云南省的能源产业以电力为主。“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适当发展火电;加快建设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大水电基地和滇东、滇南、滇东北三大火电基地,努力把云南建成以水电为主的全国优质能源基地。2008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815个,能源工业销售产值912.41亿元,实现增加值340.58亿元,占全省GDP的6%,上缴利税142.48亿元。[注:《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五个行业增加值的总和从2005年的155.4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8.77亿元。2009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为12.7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所占比重为2.66%、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所占比重为4.90%、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所占比重为0.00056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为0.13%,[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302~303页。]
  上述五个行业增加值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共计20.42%,共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30%。新能源开发全面推进,大理下关7.8万千瓦风电场投产,亚洲最大的石林16.6万千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面积超过700多万平方米,昆明垃圾发电投产顺利推进,生物质能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较快。太阳能热利用自然循环系统集成技术取得国家专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注:《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三)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是指对金属矿物的勘探、开采、精选、冶炼以及轧制成材的工业部门。包括黑色冶金工业(即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类。冶金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部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金属材料,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近几年云南省黑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昆钢、德钢两大钢铁集团为主体、包括矿山采选、钢铁、铁合金等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008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黑色金属采选企业48户、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140户、从业人员约7.3万人。[注:《云南省黑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规模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7.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50亿元,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6.7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76亿元。2009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5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8%[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302~303页。]。
   近年来云南省有色产业发展也很迅猛,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已形成产、学、研结合,采、选、冶、加工配套的产业体系,形成云铜、云南冶金、云锡等几大有色集团企业。2008年,云南省有色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7户,从业人员约13.7万人,实现销售收入960亿元,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成为云南省继烟草、能源后的第三大工业产业。主要产品有铜、铝、铅、锌、锡等,稀贵金属锗、铟、金、银、铂、钯、镓等逐步发展,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主要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先进水平,已培育了3户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注:《云南省有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27.3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9.90亿元,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71.7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2.74亿元。2009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81%;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8%。[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302~303页。]
  (四)化学工业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积极推进“矿肥结合”、“矿化结合”、“磷电结合”,促进化肥和中间原料生产规模化、集团化和基地化;大力发展科技型精细化工和资源精深加工中小企业,促进品牌化、系列化和集群化发展。目前,云南省化学工业已形成化学矿采选、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学肥料、农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全省化学工业以化肥生产为主,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等逐步发展,培育了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云南南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化肥、磷矿石、黄磷、电石、精细磷酸盐、有机硅产品、乙烯等。磷肥、磷矿石、黄磷产量居全国第一,化肥产量居全国第4位。重点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较高,磷复肥技术和装备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专利技术。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88户,拥有总资产597亿元,从业人数7.4万人。[注:《云南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5.3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14.86亿元。2009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6%。[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302~303页。]
   (五)生物产业在我国《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中,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五个领域,生物信息、医药研发、外包等生物服务业内容纳入到生物医药部分。云南省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如天然药物种植及加工)、生物农业(如畜产品、木本油料、花卉、蔬菜、茶叶、薯类、蔗糖、水果、橡胶等种植业)、生物能源(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等)、生物制造(如绿色健康食品即畜产品、木本油料、蔬菜、茶叶、薯类、蔗糖、水果等加工业,林纸加工业,橡胶加工业等)、生物服务(如生物技术研发服务、康复医疗生命健康服务等)。“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传统药、民族药,利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新药,努力形成以天然药物为主体、生物制药和生物化学合成药跟进发展的格局;以中高档商品纸浆为重点,发展中高档和特种纸制品;突出品牌与特色,大力发展制糖、制茶业、饲料、软饮料、果蔬、乳制品、马铃薯、方便食品、食用菌和天然香精香料等产业,促进规模化、功能化、绿色化、多样化的食品产业发展。2008年,全省生物产业增加值达194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扣除烟草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全省其他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12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1.7%。生物产业已成为云南省省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烟草、畜产品、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天然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等12类优势生物产业。[注:《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六)新兴产业云南省在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材料、光电子及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取得良好成绩。
  1.装备制造业。在云南省工业行业中,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仅次于烟草、能源、冶金、化工行业,居第5位,是上述几大产业中唯一一个非资源型产业。主要产品有汽车及内燃机、电力装备、机床、重化矿冶装备、新型农业机械和生物资源加工装备、铁路养护装备、自动化物流装备、铸(锻)件为主的基础件及零部件等。[注:《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2000~2008年,云南省装备制造业连续保持8年的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4%,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361户,从业人员7万余人;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工业增加值7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3.6%;出口交货值9.8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9.6%,为全省第二大类出口产品。[注:《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2.光电子产业。光电子技术是围绕光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接收发展起来的,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迅速发展的新兴高技术。光电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领域,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初步形成了以红外及微光夜视、光电子信息材料、太阳能电池等为主导,以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半导体照明、OLED等产业为补充的光电子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红外热像系统已形成从材料到整机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微光夜视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光伏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半导体照明、OLED等一批新兴产业先后崛起。据统计,2008年云南省共有11家光电子骨干企业,有北方红外集团公司及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中国兵器第211所等著名光电子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48.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2亿元,占全省GDP的0.2%。在光电子各行业中,光机电一体化、红外及微光夜视、光电子信息材料和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全行业的45.6%、16.6%、14.5%和11.8%,是拉动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注:《云南省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产配套性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消费性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十一五”期间,云南省顺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和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重点,以扩大就业为取向,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和先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房地产等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层次和水平,特别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
  (一)文化产业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发展文化产业优势突出。早在1996年,云南省就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设想,2000年颁布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标志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是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文化立省”战略的省份之一。近几年,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文化发展 “十一五”规划》、《云南省近中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云南行动纲要》,重视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体育健身等10大主导产业;精心打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香格里拉品牌”、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茶马古道品牌”、体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七彩云南品牌”、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先进文化内涵的“聂耳音乐品牌”等四大文化品牌;相继推出了《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一批文艺精品,《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等“云南题材”、“云南摄制”的影视产品,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云南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明显提升,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各级工商机关注册登记的内资文化产业企业达2万多家,拥有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报业传媒集团、云南广电网络集团以及云南云广传媒集团、云南云视传媒集团、云南电影集团、云南演艺集团、云南文博产业集团等大批国有文化企业,以及云南映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丽江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云南中天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昆明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等民营骨干文化企业。
  多年来,全省文化产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云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64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9%,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一起,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省市。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加值突破44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注:云南省文产办产业发展处处长缪开和: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第四届网络媒体云南行情况介绍会通报稿,昆明信息港:https://news.省略/subject/content/2011-05/24/content_2535273.htm。]
  文化产业正在成长为云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极大地优化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中央领导肯定鼓励,被业内人士称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云南模式”或“云南道路”。
  (二)旅游业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高原低纬度的多样性气候、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接壤或近临的优越区位,使云南省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产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加快发展阶段、近10年来的培育支柱产业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年)》,协调推进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六大旅游区发展;以昆明为中心,着力打造面向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滇西火山地热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景观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五条旅游线路;以昆明、大理、丽江、景洪、建水、瑞丽、巍山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为依托,推进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以石林、玉龙、香格里拉、腾冲、罗平、巍山、邱北、会泽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丰富的县为依托,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动大研古镇、和顺古镇、黑井古镇、豆沙古镇等旅游文化名镇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不断推动云南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向着将云南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2009年,云南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0亿元,增加值380亿元,旅游业拉动全社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旅游消费对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的拉动分别为131亿元、193亿元、28亿元和66亿元;全年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16%[注:“云南欲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华网云南频道:https://www.yn.省略/newscenter/2010-09/12/content_20879313.htm。]
  。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6.83亿元,增长24.2%[注:《云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力带动了云南省经济的增长,不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依靠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结 论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云南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化成绩显著,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烟草产业、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冶金工业、生物产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产业等深加工、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资源型粗加工的工业特征得到改善。
  然而横向比较起来,云南省产业发展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结构是10.3:46.3:43.4,[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39页。]云南省为17.30:41.86:40.84[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29页。],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国水平7个百分点,而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分别低于全国水平4.44个百分点和2.56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是38.1:27.8:34.1,[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121页。]云南省为62.3:12.0:25.7,云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24.2个百分点,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则分别低于全国水平15.8个百分点和8.4个百分点。此外,云南省重工业所占比重也较高。2009年云南省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16%,[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13页。]虽然低于同年全国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全国为70.55%[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507页。]),但如果考虑到云南省烟草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很高这一事实(2009年烟草制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云南省是17.48%,[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307、311页。]全国为0.90%[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第508页。]),云南省重工业所占比重显然过高。最后,云南省工业以资源型粗加工为主的特征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Yunnan Province
  ??LUO Hong-xiang, ZHAO Guo-qing
  ?(Institut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Yunnan,China)
  ??
  Abstract: After “the Eleventh-Five Year Plan” period, agriculture of Yunnan Province was reinforced. Prominent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industry and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ed steadily. The pillar industry such as cigarette industry, energy industry, metallurgical industry, biological industry and tourism was improved. Cultural industry is becoming a new pillar indust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ptoelectronics industry and other deep processing, high tech industry increased with high speed, so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ugh machining were ameliorated.
  ?Key?words:Yunnan provin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责任编辑:黎 玫〕

标签:云南省 产业发展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