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求职信 > 正文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90-01   摘要: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内容都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参与限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健全参与制度体系、拓宽参与渠道等措施。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据着举总轻重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政治参与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发展制约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首先,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特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积极性。通过公民自己的政治参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监督政治运行中不合理、不民主、不公平的现象,使其得到改正。另一方面,通过广大公民的参与监督也使公民自身享受到了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拥有了更多的正当利益。
  其次,政治参与的主体日益扩大。当下,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不仅只局限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以及精英群体,工人、农民、商人、私营业主及其他群体,日益显示出主动性自觉性,能广泛地参加政治活动。
  再次,政治参与内容丰富多样。政治参与的内容包括政治认同政治录用政治决策正职监督和政治动员几个方面。在农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加政治活动。在城市,民意表达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各社区开展的“民意调查报告”一些城市还开设了“市长专线”公民可通过多种途径表达意见建议。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公民还可以诉求与网络、报纸、杂志等一些传播媒介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二)公民政治参与存在不平衡。
  首先,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不同。政治参与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及意识较强,但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参与政治的能力较弱。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因参与能力欠缺而导致参与受限的情况。如不知如何投票,如何选择人民代表,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其次,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迫切心情与实际能力也存在不平衡。因为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普选制”的水平,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实践锻炼机会,所以在短时间内政治参与要求与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不平衡是一显著问题。
  二、公民政治参与受限制的原因
   (一)公民政治参与受限制客观原因。
  首先,公民参政渠道不畅通。政治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存在差距。我国虽然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信访制度等较为完备的政治参与机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因权力过度集中,公民很难表达自己的诉求。总得来说,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较窄,广大农民、工人的政治参与较被动,对民主的概念比较陌生,参与的条件也较城镇公民有较大差距。
  其次,政治透明度不高。提高政治透明度,让公民了解国家政治政策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加深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相互理解。但在我国,政府向公民公开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不高,公民的监督权没有切实的保障,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公民的参与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甚至在关于社情民意的决策中公民的意见和建议都被忽略。人们对社会或共同问题的关注不能得到政治组织的回应, 这必然弱化人们的政治效能感。
   (二)公民政治参与受限制的主观原因。
  公民素质。良好的政治参与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政治素质,研究证明,经济状况好、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的公民,政策参与的程度也高;反之,参与就低。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受其文化知识水平制约,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的政治参与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一方面,公民对政治政策过程了解不够,对整个政府的运行过程不清楚;另一方面,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公民对政策的背景和内容都有很深的了解。这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
  三、如何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我国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民主的发展,阻碍了政治民主的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认知水平。经济发展了,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政治活动,还将促进交通、通讯和技术的发展,从而为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公众获取政治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前提。
  其次,市场经济推动思想解放。市场经济的实践唤醒了人们在经济上的平等观念、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并使其成为发扬政治民主、唤起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激发公民政治参与愿望的前提。
  (二) 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公民的政治素质决定了其政治行为,这就要求努力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公民要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由被动到积极主动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增强参与政治的信心与决心。首先,公民自己要摒弃盲目服从被动的态度,积极树立勇气和信心,培养政治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加强对公民民主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此外,还要增强公民政治认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三) 健全公民参与制度体系。
  首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如选举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陪审制度等。其次,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的政治体制建设不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使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第三,加强法制建设进程,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依托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因此,公民行使参与政治的民主权利,必须依靠法律的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立法建设,并加大执法力度,依靠严格执法来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四)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首先,发扬基层民主。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步较慢,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公民的政治觉悟较低,政治参与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行城乡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是现今典型且直接的民主形式。在民主制度下,基层的政治参与同公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在完善的政治制度下,公民可以通过有效政治参与,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满足自己的政治诉求。而成功的参与将提高他们的政治效能感,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民主素养与民主能力。
  其次,推进媒介和舆论的监督制度。新闻媒介是民众监督评论政务的重要阵地。舆论媒体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及时便利的信息支持,同时,也使公民的政治诉求得以表达,甚至以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形成无形的压力,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控制形式。新闻媒体的监督报道可以增强政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实效性;大众媒体通过对政府行为实施有效监督,可以有效地揭露和抨击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阴暗面,促使政府行为更民主、更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人民出版社,2007.6,第89 页.
  [2]张创新.《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吉林日报,2008.3.1,第007 版.
  [3]宋留清.积极推进和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世纪行,2008.1,第11 页.
  [4]宋留清.积极推进和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世纪行,2008.1,第87 页.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
  [6]葛荃.权威崇拜与政治参与意识[J]学术研究,1989
  [7]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1.2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

标签:探究 对策 公民 现状及